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关注:35,107贴子:242,543
  • 7回复贴,共1

分享 唐诗宋词的鉴赏 周汝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百家讲坛的一个讲座,土豆和酷讯等都可以收看。


1楼2010-07-18 12:19回复
    唐诗宋词的鉴赏
      我们怎么开始呢,我们这个开头是很难的,万事开头难,大家要听我,你第一句话要说什么,我正在考虑这个,我始终没有考虑好。我也没有想到,我们今天是如此一个盛会,诸位来宾朋友,破费了假日的时间,宝贵的时间,坐在这里听我讲,非常感谢。但是呢,我们今天定的这个题目是,《唐诗宋词的鉴赏》,这个题目不太好讲,如果让我讲红楼,我心里有点谱。虽然讲不好吧,大致有几个头绪,我能够说得比较清楚,今天讲这个,我实在没有一点把握,我说的都是老实话,不是客套。我能够讲到什么地步,能够使大家比较满意,还不须此行,那我就太荣幸了,恐怕达不到这个目的,如果讲的更坏的呢,讲好了有鼓掌喝采,讲失败了,诸位毫不客气抱以倒采,这是我们过去梨园中的规矩,可以抱倒采,说你这个不好,这个毫无关系,这是群众的一种评价。 
      我的本行呢,数十年来是弄诗词的,红学是我的业余,带着玩票的性质,可是后来涉足于红学,就拔不出脚来了,这个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今天到这里来讲唐诗宋词,我还是非常高兴,我喜欢唐诗宋词,但是唐诗宋词,讲起来是很困难的,我们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这一点,这个困难存在几方面,好多方面。比如说,唐诗你要有教材课本,甚至有一个黑板,光听不行,遇到困难关键的地方,写一写 看一看,遇到哪个字,什么词比较好办,这个完全听我的嘴,就受到限制。同时呢 我是天津人,我尽管在北京住了几十年,我嘴里边那个天津口音,还是浓重得很,诸位听起来可能也听不懂,这都是困难,再一个困难,这不是题外的话,这是题内的话。我们讲鉴赏,什么叫鉴赏,因为现在通用了这个词,自从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始编著了《唐诗鉴赏大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由此风行于天下,都是鉴赏集,什么的多的不得了,但是真正的鉴赏,我们先说这个“鉴”字,什么叫“鉴”,我们要鉴赏唐诗宋词,首先要学会咬文嚼字,咱们从这个“鉴”字说起,俗话古玩文物有鉴定家,人家一看知真假好坏,也鉴定那可不得了,那权威,人家学识渊博,眼也厉害,一看这不行,有的那个化伸开一点,转起来转起来,人家这个鉴定家有如此权威性,我们对古人的唐诗宋词,能够这样对待吗,太狂妄了,我们能懂几分呢。所以一个“鉴”字用起来,我觉得需要慎重一点,可是现在没有办法,因为这个词通行了,你找一篇名作,你鉴赏你讲给我们听,不是这样的,那是一个很有限的小的形式,我今天讲的不是那个重点。我希望能够提出几点来,请大家我们彼此交流体会,鉴赏当中有需要注意这些点,这是我的目标,这一点请大家先给予理解。所以我说,我们讲一讲鉴,也不是题外,否则的话你自己觉得,我是在鉴赏吗,我自己就拿不准 是吧,那个“鉴”字的本身,那个篆字非常有趣。我这里说 你们的是对的,我只能够从我这里说,左边一个大眼睛,像个星月形 当中一大圆圈,眼珠子 眼睛,右边一个弯着腰的一个小胳膊,就是人的侧影,两笔就是人的侧影 象形,那叫我们的象形,不是那个真的那个像标本画一样,连细节都画出来,那个象形。这是我们汉字的创造,先明的智慧 底下一个盘子,盘子当中一个点,就是我们看的那个对象,说这个人弯着腰瞪着一个大眼睛,看这个盘子里面,他观察的那个对象,这是“鉴”。


