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张,全员小丑吗?述里朵先被利用打岐国,又被遛一圈到洛阳,再去拿燕云十六州又被女帝打回原形。除了损兵折将再没干别的?
个人拙见,其实并不尽然。首先在打岐国的问题上,述里朵甘心与李嗣源和谋,一位在中原立威,二为侵占疆土。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拱手相让岐国,又仅进出一次洛阳?
事实上,两个目的已经都已达成或者在进行中了,利用松口岐国之机直捣黄龙洛阳,威震中原的作用已达成,至于疆土,她认为可以剑指燕云十六州了,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成功,但一定也为日后的全面控制打下了基础。
再说她为什么愿意放弃洛阳,很简单,她在洛阳无法立足,水土不服,补给也跟不上,不如燕云十六州大开后可以逐步蚕食来得实在。历史轨迹也是如此。
(这点不是我猜的,是有历史根据的,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不愿再臣服契丹,几番战斗后被契丹灭国,耶律德光实实在在地进入中原了,契丹本是要入主中原的,结果百姓抗议,义兵四起,立足困难,于是辽国大军又灰溜溜地回去了,也就是他们撤走的这个大空缺才有了后汉这一代。)
所以可见,述里朵无论是合谋李嗣源,进入洛阳,还是接手十六州退让洛阳。中心思想就一个:既不落于李嗣源下风,也不跟李嗣源起正面冲突。合谋时是平等的,两个大势力狼狈为奸欺负岐国,二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进入洛阳时,不但免了在岐国和李嗣源正面冲突,还因挺近洛阳大大立威。最后退出洛阳也是因为李嗣源割让燕云十六州,一切基于不亏的情况下。
至于后来肯定是没打进燕云十六州,不过进过一次洛阳立威已经够了,且针对燕云十六州,比起一次败仗,作战经验更为重要。
只不过由于李星云和张子凡这两个架空角色,实际上述里朵乃至李嗣源的一切想法和走向都是被这俩提前算到的,给人一种李张才是真正执棋者的感觉,述里和李嗣源宛如傀儡,成了他俩棋盘上的一帅一将。
但是说到底,述里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硬碰李嗣源两败俱伤,不利用李嗣源的眼中钉岐国的话也没有更好的机会,不进洛阳难立威,不退洛阳难得燕云十六州,即使战败,也算给入侵开了个口子。
所以述里朵从头到尾云淡风轻,她真不是装的。因为这些都是在局势中唯一的选择。她真正的城府还在后面。毕竟历史光环,有石敬瑭认爹建后晋这件大事,仅凭动漫里耶律尧光那夯货,是做不到一手扶持石敬瑭灭后唐,又同时根据漠北利益与制衡中原来“控股”中原的,这一切自然都要仰仗于述里朵的手腕。
个人拙见,其实并不尽然。首先在打岐国的问题上,述里朵甘心与李嗣源和谋,一位在中原立威,二为侵占疆土。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拱手相让岐国,又仅进出一次洛阳?
事实上,两个目的已经都已达成或者在进行中了,利用松口岐国之机直捣黄龙洛阳,威震中原的作用已达成,至于疆土,她认为可以剑指燕云十六州了,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成功,但一定也为日后的全面控制打下了基础。
再说她为什么愿意放弃洛阳,很简单,她在洛阳无法立足,水土不服,补给也跟不上,不如燕云十六州大开后可以逐步蚕食来得实在。历史轨迹也是如此。
(这点不是我猜的,是有历史根据的,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不愿再臣服契丹,几番战斗后被契丹灭国,耶律德光实实在在地进入中原了,契丹本是要入主中原的,结果百姓抗议,义兵四起,立足困难,于是辽国大军又灰溜溜地回去了,也就是他们撤走的这个大空缺才有了后汉这一代。)
所以可见,述里朵无论是合谋李嗣源,进入洛阳,还是接手十六州退让洛阳。中心思想就一个:既不落于李嗣源下风,也不跟李嗣源起正面冲突。合谋时是平等的,两个大势力狼狈为奸欺负岐国,二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进入洛阳时,不但免了在岐国和李嗣源正面冲突,还因挺近洛阳大大立威。最后退出洛阳也是因为李嗣源割让燕云十六州,一切基于不亏的情况下。
至于后来肯定是没打进燕云十六州,不过进过一次洛阳立威已经够了,且针对燕云十六州,比起一次败仗,作战经验更为重要。
只不过由于李星云和张子凡这两个架空角色,实际上述里朵乃至李嗣源的一切想法和走向都是被这俩提前算到的,给人一种李张才是真正执棋者的感觉,述里和李嗣源宛如傀儡,成了他俩棋盘上的一帅一将。
但是说到底,述里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硬碰李嗣源两败俱伤,不利用李嗣源的眼中钉岐国的话也没有更好的机会,不进洛阳难立威,不退洛阳难得燕云十六州,即使战败,也算给入侵开了个口子。
所以述里朵从头到尾云淡风轻,她真不是装的。因为这些都是在局势中唯一的选择。她真正的城府还在后面。毕竟历史光环,有石敬瑭认爹建后晋这件大事,仅凭动漫里耶律尧光那夯货,是做不到一手扶持石敬瑭灭后唐,又同时根据漠北利益与制衡中原来“控股”中原的,这一切自然都要仰仗于述里朵的手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