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吧 关注:807贴子:3,508
  • 0回复贴,共1

警惕: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或是猝死前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脏性猝死何其多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有54万多人死于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天有1500多人因此而导致死亡。
其实,这个数据,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发生在身边并没有公布在公共网络平台的.
就这几天,我的身边,就发生了3起,并没有上新闻,本来就是很悲伤的事情了,家属也不愿意逝者被打扰。
以前新闻网络上的文字,仅仅看着,从文字上并不能带来很多感受。
但是这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悲剧,让我在为年轻生命逝去而惋惜的同时,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给了心梗可乘之机。
以前,在加班开车回家的路上,有时候会看会儿黑夜的天空,给自己鼓励打气,为了家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值得!
虽然家事、工作等有时候确实让我感到心力交瘁,无法支撑。但是,都在咬牙坚持。
但是工作是做不完的,生活是一直走的,为了家人,更要保全自己!
我在,他们才有意义啊!
我想活着,我要陪着他们!
所以,我要休息!
这些人群最易成为心梗的“目标”
一、工作压力大的白领
很多白领的不良生活方式,例如,久坐、抽烟、喝酒、熬夜等;饮食不规律,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压;工作忙碌,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导致体质变差。
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白领人群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研究表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从而诱发猝死。
二、黑白颠倒的夜班人群
经常需要熬夜、上夜班的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出现“过劳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升高,诱发猝死。
三、从事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
运动相关性猝死的基础病因主要为心肌病、早期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畸形等。
四、其他
此外,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肾脏病的患者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猝死虽突然但也是有迹可循的
在发生猝死前,我们的身体往往会发出预警信号。
其一 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
其二 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其三 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
其四 心脏病发作前的典型症状是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一旦发生心室
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难自救但可被救
猝死很难自救,但却可以被救。猝死需要抓住急救“黄金4分钟”。
心脏骤停发生时,周围人从打“120”到得到救助要超过5分钟。
若是患者能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几分钟得到心肺复苏急救,存活率将大大提高。
但由于很多人并不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往往容易错过最初4-6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
遇到突发心梗的病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呼救:拨打“120”紧急呼救。立即呼叫救护车,并且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
要注意,一定要等医生来,千万不要自己去医院,在没有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去医院极其危险,患者途中有发生室颤的可能。
静:指发病后患者要安静、镇静及冷静。
卧:患者应该就地休息,不要走动,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卧是让患者尽可能减少心脏负担,以减少室颤的发生。
服药:如果患者带药,帮助他服药。
CPR:如果患者心脏骤停,及时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若患者出现室颤,尽早实施电除颤。
不要忽视它!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
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
它的预防重于治疗。
所以,每一个家庭,至少应该有一人需要进行正规的简单急救培训。
为了生命,为了爱!
1.张来虎,等.心脏性猝死发病现状及其防治动向.中国急救医学
2.胡锡衷.心源性猝死研究一些进展.福建医药杂志







1楼2023-02-23 14:0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