主持人: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的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节目主持人海霞,海霞你好。
海霞:你好,伟宏。
主持人:非常高兴在今天的直播现场跟海霞一块做节目,大家觉得平时都是伟宏和嘉宾,今天是双主持上阵。
海霞:今天可以说是双主持也可以说是双嘉宾,因为说起来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伟宏相信和我一样有很多的共识。
主持人:没错。
海霞:今天可以和观众朋友共享这些想法。
主持人:我们对于传媒领域院校未来的一些职业发展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今天我们请到了海霞是特别希望让海霞通过自己的感受,告诉这些正在准备进入到传媒院校的考生。今天我们都在谈招生招生,你是不是一下子想到了当年你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情景。
海霞:是,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我记得当年我考试的时候传媒大学当时还叫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的招生的确非常火爆,我记得我从河南考来了,全省三四千人争一个名额。
主持人:千里挑一。
海霞:对,但对于现在说起来好像也是挺火暴的。但当时大家说起来尽管那个专业很火爆,大家很向往,但实际上大家对这个学校并不是很了解。我有一个同学上学之后跟我讲一个笑话,说当得知他考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时候其他人都很高兴,亲戚朋友都来祝贺。说考上当然挺好的,但是上一个电大还用跑到北京去吗?这么千里迢迢孩子也见不着。
主持人:想着是广播修理之类的院校。
海霞:他觉得是一个电大,像早年的电视大学这样的,首先当时大家对它并不是非常了解。
主持人:其实大家看到了海霞今天受到了这么多观众朋友的喜爱,是和当年的千里挑一、过关斩将有关,跟我们介绍一下当年是如何过关斩将的,你们都经过一些什么样的程序,因为我本人是没有读过中国传媒大学,所以也很好奇。
海霞:我知道其实你也有想报考广院的想法,很向往,有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考生家长都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渠道让自己孩子进入到传媒领域,进入到传媒大学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以备将来成为这方面的人才。我记得当年我考试的时候可能比现在相对来说程序简单一些,因为当时电视的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像今天这么高。我们当时经过了电台的监听声音,看看图像,然后把这个带子寄过来,让广播学院的专家鉴定一下,说这个不错,然后就给你文化课的通知书,然后你就可以参加高考。
主持人:考完之后还需要面试吗?
海霞:没有面试了。
主持人:就是那一关过了就算是过了。
海霞:对,当年是要委托地方电视台电视局的同志这些播音员来帮着选择合适的考生,就相当于地方台帮他已经做了面试,而不是说像今天我们各个学校的老师亲自到各地方当面进行面试。
主持人:这个是不太一样的。
海霞:对。
主持人:从中学毕业走进大学小门对于每一个新生来说都特别兴奋,海霞还记得你进入传媒大学第一年最让你感觉到新鲜和兴奋的事是什么?
海霞:我觉得真的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当中,而且是从事着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专业,我觉得真是特别幸福的一个感觉。我记得刚开始到学校看到每天操场上我们的师哥、师姐练声,因为还没有经过专业老师指点所以不敢盲目的练,就是模仿他,偷偷地练,比如我们一些绕口令,基本功,还有对很多题材节目的把握,一些稿件的把握等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知识,只是一种向往,带着一种对广播电视播音事业的热爱在向往着这个专业。
海霞:你好,伟宏。
主持人:非常高兴在今天的直播现场跟海霞一块做节目,大家觉得平时都是伟宏和嘉宾,今天是双主持上阵。
海霞:今天可以说是双主持也可以说是双嘉宾,因为说起来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伟宏相信和我一样有很多的共识。
主持人:没错。
海霞:今天可以和观众朋友共享这些想法。
主持人:我们对于传媒领域院校未来的一些职业发展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今天我们请到了海霞是特别希望让海霞通过自己的感受,告诉这些正在准备进入到传媒院校的考生。今天我们都在谈招生招生,你是不是一下子想到了当年你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情景。
海霞:是,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我记得当年我考试的时候传媒大学当时还叫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的招生的确非常火爆,我记得我从河南考来了,全省三四千人争一个名额。
主持人:千里挑一。
海霞:对,但对于现在说起来好像也是挺火暴的。但当时大家说起来尽管那个专业很火爆,大家很向往,但实际上大家对这个学校并不是很了解。我有一个同学上学之后跟我讲一个笑话,说当得知他考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时候其他人都很高兴,亲戚朋友都来祝贺。说考上当然挺好的,但是上一个电大还用跑到北京去吗?这么千里迢迢孩子也见不着。
主持人:想着是广播修理之类的院校。
海霞:他觉得是一个电大,像早年的电视大学这样的,首先当时大家对它并不是非常了解。
主持人:其实大家看到了海霞今天受到了这么多观众朋友的喜爱,是和当年的千里挑一、过关斩将有关,跟我们介绍一下当年是如何过关斩将的,你们都经过一些什么样的程序,因为我本人是没有读过中国传媒大学,所以也很好奇。
海霞:我知道其实你也有想报考广院的想法,很向往,有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考生家长都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渠道让自己孩子进入到传媒领域,进入到传媒大学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以备将来成为这方面的人才。我记得当年我考试的时候可能比现在相对来说程序简单一些,因为当时电视的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像今天这么高。我们当时经过了电台的监听声音,看看图像,然后把这个带子寄过来,让广播学院的专家鉴定一下,说这个不错,然后就给你文化课的通知书,然后你就可以参加高考。
主持人:考完之后还需要面试吗?
海霞:没有面试了。
主持人:就是那一关过了就算是过了。
海霞:对,当年是要委托地方电视台电视局的同志这些播音员来帮着选择合适的考生,就相当于地方台帮他已经做了面试,而不是说像今天我们各个学校的老师亲自到各地方当面进行面试。
主持人:这个是不太一样的。
海霞:对。
主持人:从中学毕业走进大学小门对于每一个新生来说都特别兴奋,海霞还记得你进入传媒大学第一年最让你感觉到新鲜和兴奋的事是什么?
海霞:我觉得真的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当中,而且是从事着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专业,我觉得真是特别幸福的一个感觉。我记得刚开始到学校看到每天操场上我们的师哥、师姐练声,因为还没有经过专业老师指点所以不敢盲目的练,就是模仿他,偷偷地练,比如我们一些绕口令,基本功,还有对很多题材节目的把握,一些稿件的把握等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知识,只是一种向往,带着一种对广播电视播音事业的热爱在向往着这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