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中旬,台湾公众舆论被一条社会新闻引爆:在1月8日台北警方在与教育局等机构的联合稽查中,一位54岁的老师涉嫌给补习班的学童服用3级管制药品利他林(Ritalin)。这位老师公开表示,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不要吵闹。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利他林俗称“聪明药”http://hi.baidu.com/chao079252/blog/item/834150b269f40459082302f3.html
不仅在台湾,欧美许多国家的学生都把它当作“救济灵药”。每到大考之前,美国校园的走廊里总能看到有人兜售“聪明药”。它的效果很明显,据一位服用者表示,短短几分钟之后便能感觉注意力明显集中,读书和记忆速度更快,“我感觉自己就像充满电的电池!” 逐渐上瘾的服用者将利他林和其他IQ兴奋剂统称为“大脑伟哥”。
这种状态对于许多年轻人极具诱惑力:服下一片药,拥有超脑力。根本不需要睡眠和休息,大脑会像一台马达那样长久保持高速运转状态。依靠它的魔力可以在考试、演讲或面试中胜出,光明前途在这些年轻人面前展开。野心和欲望令人不顾副作用。据德国药品监督局的调查显示,在德国有200万人至少一次服用过药物来给大脑“提速”,有80万人经常服药。
药物刺激大脑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早已蔓延开来。首先在服用人群的扩大,原来仅在学生之间流传,后来一些教师、作家、科研人员、股市操作员、交响乐团乐手等也加入进来;其次是它的全球化态势,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对60个国家的14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每五人中有一人尝试服药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速度。
不仅在台湾,欧美许多国家的学生都把它当作“救济灵药”。每到大考之前,美国校园的走廊里总能看到有人兜售“聪明药”。它的效果很明显,据一位服用者表示,短短几分钟之后便能感觉注意力明显集中,读书和记忆速度更快,“我感觉自己就像充满电的电池!” 逐渐上瘾的服用者将利他林和其他IQ兴奋剂统称为“大脑伟哥”。
这种状态对于许多年轻人极具诱惑力:服下一片药,拥有超脑力。根本不需要睡眠和休息,大脑会像一台马达那样长久保持高速运转状态。依靠它的魔力可以在考试、演讲或面试中胜出,光明前途在这些年轻人面前展开。野心和欲望令人不顾副作用。据德国药品监督局的调查显示,在德国有200万人至少一次服用过药物来给大脑“提速”,有80万人经常服药。
药物刺激大脑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早已蔓延开来。首先在服用人群的扩大,原来仅在学生之间流传,后来一些教师、作家、科研人员、股市操作员、交响乐团乐手等也加入进来;其次是它的全球化态势,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对60个国家的14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每五人中有一人尝试服药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