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32贴子:21,301
  • 7回复贴,共1

#左传品读#太子申生伐东山 -附史记国语对比及容斋随笔点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初读左传就非常喜欢这篇太子申生伐东山,找来史记和国语的相关文字对比,主要想对比一下相同的事件不同史书对材料的使用。以前读容斋随笔,记得也有对这段的点评,所以也找来了。


IP属地:上海1楼2022-12-29 16:22回复
    左传原文
    《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故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今命以时卒,闼其事也;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恶不可取。子其死之!”
    太子将战,狐突谏曰:“不可,昔辛伯谂周桓公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于难。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图之!与其危身以速罪也”


    IP属地:上海2楼2022-12-29 16:24
    回复
      史记原文
      《史记·晋世家》十七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谏献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率师,专行谋也;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率师不威,将安用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於难。”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里克谢病,不从太子。太子遂伐东山。


      IP属地:上海3楼2022-12-29 16:25
      回复
        《国语.晋语一·骊姬谮申生》
        ...以上略
        骊姬曰:“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使无日以牧田野,君之仓廪固不实,又恐削封疆。君盍使之伐狄,以观其果于众也,与众之信辑睦焉。若不胜狄,虽济其罪,可也。若胜狄,则善用众矣,求必益广,乃可厚图也。且夫胜狄,诸侯惊惧,吾边鄙不儆,仓廪盈,四邻服,封疆信,君得其赖,不知可否,其利多矣。君其图之!”公悦。
        是故使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仆人赞闻之,曰:“太子殆哉!君赐之奇,奇生怪,怪生无常,无常不立。使之出征,先以观之,故告之以离心,而示之以坚忍之权,则必恶其心而害其身矣。恶其心,必内险之;害其身,必外危之。危自中起,难哉!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其言曰:‘尽敌而反。’虽尽敌,其若内谗何!”
        申生胜狄而反,谗言作于中。君子曰:“知微。”
        《国语.晋语一·申生伐东山》
        十七年冬,公使太子伐东山。里克谏曰:“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释申生也!”公曰:“行也!”里克对曰:“非故也。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今君居,太子行,未有此也。”公曰:“非子之所知也。寡人闻之,立太子之道三:身钧以年,年同以爱,爱疑决之以卜、筮。子无谋吾父子之间,吾以此观之。”公不说。
        里克退,见太子。太子曰:“君赐我以偏衣、金玦,何也?”里克曰:“孺子惧乎?衣躬之偏,而握金玦,令不偷矣。孺子何惧?夫为人子者,惧不孝,不惧不得。且吾闻之曰:‘敬贤于请。’孺子勉之乎!”君子曰:“善处父子之间矣。”
        太子遂行,狐突御戎,先友为右,衣偏衣而佩金玦。出而告先友曰:“君与我此,何也?”先友曰:“中分而金玦之权,在此行也。孺子勉之乎!”狐突叹曰:“以庞衣纯,而玦之以金铣者,寒之甚矣,胡可恃也?虽勉之,狄可尽乎?”先友曰:“衣躬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勉之而已矣。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
        至于稷桑,狄人出逆,申生欲战。狐突谏曰:“不可。突闻之:国君好艾,大夫殆;好内,适子殆,社稷危。若惠于父而远于死,惠于众而利社稷,其可以图之乎?况其危身于狄以起谗于内也?”申生曰:“不可。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是故赐我奇服,而告我权。又有甘言焉。言之大甘,其中必苦。谮在中矣,君故生心。虽蝎谮,焉避之?不若战也。不战而反,我罪滋厚;我战死,犹有令名焉。”
        果败狄于稷桑而反。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君子曰:“善深谋也。”
        《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故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今命以时卒,闼其事也;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恶不可取。子其死之!”
        太子将战,狐突谏曰:“不可,昔辛伯谂周桓公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于难。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图之!与其危身以速罪也”。


