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吧 关注:100贴子:1,408
  • 3回复贴,共1
手解穴

【董师原文】
部位: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廿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
【诠解发挥】
命名诠释:解有解除、好解之意,此穴能解晕针及针后之不适,位在手上故名(另一解穴在脚上)。
定位及取穴:手解即心经之少府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手心向上,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现代解剖:
肌肉:在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屈指浅深肌腱,深部为骨间肌。
血管:有指掌侧总动、静脉。神经:为第四指掌侧总神经,尺神经分支分布处。维杰新用:治疗皮肤瘙痒甚效。
【解说及发挥】
1.手解即心经之少府穴,少府为心经(属火)之荥穴(属火),为火中之火穴,为真火穴,强心及温阳之作用甚强,故能解晕针。又《内经》曰:“病变于色老取之荥。”晕针时脸色必变,针心经之荥穴甚为有效,此亦手解穴能解晕针之理。
2.手解穴对皮肤瘙痒亦有镇定止痒之功,一则“诸疮痛痒,皆属于心”,一则本穴为荥火穴,能清火(盖皮肤痒疹亦多属热)。


IP属地:河北1楼2022-12-19 17:55回复
    湿疹除了内服、外用药物之外,选择一些有效穴位进行按摩或者施灸,也可以取到一些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湿疹不适症状,缩短湿疹病程。临床根据湿疹发生的部位不同,特效穴的选择也不同,如湿疹发生部位在面部时,取百会、天柱、肩髃等;在手部时,取曲池、阳池、手三里等;在肩或胸部时,取中府、肩井等;在足部时,取太溪等足部穴位。特别指出,手部的合谷穴可以治疗各型湿疹。
    经常按压或者艾灸、针刺上述穴位,都可以有效治疗湿疹。


    IP属地:河北2楼2023-02-21 18:20
    回复
      口腔炎症
      口腔炎症会促进唾液分泌,引起疼痛,导致流口水。一般情况下,经过治疗炎症消除后,流口水的现象会自行消失。


      IP属地:河北3楼2023-04-23 18:12
      回复
        七、 慢性肾炎:
        (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IP属地:河北4楼2023-07-19 1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