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诫文吧 关注:22,108贴子:130,710
  • 5回复贴,共1

【回忆贴】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些乱七八糟的回忆及感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度娘。。。。愿万寿无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2-13 17:31回复
    二楼。。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13 17:32
    回复
      第二篇
      回忆如同管涌,一旦开启就不会轻易停止,更何况那喷涌而出的还是甜蜜与酸涩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而这其中最醇厚的一定是遇见的第一个人的。
      当年“谷地”正是火热,贴吧也一派繁荣,更为关键的是那时候,这里的人们更为坦诚和纯粹。我们在“谷地”相识,彼时的她刚刚开始自己第三个高三学年,作为第三次参加高考的艺术生,她比我也没小多少。那会儿“管教”在圈子里还是个好词,并没有太多人嗤之以鼻。自诩“管教主”的我刚上大学,脱离了高考工厂的折磨和父母的束缚,误打误撞进了山谷,竟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怎一个目瞪口呆,也似孙悟空初入蟠桃园好一个心花怒放。攒够了发帖的经验值,果断发帖“shou呗”,之后便有了后面十来年的故事。
      三战高考的她信心不足,又极其渴望成功,所以自认为亟需被管束。拜我那所地狱般的高中所赐,高考一年多以后,我依然能够保持文综客观题一个不错、英语阅读理解只错一个的记录,与如今写个文章还要抓耳挠腮且错字连篇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样“强大”的学习能力面前,几经磨合,我便成了她的“哥哥”。好为人师是病,讨厌的人避之不及甚至嗤之以鼻,斥为虚伪、做作,但也可能是药,喜欢的人去疴驱疾以至甘之如饴,视为关心、牵绊。我对她的管束极为严苛。她的学校不限制学生带手机,但理由再充分,一个高三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也极为有限。于是我们便约定了这样的相处模式:我要检查她每天的学习状态,但为了提高效率,她的错题积累本便是判断的唯一依据,积累的错题特别是低级错误的错题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我要关注她每天的心理状态,每天最后一节晚自习的笔迹便是唯一的判断依据,字迹潦草说明心不静,就要追问缘由,面临惩罚;我要关注她具体的知识掌握,每次见面时的知识抽查变成了夹杂着叫声甚至泪水的“乐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商定每个月第三周的周日下午见面,也就是SJ“清账”。惩罚的项目只有罚跪和抽打,记得最厉害的一回是因为她觉得目标学校遥遥无期,说出了想要放弃的话,直接被罚跪了四十分钟,PG也第一次被抽出血迹。
      越是平凡便越是难以持久,特别是在这里,再纯粹的目的也必然由特殊的癖好驱使,源头的“刺激”决定了过程中的易变,山盟海誓与花言巧语本就在一念之间。然而,我和她就这样近乎枯燥地相处着、陪伴着,直到她考上那所名字里有帝都二字的大学。所有人都对她的成绩难以置信。他们知道的是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一个姑娘把时间运用到了极致、让努力变成了习惯。他们不知道的是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个周末,这个姑娘坐立不安却又心怀坦然,当然,他们不知道的,姑娘的凳子一定知道。。。。。。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2-13 17:34
      回复
        第三篇
        人生之痛苦不在于未知的不确定,而在于到处都充满着悖论。比如防Y,几周前全网还是一片要求“姐风”的小作文,可真正放开了,大街上又冷清的吓人。今天早上出来办事,原本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车程,开了半个小时就到了,这在帝都周一的早高峰堪称奇迹。
        jie风与否是悖论,车程同样也是。当年我学校在昌平,她住望京附近,长途公交+地铁,单程我得用两个小时二十分钟,打两折的学生卡刷一次长途公交就得一块二,比两块钱随便坐的地铁还让穷学生感到肉疼。
        当然除了肉疼,这一路之上还有悸动。荷尔蒙道德中立的,高尚者与卑鄙者遵循着同样的生理规律,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以人格的力量对此加以约束,使其不至泛滥和无礼。我蛮夷也,自然无法做到这版清心寡欲,所以那一路上的想入非非倒也成为一种别样的ciji,让人不觉疲惫甚至在下车时还回味无穷。
        然而,人终究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说到做到是不管身处何地的为人之本。特别是,面对一个三战高考的姑娘,低效的管教就是犯罪,无效的管教简直形同害命。这股子劲无疑是我们最大的共识。所以,相处的模式虽然枯燥,但也都彼此坚持着。
        同样构成悖论的还有工具。如今的我也凑足了一个足以让大多数人眼花缭乱的“工具箱”,但当年的穷学生既没有钱更没有条件置办这些。第一次见面前她提出自己不太耐痛,为了避免躲和档,可以bang手。虽然一直就喜欢Kb,但找不到绳子着实尴尬。左思右想后盯上了床上的蚊帐,系蚊帐的几根棉绳勉强充个数吧。见面以后,满是忐忑地拿出来后,讲明原委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顺从地背过手去,任我用并不熟练甚至很是糟糕的“技术”bang了起来。bang好以后,她静静地跪在那里,略微向后撅着pg,我就那样一下一下地打完了应还的账.....
