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梦吧 关注:497,242贴子:3,227,201
  • 12回复贴,共1

从清明梦到儒释道以及科学与宗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妙之门,玄之又玄。


1楼2023-05-07 07:31回复
    关于清明梦
    太玄功的功法与儒释道三家的修行方法的相似之处。
    1 太玄功的视觉
    方法:闭眼,注意视觉。
    这里与佛教观鼻法异曲同工。
    朱子调息箴 《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原文:“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容与,
    闲暇舒适之义;猗音依,猗移,随顺之义),静极而嘘,如春沼鱼,
    动极而翕(音习),如百虫蛰,氤氲阖辟,其妙无穷,谁其尸之(“尸”
    字作“主”字解),不宰之功(后四句节略)。”
    浅释:观鼻端白,原是佛教《楞严经》上二十五个圆通法门
    中第十四个法门,苏东坡、朱晦庵两人都采用了这句话,但他们
    的说法并不和《楞严经》相同,朱子的意思是说做这个功夫不论
    什么时候,顺其自然,不要勉强执着,不要弄得周身难过,气机
    静到极处,它自然要动,就像春天的鱼类,浮在水面嘘气;气机
    动到极处,它自然要静,就像冬天的虫伏在土里翕气(翕是聚敛收
    摄之义),此时身中之气,交互团结有天地氤氲之象,’一动一静,
    有乾坤阖辟之机,妙处是说不尽的。若问是谁在那里作主?其实并
    无所谓主宰,而是自然的功能。
    如果不切换,只是保持视觉,梦屏会有大概会出现一些五颜六色的似雾非雾的东西。
    这点我实证过了,具体方法戴上眼罩(闭眼睛也可),与无人处,打坐或躺床上,自然而然的就会有光晕出现。
    佛门那里的能量分为四种,地大水大风大火大 黄蓝红绿,而我打坐时也有过黄色和蓝色,唯独没有红与绿色。
    这可能和个人体质和身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2楼2023-05-07 07:54
    回复
      2 切换听觉
      太玄功法,注意耳中的听觉,能听见耳鸣声为妙。且十五秒后切换。
      而这种功法,与道门庄子的听息法雷同
      所谓“听息”法,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只用耳听,
      不用意识,并非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
      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这就算对了。
      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浅深,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
      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地入了睡乡,就要趁这个机会熟睡一
      番,切不可勉强提精神和睡意相抵抗。
      若是在白昼间睡了几次,不欲再睡时,不妨起来到外面稍为活动,或拣树木多、空气清洁
      的地方,站在那里做几分钟吐纳功夫也好;或做柔软体操,练太
      极拳也好。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感觉到疲劳,到房内或坐或
      卧,仍旧做听呼吸的功夫,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
      这里不同的是,听息法是为了熟睡而用的,在太玄功中,却是用来调动大脑的灵活性的。而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前者是听呼吸,后者是调动注意力在耳的声音之上。


      3楼2023-05-07 08:08
      回复
        听息法又叫心斋,道门有个成语,坐忘心斋。
        三、庄子心斋法(《庄子》第四篇《人间世》)
        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
        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浅释: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子的字。
        颜回问:“心斋”两字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
        而是用心听;
        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功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早已停止了,神和气二
        者合为一,心不起作用了。
        气的本体是虚的,它要等待一种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只有“道”这个东西和太虚之气才能集合在一起。
        功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
        以上是孔子告颜回所问心斋功夫的做法,这种功夫是一连串做下去的,中间本无所谓
        阶段,但为学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这个功夫中划分几个步骤,
        再详细的加以说明:
        第一步:“一若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
        也可以说是念头。
        当起首做功夫的时候,心中思想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打扰,杂念如果不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得好。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等于“毋”,也可作“勿”字解。念头归一即就开始做功夫,用“听”字诀。
        普通所谓听,本是用两耳听各种声音,此处所谓听,绝不是听声音。
        人们就要发生疑问了,既然是听,必有所听的对象,既不听声音,又听什么?
        这问题,在各家注解上都找不到明确的回答,今日特为指出:初下手,就是听其中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不发生
        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虽气没有声音,但自己都能够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人,或快或慢,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这个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此处又引起问题了,心是有知觉的,还可以说得上一个“听”字,气是无知觉的,如
        何也能够用来听?心听的对象是气,气所听的对象是什么?
        若说用气来听,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怎样解释才好?
        答曰:听息
        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久,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说“无听之以心”。
        此时身中的神和气虽然团结在一起,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微
        有点知觉,继续做下去,并不需要许多时间,就完全无知觉了。
        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阶段过程中,与其说以心听息,使心和气
        互相对立,不如说以气听气,使心和气二者之间灭去裂痕,所以
        说“听之以气”,不是说以气听气。此处虽仍说“听”,实际上就
        是不要再着意于“听”,成语所谓“听其自然”、“听之而已”、“听
        它去罢”这几个“听”字,是此处最好的解释。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下手做功夫注重“一”
        字诀,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注意“听”字诀。假如长久地抱住
        一个“听”字不肯放松,也嫌过于执着。
        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
        所谓“听止于耳”就是教人不要再着意于听,此时功夫渐渐地入于混沌境界,身中的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
        说“心止于符”(符即与气符合之义),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觉的,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一样,但内部的情况是不同的。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地都经过了,最后到了“虚”的
        境界。
        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来的,不是用意识制
        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时候,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而不成虚了。
        全部功夫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功夫,应该就先天
        境界去体会。


