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史》记载来看:黄帝是全亚洲人祖先有典可察
作者:亚布
古本《山海经》说:“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身毒之国位于现在巴基斯坦印度河下游的信德平原。“身毒”“信德”都是“印度”的音译。轩辕氏是黄帝的氏族名称。轩辕黄帝娶弱水(巴基斯坦萨拉斯瓦蒂河)雷泽方雷氏的公主雷祖,生昌意(仓颉)与玄嚣。
昌意(仓颉)作为太子,是黄帝的史官,创造哈拉帕印章文字。哈拉帕印章文字就是夏朝文字,作者在多年前就破译了大量出土于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破译出来的历史事件及帝王名字都属于夏朝或属于夏朝以前的历史事件及帝王名字。昌意(仓颉)降处西方弱水(巴基斯坦萨拉斯瓦蒂河)他母亲雷祖的故乡。弱水雷泽后来也是有虞氏的故乡。有虞(鱼)氏的旗帜上画着鲤鱼,他们的祖先是有蛟氏,族旗上画着蛟龙,所以有虞(鱼)氏在《山海经》中也叫“龙鱼”。《山海经·海外西经》说:“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曰鰕。”因此方雷氏,也叫西陵氏。
《路史·黄帝纪上》说:“(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儽祖(雷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弱水,巴基斯坦萨拉斯瓦蒂河),有子三人,长曰“干荒”(韩流),次“安”,季“悃”。
干荒(韩流)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汉来复者,为安氏、延李氏。
“悃”迁北土,后为党项之辟,为拓跋氏拓拔之说不一,详余论。……拓拔思敬镇夏,以讨巢功,赐李姓。”
根据《路史·黄帝纪上》的记载:黄帝的古轩辕国在今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平原。他娶了萨拉斯瓦蒂河西陵氏族长的女儿雷祖,生下昌意(仓颉)、玄嚣、龙苗三个儿子。
(一)
黄帝的长子昌意(仓颉)是造字官,降居到母亲嫘祖的故乡萨拉斯瓦蒂河,生下干荒(韩流)、安、悃,三个儿子。
昌意(仓颉)的长子“干荒”(韩流)生高阳氏颛顼,颛顼生伯鲧,伯鲧生大禹,大禹生夏启,建立夏朝,统治着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
昌意(仓颉)的次子“安”生活在“西土”,上古把古昆仑山冈仁波齐峰以西的广大土地统称“西土”,包括印度河流域、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后来昌意(仓颉)的次子“安”的子孙建立国家叫作“安息”。安息作为国家约存在于公元前前248年~224年,都城“番兜”,统治着伊朗高原,其疆域最大时北至里海,南至波斯湾,东接大夏(今阿富汗)、古印度,西至幼发拉底河即今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全境,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汉朝时期,有西方安息皇族来归顺汉朝,汉朝皇帝赐姓“安氏”“延李氏”。
昌意(仓颉)的小儿子“悃”向北迁徙进入“北土”。上古“北土”是指藏北羌塘及蒙古高原,在藏语中羌塘的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后来昌意(仓颉)的小儿子“悃”的子孙成为党项人的祖先,自号“拓跋氏”。
唐朝末年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成为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北)的偏将,咸通末年据宥州(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自称刺史。乾宁二年(895年),以其弟李思谏(拓跋思谏)为定难节度使、拓跋思孝、拓跋思敬为保大节度。“拓拔思敬镇夏,以讨巢功,赐李姓。”党项先后向唐、五代诸政权和北宋称臣。北宋吞并五郡后,李继迁(拓跋继迁)出走经商,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先后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拓跋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二)
黄帝的二儿子玄嚣降处江水,今重庆白帝城。因为白帝是少昊氏,所以玄嚣以地望自称“少昊氏”,实则玄嚣姬姓,而少昊氏任姓,根本不是一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实为高辛氏。
高辛氏帝喾生子契(阏伯),创造甲骨文成为商朝人的祖先,迁居“东土”。古代把古昆仑山冈仁波齐峰以东的广大土地统称“东土”,主要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高辛氏帝喾生周弃(后稷),周弃是周朝人的祖先,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居黄河、长江流域。
(三)
黄帝的三儿子龙苗生吾融,是为“吾氏”。吾融生卞明,封于卞为卞氏。卞朙弃其守,降之南(南蛮),后裔叫“白犬氏”,成为南蛮人的祖先。“南蛮”是指今南亚和东南亚。
以《路史》记载来看:黄帝的后裔遍布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黄帝名副其实地是全亚洲人的祖先,而且有典可察。
亚布其它作品:
《遗失的华夏哈拉帕》
《左祖右社与阳城》
《哈拉帕文明全档案》
《山海经鉴》上下册
《山海经鉴》网课视频70集