        再比如,那双帆布鞋。在我看来,跪在地上的女子非但有观感上的刺激,更有一种驯顺、服从的美好,再配上有针对性的训诫,那如师如长的感觉,非语言可以形容。几次实践过后,她想要增加罚跪的“痛苦”以给自己更大的刺激与警醒。思来想去,我便让她在自己的鞋子上罚跪,一来别有一番耻感,二来为了不压坏鞋全身都得紧绷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非常“酸爽”,试过以后这也成了保留节目。
        悖论之所以存在正在于人们始终以眼前的利益权衡行为,此时此刻绝非彼时彼刻,再加之欲求无厌,得陇望蜀,自然每每做出自相矛盾甚至啼笑皆非的事情。唯一可以心安的是,至少在与她相处的日子里,我从未有过如此的悖论。我非圣贤,守信而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2-13 17:34
        回复
          昨晚提到悖论,一时思绪万千,一直自诩管教主,但从入圈之时便面临着一个悖论:没有错误便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特殊的癖好就得不到满足。于是作为一个不断以以“关心”“关爱”为标榜的所谓管教主究竟是否希望对望不断犯错以满足嗜好,还是希望对方越来越好却要“清心寡欲”就成了二难选择。
          这并不是故作高深或者矫揉造作,而是圈子里很多问题的根源。管教究竟是二人相处的目的还是仅为满足特殊需求的手段,不同的思考与执行决定着这段关系的深度与长度。为什么那么多人口惠而实不至?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认主”前后判若两人?为什么那么承诺最终成了画饼甚至流于形式?根源其实都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里。
          幸好,这个悖论在我我遇见她的时候就得到了解决。除了只写写到的那些,我们约定了“记账”的管教模式,也就是双方共同确定了约束她的行为准则,任何对行为准则的违反或悖离都对应起相应的惩罚,她以不再四占高考的决心和对目标学校的执着承诺不会在日常汇报中撒谎,这样每天记录的账目也就有了实际意义。见面后,我们逐一盘点这一阶段的错误与问题,在开打之前,她会跪在地上听我或和风细雨的鼓励或劈头盖脸的训斥,对规矩的认可抵消了实践的耻感,当面的训诫更让实践变成了一种直面问题的仪式而非满足需求的形式。我不在期待她不断犯错,而是享受起那种被信任的满足,她也不再追求痛感的刺激,而是真心的直面问题。
          悖论虽然依然无解,但至少得到了平衡,双方的互动有了正向的反馈也便能够更远地走下去。当然,这其中的根本性的问题还是彼此的态度:既包括对这段关系的期许,也包括当期许与热情散去回归平静后,如何禁得起日子清淡与重复的消磨。换言之,这段管束以她的服从为前提,而其服从则建立在“自我励志”的基础上,这种“自我激励”是一种充满激情与向往的应激状态,虽然可以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但却难以持久。很多面临诸如考公、考研压力的同学,总是经历“颓废—惊醒—励志—再次堕落”的恶性循环,就是因为励志容易而坚持难,一时的振作容易而持续的实践难。这是人性的弱点,要想克服,要么是现实生活的逼迫,不得不努力,如张仪“但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要么是自身强大的渴望,自愿去努力,如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当然,如果能够有外力的介入,在迷茫时给予引导,颓丧时当头棒喝,堕落时严厉惩戒,也不失为一种“不得不”的方法。这是我与她磨合将近半年后,彼此达成的共识。看似都是正确的废话,但却成为我们共同坚持的动力源泉,也是我此后行止于此的根本所系。
          说来哑然,这份“共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是,让她对某些惩罚进行了“脱敏”。简言之,共识的建立意味着彼此的完全信任,也相当于将自己彻底交给了对方(当然,这不是爱情的以身相许,而是基于达成目标的一种托付),那么对方所施与的便蜕去了那些羞于启齿的情愫而更加纯粹。所以,她能够坦然地不着寸缕接受我的责打与训诫,也能在挨完打以后泛着白光似的面壁反省,等等,等等。当然,这不是另一种洗脑或者某UA,因为最终的结果已经证明一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2-13 17:35
          回复
            d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2-16 1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