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退烧了五六年,最近又开始玩,发现圈子风气大变,科学hifi盛行,必须承认年轻一代消费者确实比我玩的那时候对音频知识的掌握强了很多,特别是国内从业者增加也带动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整体来看这个圈子还是奇奇怪怪,就比如很多人说的混响,而且不但烧友说,很多从业者甚至研发人员竟然也在说。
混响是啥,混响是声场里面声音从声源传出后到衰减掉的这个过程,一般用混响时间t60啊t30a什么的来表示,一般在混音里面可以简单的说直达声和混响声,然后用干湿比来说事儿。
但是这确确实实是个建筑声学或者说室内声学概念,咋能用到耳机这种这么小尺度的领域上呢。
我记得我烧的那时候,比较专业的大佬会用残响来说事儿,这个残响本质就是瞬态响应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单元本身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看腔体。其实这个说法是比较准确的,理想的情况下最好是没有残响。
个人认为现在很多人说的“混响”本质就是这个东西,适当的残响确实能让听感更舒适,特别是在根本不可能做到0残响的情况下,残响的处理倒也确实是“”调音”的一部分。而且像封闭式耳机腔体影响是很大的,低频残响往往很难处理。
但混响这个说法误导了非常多的小白,小白自以为音乐的混响感强就是耳机混响强,其实完全错误。因为音乐的混响感和耳机频响曲线关系更大,比如铁三角的很多耳机混响感都强,因为他把1k-2k给提升了,一般流行音乐混音时候,中频的混响是一定要保证的,但是低频和高频就要看情况了,所以中频多的耳机混响感足是很正常的,这个和所谓耳机的混响一点关系也没有。
但即便如此,整体来看这个圈子还是奇奇怪怪,就比如很多人说的混响,而且不但烧友说,很多从业者甚至研发人员竟然也在说。
混响是啥,混响是声场里面声音从声源传出后到衰减掉的这个过程,一般用混响时间t60啊t30a什么的来表示,一般在混音里面可以简单的说直达声和混响声,然后用干湿比来说事儿。
但是这确确实实是个建筑声学或者说室内声学概念,咋能用到耳机这种这么小尺度的领域上呢。
我记得我烧的那时候,比较专业的大佬会用残响来说事儿,这个残响本质就是瞬态响应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单元本身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看腔体。其实这个说法是比较准确的,理想的情况下最好是没有残响。
个人认为现在很多人说的“混响”本质就是这个东西,适当的残响确实能让听感更舒适,特别是在根本不可能做到0残响的情况下,残响的处理倒也确实是“”调音”的一部分。而且像封闭式耳机腔体影响是很大的,低频残响往往很难处理。
但混响这个说法误导了非常多的小白,小白自以为音乐的混响感强就是耳机混响强,其实完全错误。因为音乐的混响感和耳机频响曲线关系更大,比如铁三角的很多耳机混响感都强,因为他把1k-2k给提升了,一般流行音乐混音时候,中频的混响是一定要保证的,但是低频和高频就要看情况了,所以中频多的耳机混响感足是很正常的,这个和所谓耳机的混响一点关系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