        4楼2023-05-07 08:08
        回复
          3 切换触觉 在太玄功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触觉上。例如被子和皮肤之间的触觉。
          这种方法,在古称为静功。
          而以黄帝内经为源,至周朝时候,静功就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修炼体系。
          而后世经过多次的版本更迭实践,方法也更为纯熟。
          静功,静是关键的问题,这里的静,就是“入静”,就是要做到“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做到心灵宁静,没有任何杂念。
          不要把入静片面地理解为肢体静止不动,其核心是神形相守,神气相注;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目无所视,耳无所听,心无所知,窈窈冥冥,昏昏默默,乃至停息停脉。
          最后,静极而动,真气发生,脉络通畅,立证大道之妙。
          而方式分为姿势和意守两个步骤。
          姿势打坐或者躺着都可以。
          要达到入静的效果,首先要选择好适当的姿式。
          练静功,采用坐式或卧式或站式,完全可以随各人自便。
          总的来说,你采用的姿式,要使周身放松,不使它局部紧张,不让它有丝毫拘束。
          这样坐的时间虽然长久,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酸疼、麻木各种难以忍受的情况。
          如果采用坐式,无论是盘坐还是端坐,都要做到空灵沉稳,含胸拔背,直而不僵,松而不软。
          至于手印该如何做,是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是掌心向上还是双手扶膝;
          盘腿是单盘好还是双盘好,是左腿在外还是右腿在外,这些都是
          无关宏旨的细节,可根据个人意愿和条件而定。
          至于什么时间练功合适,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白天或夜晚都行,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意守的问题,在静功修炼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守皮肤”的意守法,就是将意念放在周身的皮肤上,使其神气贯足,感觉就好象全身浸在游
          泳池中一样。
          到一定程度,修炼者会感到气息似云雾蒸发,散布在全身皮肤的无数毛孔之中,无形之气自然凝聚,百脉通畅,营
          卫全身。
          修炼者练习守皮肤的功夫每次可长可短。
          这种方法长可以三十分钟,短可以如太玄功那样,十几秒亦可。
          实证方面,守皮肤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在温差很大的时候做,做的时候很容易全身出汗,如果空调房里或者房间不是很透气的话,很容易生病。


