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吧 关注:42,837贴子:740,214
  • 9回复贴,共1

2023年了,大家还在纠结怎么推地球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有讨论问为什么不选择飞船派,大多是给出原著中的解释(小星老师拿出阿东的生态瓶那段)。支持飞船派的绝大部分理由来自于对流浪地球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这里已经有很多人亲自详细计算了推动地球至光速的千分之五要烧掉多少质量,我自己当年带着女友去看流浪一,看完在路上自己用手机上的计算器按了几下,也对这件事侃侃而谈过。(也浏览过网上的各种回答,根据不同的效率和方式,大约在千分之几个地球到百分之几个地球),在座应该有很多航天动力学方向的大佬,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另外大刘自己好像也承认过150亿吨等参数是当时没经验写的这么细,结果导致大家可以准确计算地球的加速度,反而是个疏忽。
如果有问题那补设定就好了,想办法自圆其说咯,x战警那么多人的超能力大家都想方设法用各种方式补设定使其合理,流浪为什么不行。质量不够小行星来凑,虽然这条航线实际上应该是挺空的,但是半人马座恒星系在“三体“里都可以变成混沌系统,那在“流浪”里假定我们之间“再拥挤”一点,百亿年前是一家,有一堆小行星可以补充质量也没什么不可。地球结构支撑不住那就加固,就认为量子计算器精密计算后可以通过精密设计发动机位置和角度,把影响降低到最小,也未尝不可。之前看地心末日来着吧,地心停止旋转,人类通过计算用核弹阵列把地心重新炸转了。在科幻的条件下,只要求定性合理就足够了,要求定量合理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27 01:46回复
    毕竟这是科幻,不是论文,我们出发的前提是,地球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流浪,在此基础上,人类的选择是什么。星际穿越里男主可以肉身抗黑洞,人类明明可以在宇宙中遨游,穿越虫洞却解决不了枯萎病。就像人类能推动地球流浪,却无法建立稳定的封闭生态系统。
    黑客帝国里用人类来当电池,效率上是无法自圆其说的,但是重点是为了突出智械的统治。星球大战里有了原力,一群星际文明居然要用光剑玩肉搏。星际迷航里飞船可以轻易改变空间曲率实现光速飞行(当年看加来道雄的科普,这种飞船,起码需要木星大小的反能量物质)。第五元素沿用的甚至还是古希腊时期的四元素论。阿凡达,一个可以实现星际航行的文明,跑到一个原始文明是造不出能量武器吗居然跟人家玩肉搏。在回到未来里用通量电容器,轿车都能穿越时空,但是作品重点根本不是如何穿越时空,而是讨论穿越时空的伦理问题以及时间悖论。大家当然可以分析通量电容器可不可行,这是大家的自由,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去否定回到未来电影本身吧。
    科幻是艺术创作,是科学幻想背景下的人文,现有理论和技术是让我们以此为基石发挥想象的,不是束缚我们的想象把文学变成论文的。
    所以当我们讨论地球派和飞船派的时候,是否应该从原著中的设定出发,否则,任由我们发挥想象,人类当然可以通过某些神奇的手段实现一个精密计算下长久稳定的生态系统(不过从电影剧情上看,moss大概是做不到,原著中正在流浪的人类也做不到),或者一个大型的冬眠系统,带着一些种子和动物胚胎,到新的行星从0开始建立生态系统,意味着有能力改变行星级别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构成,地磁分布,大气条件,海洋成分。那这样究竟是在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还是在讨论既定科技背景下,人类文明的选择?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27 01:47
    回复
      电影设定有三处硬伤1氦闪2推动地球3重聚变,但是没有这些这个故事就没了。还有一个问题是聚变会消耗地球的17%甚至更多,地壳一共才占地球的9%,抽地幔的话到新家园可能没有地磁场了。这有可能是后续要解决的问题。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1-27 11:29
      收起回复
        有人也说过重核聚变需要更高的温度和约束性能,导致聚变产生的能量小于为了聚变而输入的能量,能力增益小于1,无法被用作能源。
        从目前人类轻元素聚变装置来看,这个推论是十分可能的。但是那就不算科幻了。
        从聚变技术曾经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一个过早的技术。
        曾经人们采用束靶反应(用加速器加速一个原子核撞击另一个,试图用这种方式客服电磁斥力实现原子核融合),结果根据反应截面被证明这种方式必然增益小于1,不能被用作能源。
        后来人们打算将原子核约束在某个容器中,让它们通过热碰撞实现聚变,这个方式好就好在可以避免单次碰撞截面过小的问题。反正约束在容器中,碰一次不行绕几圈还能再碰。
        但是根据热力学,原子核需要几兆电子伏的高温(几千亿度,上兆度),才能发生少量聚变。不可行。
        此时,量子力学中隧穿理论给出了解决方法,由于微观粒子有几率约过高于它能量的势垒,所以不需要完全克服库伦势力,温度只需要几十keV(大约1亿度)即可。
        这说明人类基础研究在不断降低聚变难度,为什么不能认为随着人类基础研究的进步,重元素聚变会变得更加简单,可以被用作能源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1-27 1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