        IP属地:上海4楼2022-12-29 16:26
        回复
          个人点评:
          《史记》作为一部上古至汉武的通史,本纪和世家部分写到的都是历史重要事件,司马迁这里用了左传的里克谏还有和晋君太子对答部分。其他几笔带过,其中也提到了: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另外专门写了:里克谢病,不从太子。这是左传和国语都没有提到的。
          《国语.晋语》关于这个事件,记录大量的言和行,前因后果非常详细,分成两篇,其中骊姬谮申生部分,(原文前面还有大段篇幅没摘录),申生伐东山部分也很详尽。三句君子曰令人瞩目。
          晋语这里有个很明显的编排出问题。前一篇写“是故使申生伐东山.. 申生胜狄而反,谗言作于中”看起来事件结束了,而下一段“十七年冬,公使太子伐东山…”这事件又开始了,这明显原本是两篇史料,国语作者没有取舍整合就都贴上去了。
          国语中几大段的骊姬和晋君的对话,令人震惊。这种闺房的大段对话,怎么流传下来的,其真实性令人生疑(可信度很低)。左传中也有关于妇人简短的言行记录,但凤毛麟角。
          有个地方国语和左传的差别:国语“仆人赞闻之曰”左传是“先丹木曰”,看出左传的严谨,只要有姓名的不会用代称。这就有个疑点:先丹木和仆人赞应该不能划等号吧,先氏是晋国宗室分支,就算不是卿也应该是大夫阶层,虽然先丹木为御右,也不能称作驭马的仆从。国语这里的称谓有欠审核,或者就是两个人。
          这段事件左传中提到了更多人物, “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这比国语详细得多,左传很多场面记录了战车的御戎左右安排。而且有名有姓,作为史书这些资料的记录就非常重要。(左传还有一人多名的嗜好)
          《左传的这段文字,有大量的记言,最精彩的后半段记录臣下对晋献公赐偏衣金玦跟太子的前途的关联分析,以及劝太子谋出路。左传叙事选材有个很大特点就是,对神怪 卜辞 寓意 预言部分材料很感兴趣,深加挖掘。如左传几次提到的掌纹,还有许许多多的卜辞,这段重点对偏衣金玦的寓意的挖掘。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反映了先秦人物的思维观念(应该叫迷信了)
          还有一点要提一下,左传文字中隐藏的寓意,文中提到的“尽敌而反”这个句式,不禁让人联想到: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而种下的祸乱。这里“尽敌而反”同理


          IP属地:上海5楼2022-12-29 16:29
          回复
            洪迈容斋随笔对狐突的言辞大加赞赏,摘录如下:
            《容斋随笔六·狐突言辞有味》
            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以十二月出师,衣之偏衣,佩之金玦。《左氏》载狐突所叹八十余言,而词义五转。其一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
            其二曰:“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
            其三曰:“今命以时卒,其事也,衣之龙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
            其四曰:“服以远之,时以之。”
            其五曰:“尨凉,冬杀,金寒,玦离。”
            其宛转有味,皆可咀嚼。
            《国语》亦多此体,有至六七转,然大抵缓而不切。


            IP属地:上海6楼2022-12-29 16:29
            回复
              总结
              《史记》,可以看出史记这段就是照抄左传里克谏言和事件主角的对答,因果交代清晰,司马迁的取材得当抓住了本质。史记的春秋部分大多采用左传。这里“里克称病不从太子”现在的左传没有,我猜很大可能是我们现在读到的左传这段的句尾丢失了。
              《左传》,特点鲜明,事件人物交代的清楚。尤其后半段通过描述臣下对晋君的行为和太子前途的不同议论,来体现作者对太子申生的同情。臣下这些话层层递进,看得出是省去很多枝节末叶专门挑出来精心排列的,左传作者对材料的加工非常明显。
              《国语》,用了更多的材料,前半部分更加详细,还有君子曰点评,就怕读者读不懂明白,但读起来没有重点,拖沓。感觉只有取,众多材料拿来就用,没有舍。
              左传和国语的文字内容差异大,唯一看起来很相像的先丹木那段话,长短差异也很大,两家的材料看起来来源不相同。但假设这两家材料来源都差不多,那只能说左传作者再创作的能力高超。


              IP属地:上海7楼2022-12-29 16:30
              回复
                国语更多的是罗列,左传更多的是改写和加工,从另一角度说,国语比左传更接近原始材料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2-29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