历史小说《三皇苯纪》上下册
作者:亚布
古本《山海经》说:“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身毒之国位于现在巴基斯坦印度河下游的信德平原。“身毒”“信德”都是“印度”的音译。轩辕氏是黄帝的氏族名称。轩辕黄帝娶弱水(巴基斯坦萨拉斯瓦蒂河)雷泽方雷氏的公主雷祖,生昌意(仓颉)与玄嚣。
昌意(仓颉)作为太子,是黄帝的史官,创造哈拉帕印章文字。哈拉帕印章文字就是夏朝文字,作者在多年前就破译了大量出土于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破译出来的历史事件及帝王名字都属于夏朝或属于夏朝以前的历史事件及帝王名字。昌意(仓颉)降处西方弱水(巴基斯坦萨拉斯瓦蒂河)他母亲雷祖的故乡。弱水雷泽后来也是有虞氏的故乡。有虞(鱼)氏的旗帜上画着鲤鱼,他们的祖先是有蛟氏,族旗上画着蛟龙,所以有虞(鱼)氏在《山海经》中也叫“龙鱼”。《山海经·海外西经》说:“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曰鰕。”因此方雷氏,也叫西陵氏。
《路史·黄帝纪上》说:“(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儽祖(雷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弱水,巴基斯坦萨拉斯瓦蒂河),有子三人,长曰“干荒”(韩流),次“安”,季“悃”。
干荒(韩流)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汉来复者,为安氏、延李氏。
“悃”迁北土,后为党项之辟,为拓跋氏拓拔之说不一,详余论。……拓拔思敬镇夏,以讨巢功,赐李姓。”
根据《路史·黄帝纪上》的记载:黄帝的古轩辕国在今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平原。他娶了萨拉斯瓦蒂河西陵氏族长的女儿雷祖,生下昌意(仓颉)、玄嚣、龙苗三个儿子。
(一)
黄帝的长子昌意(仓颉)是造字官,降居到母亲嫘祖的故乡萨拉斯瓦蒂河,生下干荒(韩流)、安、悃,三个儿子。
昌意(仓颉)的长子“干荒”(韩流)生高阳氏颛顼,颛顼生伯鲧,伯鲧生大禹,大禹生夏启,建立夏朝,统治着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
昌意(仓颉)的次子“安”生活在“西土”,上古把古昆仑山冈仁波齐峰以西的广大土地统称“西土”,包括印度河流域、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后来昌意(仓颉)的次子“安”的子孙建立国家叫作“安息”。安息作为国家约存在于公元前前248年~224年,都城“番兜”,统治着伊朗高原,其疆域最大时北至里海,南至波斯湾,东接大夏(今阿富汗)、古印度,西至幼发拉底河即今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全境,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汉朝时期,有西方安息皇族来归顺汉朝,汉朝皇帝赐姓“安氏”“延李氏”。
昌意(仓颉)的小儿子“悃”向北迁徙进入“北土”。上古“北土”是指藏北羌塘及蒙古高原,在藏语中羌塘的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后来昌意(仓颉)的小儿子“悃”的子孙成为党项人的祖先,自号“拓跋氏”。
唐朝末年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成为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北)的偏将,咸通末年据宥州(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自称刺史。乾宁二年(895年),以其弟李思谏(拓跋思谏)为定难节度使、拓跋思孝、拓跋思敬为保大节度。“拓拔思敬镇夏,以讨巢功,赐李姓。”党项先后向唐、五代诸政权和北宋称臣。北宋吞并五郡后,李继迁(拓跋继迁)出走经商,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先后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拓跋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二)
黄帝的二儿子玄嚣降处江水,今重庆白帝城。因为白帝是少昊氏,所以玄嚣以地望自称“少昊氏”,实则玄嚣姬姓,而少昊氏任姓,根本不是一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实为高辛氏。
高辛氏帝喾生子契(阏伯),创造甲骨文成为商朝人的祖先,迁居“东土”。古代把古昆仑山冈仁波齐峰以东的广大土地统称“东土”,主要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高辛氏帝喾生周弃(后稷),周弃是周朝人的祖先,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居黄河、长江流域。
(三)
黄帝的三儿子龙苗生吾融,是为“吾氏”。吾融生卞明,封于卞为卞氏。卞朙弃其守,降之南(南蛮),后裔叫“白犬氏”,成为南蛮人的祖先。“南蛮”是指今南亚和东南亚。
以《路史》记载来看:黄帝的后裔遍布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黄帝名副其实地是全亚洲人的祖先,而且有典可察。
亚布其它作品:
《遗失的华夏哈拉帕》
《左祖右社与阳城》
《哈拉帕文明全档案》
《山海经鉴》上下册
《山海经鉴》网课视频70集
历史小说《三皇苯纪》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