    2楼2010-07-18 12:20
    回复
      倍矗パ秸婧茫憧幢贝蟮模ㄑ憧刹灰兰平裉斓那嗄辏谝凰燎毓鄣拇剩诙他能够联系红学家,还没有能解释林如海,那个“如海”什么意思,好像是那个旧式评点里说,林如海那个“如海”,是他学问的博大,像海一样 不对了,没有北大这个同学高明,这个说起来好像是闲谈,有点趣味而已,不然 我希望诸位想一想,你看看我们诗歌的星火相传,前人给后人的影响,后人怎么运用变化,又造出这么多的美好的句子来,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的词句里边,有很多都是从西厢那儿来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举这些,所以呢我们鉴赏唐诗宋词,也包括这一方面,也就是说,我们鉴赏古人诗词的时候,你应该这里有很多的限制,有插销插上,然后通电流,左右逢源,那里悟,一个感感是受、光受不行,是一个单面的、还是单面的,还有一个字是悟,明白了,它是那么回事。你这样鉴也好,赏也好,你学也好,做也好,对一个唐诗宋词你的感情,你的认识理解,我想会一天比一天加深的,而不是浮光掠影。 
        我们讲一讲,找一个名篇串一串,我觉得那个好办,有些词有些字有些典故,那个今天的注释本,《辞海》、《辞源》,你去可以一查就知道,那个是已经定型了的,固定了的,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死了的,知识给你搁在那儿,就这个你一查就明白,我们今天不是讲那个,我们这个宝贵的时间,讲一讲活的东西,使得诸位头脑思想,活跃起来、动起来。我希望我今天能起这么一点作用,是否能做到,那是我自己的愿望、奢望,可能是做不到,好,我的前一部分主要是,这么一个讲法。


      5楼2010-07-18 12:20
      回复
        -这段不知怎么成乱码了,重贴-
        我接到了一个条子,就是同学的,我也不知名姓,他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来,他说林黛玉的父亲叫林如海,这个“如海”怎么讲呢,是不是从秦少游,“飞红万点愁如海”而来,哎呀真好,你看北大的(学生),你可不要估计今天的青年,第一他读秦观的词,第二他能够联系红学家,还没有能解释林如海,那个“如海”什么意思,好像是那个旧式评点里说,林如海那个“如海”,是他学问的博大,像海一样 不对了,没有北大这个同学高明,这个说起来好像是闲谈,有点趣味而已,不然 我希望诸位想一想,你看看我们诗歌的星火相传,前人给后人的影响,后人怎么运用变化,又造出这么多的美好的句子来


