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普贤菩萨吧 关注:52,399贴子:217,407
  • 1回复贴,共1

论“心” ——之一、虚空与“心”的概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爱我中华
《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我们学佛,旨在提高智慧,了脱生死。修行的关键,是在心上下功夫。若能对心的生成、状态、特性,变化规律,有所了解,这样,就会更为稳妥的把握好修心过程。下面逐步展开对心的探讨。
一、虚空与“心”的概念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是什么?心是受外境影响,具有觉受(受),具有思想(想),连续思维造作(行),不断记忆存储(识),以致滋生万法(色)的灵体。综合其心理行为,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
虚空中一切万物,从无到有,从有还无,无不周而复始,迁流不息的变易着。显然,是虚空演化了万物。若无虚空,何来万物。故虚空是万物之根。佛教对万物的滋生演绎,有着最究竟的见解,即是“心生万法”。那么,虚空的心是什么样子呢?
《佛说解节经》“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此言希有是无对说。世尊,若世尊正教中,勤修观行诸比丘等,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尚难通达。况诸外道在正教外,岂能证知一味真实。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见最难见,遍一切处一味真实。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
从量子理论角度看,形成虚空的基本元素,也是唯一元素,是虚空子。虚空子本非生灭,体量小而无内,却无处不在。正是由于这无穷数量、浩瀚无垠的“虚空子”海,才彰显出大而无外的虚空法相。
虚空能够滋生万物,全赖虚空子的活性(或称灵性、觉性、佛性)。在如下讨论中,将虚空子改称为“佛性灵子、佛性子”更为贴切。此也正是《佛说解节经》所言及的“一味真实”。
虚空本是无有限量的“佛性灵子”海,佛性灵子在虚空中只是一个灵性点。其虽有灵性,却不具备思维。就如同电视屏幕中的一粒像素。唯有当无量多的佛性子聚集,形成有限的立体佛性灵子场(灵能场),就好似足够大的立体屏幕,才能具备思维和成相能力(多元组合排列)。这就如同电视屏幕,具备足够多的像素,才能显像一样。这种能够思维成相的有限立体灵能场,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心体。唯有这样的心体存在,才能具备心理行为(五蕴)的变化。
注意,心体是具有边界的,有边界必有中心,有向心力。心,又等同于中心。心(中心)若生起念头(产生心力),必会引起心体内部自由灵能的排列灵动。故心(中心)具有思维主宰性。心动(心力造作)生识(记忆存储),就会在心内产生记忆存储,故心思万法,必为滋生万物打下基础。诚然,万物都有中心,但若无灵性,不为有心。
再看广阔无际的虚空,虽遍满灵性,却无有中心。无中心者,必定无心。无有心者,自然无情。故知虚空,仅是个充满灵性的“无心地”。虚空既然无心,自然如如不动,没有心力作用于漫无边际的佛性灵子海,使得佛性海完全处于原始自在的“虚无状态”之中。
处于原始态的佛性子,常显现“空、觉”两特性。“空”是指佛性子体量小而无内,具有极虚弱的灵能,相对不占据空间(注:若绝对不占据空间,虚空也就不存在了)。“觉”是指佛性子具有活性(佛性)。
佛教把“完全处于原始态的佛性灵子海”,称为:虚空、虚空法身佛、如来藏、真如实相、一真法界、真心、真我、等等。我国道教称此为“混沌状态”,或“无极状态”。显然,无心的虚空,没有心力造作,是无法满足“心生万法”的。(待续)


IP属地:广西1楼2023-04-16 10:13回复
    随喜赞叹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17 1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