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吧 关注:1,766,665贴子:32,337,678
  • 0回复贴,共1

重提买车看需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记得几年前,凯越的500F在宣发中准确提出车辆定位,被许多车媒体人赞誉(仅指这一件事,与其他无关),是因为国内摩托车环境,认知,市场,一直相比国外不成熟很多,因为禁摩和妖魔化宣传摩托车,造成相关知识理念普及极度的匮乏,一个基本理念却普遍缺失严重,就是:买车看需求。
直观化我先把需求层面大致分一下:通勤、社交玩乐、运动玩乐、旅行、探索、竞技、非铺装、特异化用途。这只是常见简单分类,分类下面其实还会有很多细分,每个分类还会兼顾、同时需求。所以摩托车的分类也是特别的细致,差异化很大,和汽车同理但是更加细分很多。
所以选车首先弄清楚自己的需求,虽然在提问的时候,终归是不好意思直说我就想装个13,我就想吸引眼球,就想做这条GAI上最靓的仔,但是自己没必要骗自己,自己心里要有数,只是看别人好像都挺鄙视这个事,自己也就抗拒自己这种真实想法。没必要,其实那只是一个正常阶段,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大道归一。很多老手表达对那种想法的“鄙视”,其实只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那样的阶段,现在回头看,觉得自己很幼稚,不想让其他新手重蹈覆辙,包括我本人在内,在水车那个年代,也经历了非四缸非仿赛不要(不过那个年代水车四缸很普及,其实三缸V缸更想要只是太难弄)。但是也没必要,人就是这么一种生物,总要用经历来慢慢成长。
确定自己的用途之后,选车就变得简单很多,在众多车款里面,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再打听一下这个车的缺点,是不是自己能容忍的或者短暂容忍的即可。但是也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兼容的,只能取舍,比如铺装和非铺装,就是不能兼容的,只能做出取舍,一边强每一分,另一边就要弱半分、一分、十分、甚至完全。那探险adv车型,就是一种取舍,每一款的偏向不同,有的偏公路和舒适性还有经济性,比如宝马12,那700、800系列就偏越野一些,在这条线段上,每个款它所在的点都不一样,看哪个点最贴近自己即可。
那在这个贴吧,各个领域各个层级(不分高低只是差异化),都是混在一起讨论,不可能随便说个啥都把前因后果方方面面全都面面俱到的说清楚,那比如说从事竞技的人在讨论brembo和galespeed哪个更好用的时候,来个人插一句我觉得我车上杂牌刹车上泵就挺好用;比如两个人在讨论国宾1250改下大小牙盘,油耗能从十几个降到5个,来个人说国宾太垃圾,买个菜接个娃都不方便;有人讨论凯越500x勐腊热带雨林赛时,来个人说这车没有502外观看起来大气饱满;有人讨论R3和ninja400都极限改装后在赛道的各自优势,来个人说R3不保值,ninja400塑料感太强。等等等等吧。这也是贴吧争论矛盾产生最多的地方。
那选车时看别人的评论,因为别人不可能说那么清楚,所以要思考对方是在什么应用层面,什么应用场景的前提下这样说,擅自猜测和改变别人的“隐藏前置条件”,就难免发生抬杠,从大堆的信息里要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建议,才能节约精力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再说车手层面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那车手的领域、所处阶段、层次,看问题也不一样,并且车手思想变化也是很快的,当他的技术层级发生大的变化时,他的很多看法和评价都会大幅度产生变化。那比如改装和外观,这东西和审美关系很大,这东西也是需要长时间的接触和积累,那绝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欣赏不来复古的,所以改装也别怕走弯路,每一次动手都是一次经历,无论好还是坏,都会提升自己今后的眼光。
还有就是不要被配置和纸面数据干扰自己,很多运动车款,其实绝大多数人根本就用不到那些配置,或者发挥不出配置的意义,当然通勤中也没机会发挥那些,但是这并不妨碍骑行的快乐,那换个角度说,钱包不那么充实的朋友,就没必要追求那些自己用不到的东西,把钱花在刀刃上,别在轮胎上抠抠搜搜的,买点好的装备提升安全性舒适性不是更好?要知道kyb和日清有国产有进口,就算进口全可调kyb,厂家不懂得调校,自己也不懂调校,那实际性能可能还不如调校到位的普通减震,那brembo还有低端定制款呢,上泵也要看型号和适配,自己对刹车真的理解吗,这都是问题所在。所以配置也要看自己的需求和厂家技术实力,最明显的例子,摩瑞那个adv,是法斯特减震不好吗?其实是那个减震根本就不适配那个车重,可调也没用,当然这是极端例子,但是现实中很多改装的人也这样,比如新车到手全车上泵卡钳螺丝碳纤全部改完,胎不换,还让我试驾给建议,我建议说,胎换掉,对方说这不新新的吗,磨完再换,最后卖车胎也没磨掉边上的胎毛。
说了这么多,如果对选车还有什么疑问和建议,可以V我50,边请我KFC疯狂星期四边讨论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11-28 14: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