        6楼2010-07-18 12:23
        回复
          这个真正的诗人,看我们天地万物他有独特的感受。这个月亮在寒空当中高悬,特别明亮、青光,那个境界,诗人一看想起很多事情来,古今咏月的诗,那就多得很了,就拿这个来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看见月亮,有它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联想,人人皆知的大家都管它叫神话了。说月中有广寒宫殿、有嫦娥、有桂树、有玉兔这些东西共同构成一幅很美丽的图画,传说善射的古代那个后羿,他的妻子偷了不死之药,吃了就长生了,吃了这个药她就一直奔到月亮里边去,就变成了嫦娥,由此引出无数的诗词来,那是诗人。这个民族看月亮,会引出这么一大篇文章来,这本身就是说明中华民族,它本身就是诗人的气质。为什么别的地方,别的民族看着这个月亮,引不出同样的美丽的神话来呢?这原因何在呢?说到这儿,我就想起若干年以前,报上我看见一段消息,说苏联的科学家,正在考虑把月亮炸掉,为什么要把月亮炸掉,因为地球自转的这个轴心斜着,是月亮吸引力造成的,你这个地球这么一转呢,四季就出来了,四季是由那个地轴的斜度这个常识。他说的完全对,他说四季太麻烦,咱们老得换衣服,你瞧瞧,你要把月亮炸掉,地球会没有斜度,一年没有四季分别,四季如春。然后,如果需要夜间照明,另造一个人造的月亮。并且消息报道还说,现在人类的科技的能力,完全可以把月亮炸掉,就是那个爆炸力,我看完了这个消息以后,我就跟我刚才说的,中华民族看到月亮以后的,两种不同的(感受)。一个诗人和科学家,看万物的感受和想法,那个巨大不同,你想想是不是这样,这个例子很典型。恰巧我看到这篇文章以后,我写了一个小文,我发表我的感想,我说将来炸掉月亮,完全我相信有能力,过了若干世纪以后,大家看到这个咏月亮的,好诗好文好境界就想了,哎呀,这个要是个真月亮多好啊,也造了,造出来是假月亮,这个假月亮永远也发生不了那个境界了,你也不会想起广寒宫殿和美丽的嫦娥来是吧?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什么,所以唐诗宋词不是个别的,几个诗人的事情,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事情,也就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事情。这是我今天又一个重点,要强调的一点,这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还可以围绕着月亮说,比如说你看李义山、玉溪生、李商隐,他有两句名作,大家也都知道,他看到这个月亮,他想的是什么,他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他说,他替嫦娥想,哎呀,这个嫦娥大概现在后悔,偷了不死之药,她跑到月亮里面去多寂寞,碧海无边无涯,青天无边无涯,上下一个颜色,还是夜里,永恒的千千万万年的,这个心的境界那是嫦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看见月亮那个心里面。月亮一个境界,它心里一个境界,两个境界拼合在一起,产生这样的美好的句子。你说我今天的世界社会,跟那李商隐十万八千里,我没有这个思想感情,好我完全承认,但是,那您鉴赏唐诗宋词,您鉴赏什么呢,这个问题不就很大了吗,是吧,你学诗,您自己要写,您不一定写嫦娥,也不一定写“青天碧海夜夜心”,您给嫦娥又有一个新的想象体会,您创造出更新的咏月的篇,这才是伟大,我是说这个,但是您如果撇开古人的我们历史传统,您没有那个母体,您就产生一个新婴儿,我请问这个新婴儿姓什么,这个话说来说去,可就有意思了,怎么有意思,这真是都可以通联,我刚才举孟子,说你要诵其诗读其书,一定要知人论世,西方有一种论调,说文学作品是私生子,没有父母,我体会这个主张者,他用意可能是很好的,很博大的,他是说,一个真正有价值意义的文学创作,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不是属于某一个人,所以你不必问它,张三是作者,李四是作者,那个不就小了吗,不就是个人了吗,我体会他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但是我们中华的古人不这么想,跟他正针锋相对,要知其人要论其世,不知其人,这个东西无情无味。我认为它是浮在半空的,没有根论世,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想法和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文章或者诗词,这个是我们的常识,我们看文学史,首先要写它的时代背景,这个在我们不成问题,这还是继承孟子的知人论世。但是我们能接受这个私生子,这个论调吗?那么你可以辩论,好,古曰乎都是无名氏,《诗经》里边大量地也找不到作者,那就是符合人家的论调吗,好,也可以找不着是一个问题,你不想了解你不去找,是又一个问题,对吧,我们讲辛稼轩就是辛弃疾,你不了解这个人,你读他的词,很难得味是吧,说罢辛弃疾的一首小词,这个世界属于全人类的,都能接受感动,能够这么容易吗?似乎还成问题,举一个最好讲的,他这么说了,小令前后两半截,“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制(赋)新词强说愁”,我念的都是按照音义念的,说是入声字不能按不同方式念,说那个整个的都乱了,也不好听了。下半说 我记得也不一定字字精确,就是观其大略领会我的意思,现在识尽愁滋味,可是欲说还休,哎呀不要说,却到天凉好个秋,这个世界人都明白,不一定,这里边包含着,辛稼轩一生的巨大的感慨。


