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是zx505,m9,z1r都听过。顺便对比n3ap和ad900x


首先是佩戴,m7的佩戴还是非常好的,稳固而舒适。其耳挂形状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跟m9佩戴感几乎没有差别。相比小z那有概率劝退的佩戴(本人还是完美佩戴)要好上不少。唯一可惜的还是外壳是塑料,刮蹭容易产生划痕。
接下来就是声音部分,首先是三频(基于zx505的平衡端)。低频还是很可以的,低频的解析力与瞬态响应上也没有含糊,下潜也不错。惊喜的部分还是中频,很饱满。人声比较近,结象也很扎实。m9和小z则是偏薄,但是一个近一个远。由于m7在配置上比m9少了颗极高频单元,所以m7的高频确实是感觉凹下去一块,表现略逊色于中频,在同定位耳机中属于中游水准,高频中的一些细节会被削弱虽然不影响整体听感但也不得不说有一些小遗憾,整体没有什么明显的染色M7的声场非常自然,边际感则稍弱,属于偏开阔类型的,感觉m7是一种更偏向中庸而柔和的调音。N3,小z都是属于味道比较浓重的类型的。而m7,m9以及ad900x都是属于均衡型的,比较清淡。但是你问我m7,m9,小z三者中我最喜欢的,那还是m9,毕竟是声音最舒服的那个。()

(懒得拍zx505了)
然后是解析和分离;解析分离:M9≥Z1R>M7(对,我确实觉得m9解析某些时候比小z好)
瞬态就不用我说了;瞬态动态:Z1R>M9>M7(z1r确实恐怖)
然后是人声听感描述:M7(n3)近--饱满 M9近--薄 Z1R 远--薄
还有声场:z1r>(ad900x)m9>m7>n3(z1r:***还是***
)
所以m7比起m9这个多面手还是更适合人声一点而不是大编制,交响(小编制其实还可以)总体还是比较耐听的。
喜欢n3的不一定适合m7,z5和小z会更合适(虽说楼主也很喜欢z5就是了)

谈到平衡,其实楼主是对m7有些失望的。
可以直接这么说:m7(原线)平衡下,是不好听的。虽然声场,分离度都上去了,这些是一耳朵可闻的。但是人声同时变得不突出了,m7是一副以人声见长的塞子,现在却非常干。楼主个人是觉得没有单端好听的(有什么好听的线记得推荐
)

接下来就算是杂谈了,其实在我第一次去淮海路试听的时候,m7给我的感受就是比较“非典型”不像是个铁(楼主听过一些奇葩动铁并深受其害,例如ck10和xba100
)反倒像是个圈所以不论是比起索尼的前作还是市面上的大部分纯动铁耳塞来说,M7绝对称得上属于“非典型”中的典型。而m9还是有点铁味的,非常纯净的声音。其实我还是蛮好奇各位对m9的看法的,至少我是很喜欢m9的。在这几款里面z1r高低翘,尤其是高频,量很多,不管什么样的曲目,都可以明显听到高频突出的存在,不太适合久听(大肠饭是好吃,但不能天天吃
)m9和m7的主要区别也就是高频,m9的高频非常顺滑。这里引用一下直推小新的评价,我觉得是比较中肯的
“M9:高频泛音控制巧妙,拥有三者最为干净纯净的背景,且在同时相较m7的突兀和Z1R的火力全开,M9还保留了中庸的高频解析表现,横向声场大而饱满,没有M7的被压扁到下面的感觉;由于低频佛系,纵深较差,人声比较近,乐器和人声基本位于同一个位置,且人声细节很容易和两侧器乐细节杂糅,横向虽然分离不错,但总向距离层次无法区分,和Z1R呈两个极端,表现大部分声乐时没有主体感,是三者中最适合用来干活最配得上舞台监听的耳机,而非欣赏音乐用的耳机。”但是对是否适合欣赏音乐我还是持中立态度的
。



首先是佩戴,m7的佩戴还是非常好的,稳固而舒适。其耳挂形状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跟m9佩戴感几乎没有差别。相比小z那有概率劝退的佩戴(本人还是完美佩戴)要好上不少。唯一可惜的还是外壳是塑料,刮蹭容易产生划痕。

接下来就是声音部分,首先是三频(基于zx505的平衡端)。低频还是很可以的,低频的解析力与瞬态响应上也没有含糊,下潜也不错。惊喜的部分还是中频,很饱满。人声比较近,结象也很扎实。m9和小z则是偏薄,但是一个近一个远。由于m7在配置上比m9少了颗极高频单元,所以m7的高频确实是感觉凹下去一块,表现略逊色于中频,在同定位耳机中属于中游水准,高频中的一些细节会被削弱虽然不影响整体听感但也不得不说有一些小遗憾,整体没有什么明显的染色M7的声场非常自然,边际感则稍弱,属于偏开阔类型的,感觉m7是一种更偏向中庸而柔和的调音。N3,小z都是属于味道比较浓重的类型的。而m7,m9以及ad900x都是属于均衡型的,比较清淡。但是你问我m7,m9,小z三者中我最喜欢的,那还是m9,毕竟是声音最舒服的那个。()

(懒得拍zx505了)
然后是解析和分离;解析分离:M9≥Z1R>M7(对,我确实觉得m9解析某些时候比小z好)
瞬态就不用我说了;瞬态动态:Z1R>M9>M7(z1r确实恐怖)
然后是人声听感描述:M7(n3)近--饱满 M9近--薄 Z1R 远--薄
还有声场:z1r>(ad900x)m9>m7>n3(z1r:***还是***

所以m7比起m9这个多面手还是更适合人声一点而不是大编制,交响(小编制其实还可以)总体还是比较耐听的。
喜欢n3的不一定适合m7,z5和小z会更合适(虽说楼主也很喜欢z5就是了)

谈到平衡,其实楼主是对m7有些失望的。



接下来就算是杂谈了,其实在我第一次去淮海路试听的时候,m7给我的感受就是比较“非典型”不像是个铁(楼主听过一些奇葩动铁并深受其害,例如ck10和xba100


“M9:高频泛音控制巧妙,拥有三者最为干净纯净的背景,且在同时相较m7的突兀和Z1R的火力全开,M9还保留了中庸的高频解析表现,横向声场大而饱满,没有M7的被压扁到下面的感觉;由于低频佛系,纵深较差,人声比较近,乐器和人声基本位于同一个位置,且人声细节很容易和两侧器乐细节杂糅,横向虽然分离不错,但总向距离层次无法区分,和Z1R呈两个极端,表现大部分声乐时没有主体感,是三者中最适合用来干活最配得上舞台监听的耳机,而非欣赏音乐用的耳机。”但是对是否适合欣赏音乐我还是持中立态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