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52,034贴子:16,718,679
  • 2回复贴,共1

韩炳哲《他者的消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同质化的恐怖这章,作者在谈及数字化对切近和疏远的影响时,用了痕迹与光芒之比,“痕迹与光芒。痕迹是近的现象,留下多少痕迹就表明可能到达多远。光芒是远的现象,造成多大影响就表明可能离你多近。”,我能理解远近的辩证关系,可是不理解光芒与痕迹这段话。请大佬们说说看法?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11-26 16:04回复
    最好别懒发个图。
    既然是名他者的消逝,那大概就是说以前马车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也就是孔子说的难养,近则不逊,远则怨。一般父母呀人老蜡黄啊是最典型的灯下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1-27 12:04
    回复
      痕迹意味着已知最远的地方,再远的痕迹,只要有痕迹在,你就一定能达到。所以他蕴含着近的概念。
      光芒是遥远的,遥远如太阳和星月,你被他映照,被他影响,虽然你不知道他有多远,可是这光芒就挥洒在你身上,所以他是近的,是咫尺的、可这份咫尺又如水中月一般,他不是全然的。他包含着神秘性的他者,这他者又是并非咫尺的。可正因为那咫尺的光芒,和遥远的神秘才会引导你诱惑你去寻找全然的光芒,去探寻水中月所映照的真实的月的样子。可同质化的互联网,消除了这份神秘,他给你一个答案,而不是指引,他不再有神秘性,也不再引发你的思考、不再催生智慧。


      IP属地:四川7楼2023-08-26 2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