          7楼2010-07-18 12:24
          回复
            我就是讲这个说话逗笑,我用两个字,哪两个字?“体贴”设身处地,我如果是他,我又该怎么样,你做人、待人、人缘、人事关系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家庭成员,无往而不发生这个问题,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巨大的,最伟大的精气神,灵魂之灵魂。诗人多愁善感,其实就是体贴,我今天这个讲了这么多,到这里画龙点睛两个字,《红楼梦贾》宝玉最大的特点,是“体贴”替别人想,他丝毫没有考虑,这一个事一个人来了,哎呀这个对我是有利是有害,这叫侮辱贾宝玉,他先考虑他的处境,他可怜,可同情,我怎么想办法救他,如果救不了缓解他的痛苦困难,它是这么回事,所以警幻仙姑,她说,你是在天分之中,有一股真情来体贴别人,这不就是“仁”嘛,就是这个“仁”,你说诗人、词人,他的本质到底是个什么,我们说了那么多多情善感,真正的中心,他是一个仁人,他是一个体贴,他想的事情非常多,那个头脑,那个领域,博大的不得了,崇高的不得了,这样是真正的诗人,不是舞文弄墨,抽几个美丽的词句,这个叫诗,叫诗人,不是,我把我这些不一定对的想法,暴露给诸位,请你们看看我这个对头不对头。如果不对,您毫不客气指出来,说你不行,你这个想法不对头,咱们研究切磋考虑。  
              现在第一个问题,请问周老先生 苏东坡之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创作的背景。  
              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可是每一个主题,都是千言万语的事情,我真不知道我能够,用什么样的简明语言回答。比如说东坡这位大词人,不说他的诗,那个诗就更没法讲了,就是他有名的几首词,大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豪放派,说这个人好像是太豁达,心胸广博 天地宽广,没仇没恨,什么事都看得开,那里是怎么回事,他是表达方式,“十年生死两茫茫”,你怎么感受这个,他一生写这个词,这个最悲伤、最沉痛,流露他的真情,他并不好,豪放是一种掩盖 不想多说,人生如梦,算了吧,这是假象。真那个样他会做词,他闲着没事逛逛不就完了,欣赏古人的诗词不要看表面,不要看字面的意义,“十年生死两茫茫”,他是挽吊他的结发之妻。苏东坡因和王安石意见不合,那是因为当时王安石要变法,那么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我不急于评论这些,因为咱们今天不涉及那个,但是他们,苏东坡的意思说,你这个变法听起来好,底下一奉行一实行,弊端百出,比没改革以前人民还苦,他是说这个,结果就把宋神宗得罪了,一下子就把他贬到南方去,而且是一步一步地贬,他这个夫人姓王,他做词的时候,已经十年了,他根本没有写篇文章,专门怀念我的结发妻,他不敢这样,可是忽然这一下子,他也不知怎么一个背景机会,忽然写了这么一首词,是他平生全部词集里,最沉痛悲痛的一首,最感动人,可是你看看这个词,平平淡淡、朴朴素素、自然至极,没有任何什么修辞,什么修饰一点也没有,那是真情流露,“十年生死两茫茫”,活的和死的谁都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茫茫”没法形容,“不思量自难忘”,我太痛苦,我不想吧,不行,忘不了。诸如此类就写下去,他最后他说,我和我那个妻子,“纵使相逢应不识”,不要说我们已经十年两茫茫了,我们就是在对面相逢,不认得,为什么呢?尘满面,风尘扑扑,他被贬到那里去,尘满面那头发鬓如霜,十年以前不这样。他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呢,明月夜短松岗,想着明月照着,低下外乡随便找一个地方,埋葬人的地方,有点新载的小松树,就指那个坟地所在,明月夜短松岗,他看到这个景象,哎呀他还豪放,那么你问我这首词的背景是什么,我只能就这么讲。  
              一个很聪明的朋友提的问题,他把唐宋诗词和《红楼梦》给纠在一起了,周老先生《红楼梦》中的诗词,与唐宋诗词的关系和区别。  
              就是主要两点,第一点《红楼梦》里面的诗词和《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一类小说里面的诗词完全性质不同,《三国演义》里的诗词,是说到哪个故事情节,引了古人有诗赞曰,这个好像叫胡曾,引了胡曾的诗,一首七言绝句,就这个事件,发挥这个读者个人的感想。这完全是个读者的反响,而不是书里边的诗词,《西游记》这一类呢,又一个性质,它是取经从长安到西天,当中路上七十二难,这一难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解决了师徒四人,骑上白龙马又往前走,走了抬头一看,这儿有一首诗词,也许是四六句,什么样的树林子,什么样的气象。这个跟《三国演义》就不同,它属于本文的组成,它起什么作用,也不是咏唐僧,也不是赞美孙悟空,它是起那个路程时间的进展,前边一看又一个境界,如果气象不好,那有大妖怪,它是这么回事,《红楼梦》完全不同了,《红楼梦》的诗词除了很少数,几乎没有,都是书中角色的,是曹雪芹替代书中的人物,而带拟的带写的诗词。这个性质十分之重要,在表面上看,他要模仿那些小姑娘,那个年龄都不是真的,清代的家庭妇女,我当然说的是,高层文化教养的大家庭,那个妇女她们都爱诗,姑姑嫂嫂竟一些少女。她们要组织诗社,这都是事实,不是小说里边编出来的,当时这个风气很盛,这些小姑娘学诗,试着做做的有好有坏,曹雪芹就替她们每人做,其实都是曹雪芹(做的)。还要照顾不同的人的性格,当时是说什么什么题目,这个好多一看能够看得出来,我今天要说这个最重要的不在这儿,在那些诗隐藏着更多一层的内容,它永远是写这儿,目的是写的后文。


            9楼2010-07-18 12:25
            回复
              另外周汝昌有本书叫:《千秋一寸心》,是讲古诗词鉴赏的,也挺有意思的。中间后主的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和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各有篇。 
              “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


              12楼2010-07-18 12:30
              回复
                现代著作话多,,不如看词话简洁


                13楼2010-07-18 14: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