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吧 关注:4,102贴子:12,474
  • 1回复贴,共1

【精校版】五人墓碑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據崇禎本《七錄齋集》,參校《明文海》。
增補或校正的字詞用〔〕標示,被刪除或替換的字詞用()標示。
五人墓碑記──明 張溥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爾。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繇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譟而相逐。中丞匿於溷藩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陽陽)〔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屍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繇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延,贈謚美顯,榮於身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11-27 13:56回复
    無㾗版:
    五人墓碑記──明 張溥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爾。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繇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譟而相逐。中丞匿於溷藩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屍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繇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延,贈謚美顯,榮於身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11-27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