          5楼2023-05-07 08:30
          回复
            这里是关于清明梦中太玄功这一功法与儒释道之间的联系。
            先谈谈关于阴神与阳神。
            从庄子梦蝶这一说法开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在这里,庄子的境界就已经表达出在我们表层的世界之上,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
            对于清明梦的玩家而言,庄子的这个故事会比其他人而言更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在梦中我们分不清梦是真实的,还是现实才是真实的。
            毕竟梦中构建出的事物是多么奇妙以及不可思议。
            而在庄子之后,道教的学派衍生出了仙学。
            在道书中,仙在这里分成了五等,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一)鬼仙
            鬼仙者,五仙之最下者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
            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奈何阴神无所归宿,止于投
            胎夺舍而已。
            钟离真人又曰:“鬼仙者,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阴灵不散,故曰鬼仙。
            虽名为仙,其实鬼也。”
            (这里也提到了吧友们所说的阴神其实就是鬼仙。)
            此所谓鬼仙者,即是能出阴神者也。
            阴神不能现形于白日及灯光之下,因其阴气盛而阳气微,故仍不过是清灵之鬼。
            不过此种灵鬼,虽在幽冥之中,而毫不糊涂。
            盖其在生之时,神识内守,一志不散,静定之功甚深故耳。
            即道家所谓修性而不修命者也。投胎者,谓是人死后,阎王老子及幽冥中一班官吏衙役,一因其在生
            时寡清心欲,独善其身,并无罪过,不犯阴间法律,故不能去管辖
            他;
            二因其在生时静定力深,浩然充足,理直气壮,死后之灵魂,
            得以独往独来,故亦无法去干涉他;
            三或者其在生时曾经建功立业,利及于人,或者欢喜宏扬大道,继往开来,志在普渡众生,或者誓
            愿印书劝人,放生戒杀,众善奉行者,如此则大造无私,阴阳一理,
            幽冥中自有善神保护,阎王老子等亦只恭敬不暇,尚安能加以干涉
            而管辖哉?
            如此之人,其死后投胎,当然自己可以作主。
            (建议吧友们小心联机这种说法,因为你不确定你阴神出体的时候碰到的,到底是别的大神还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千万不要以身试险去和那些事物接触。)
            而出阳神则是已经属于人仙的范畴。
            (二)人仙
            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
            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
            这一节说人仙是没有离开人的范围,亦是未明大道之全体,徒得一种小法术,专心修炼之,以为道即在是,岂知只能祛病延年,以增长其寿命,非真能永远不死,亦不能神通变化。
            盖此种程度,乃未能断绝火食之仙,比普通之人,身体康强,无有疾病。
            因其所修炼者,乃后天色身上事,执着一端,不懂超脱之法,即所谓但修命不修性之类是也。
            所以说谨守其一,厌闻其二,盖因其人虽闻大道,而未悟彻大道也。
            倘能悟彻大道之人,则知头头是道,路路可通,不执着一法而辟其余,不误认小术而遗其大。能因地制
            宜,随缘修习,不限定一法一术,死守一关一窍。
            (这里提到的就是人仙,能出阳神即使这个层次,如何判断这个层次,就个人实证来说,在梦中可否飞行,飞行这种技能在梦中即是判定是否是出的是阴神还是阳神。可以飞行即使阳神,飞行不了就是出的阴神。)


            6楼2023-05-07 09:05
            回复
              你好,可以帮助到你,a15061953333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5-07 09:12
              收起回复
                我无法对自己脑子里的思路做一整个清晰的整理,也无法将他们表达出来。
                所以只好将过往的一些素材放在这里做一个整合。
                缠中说禅的教你学打坐系列谈过关于科学的说法。
                以下为博客中的内容。
                股票煞气太重,新开一系列“教你打坐”。
                正如说股票,当今世上,没有比本 ID 更究底穷源又有最切实、最高端的实际操作,打坐也一样。
                打坐非禅非不禅,但现代人,流于形式、偷心难死,口头禅尚不得其法,打坐等切实工夫就更是茫然。
                再有这功那功的折腾,尽是睁眼皆盲、开口便错。
                如同股票,这法那人,瞎人眼者如麻似粟,打坐亦然。股票,授人以财;打坐,授人以命,两者偏一不可。
                举世之中,能于此两者大开方便之门者,非本 ID 莫属,本 ID也就受点累、费点力,趁着与各位缘分未尽,写将出来。
                如今科学横行,像打坐这种活动,自然被列入装神弄鬼之列。
                但科学,从来都不是究底穷源的。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例如,你看一朵花,之所以能看到花,或者有花之像,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让花成像的仪器,并且有相应的仪器去感应让花成像的仪器所成之像。
                科学其实是这样的玩意:由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仪器以及相应的感应仪器,科学首先要假定,存在一种普遍的,能被尽量多的人的仪器所认可的标准,这就是科学观察的基础前提。
                对于最恶劣的科学形态来说,会假定这标准是适合所有人或参照系的,所有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被科学所排除在外。
                例如,如果所有的人看一花是花,而你看那花是只猴子,那么,对于这最恶劣的科学形态来说,你就有病了,需要治疗去调教到把花看成花的状态,或者,更直接地,宣布,你不是人,然后把你废了完事。
                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玩意。
                再说一个科学的大秘密给各位听,科学的发展,不过是把这种最恶劣的科学形态的原则不断延伸下去的结果,注意,这和所谓的特例、科学范式的变更无关,那些只是标准之间的变换,但这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变的。
                反对基督教以及基督教所反对的科学,从本质上是最基督教的,是基督教宏大叙事的最大最流行版本。
                注意,本 ID 并不反科学,本 ID 这里连419、淫乱都不反,为什么要反科学?难道科学或其教徒们觉得自己连 419、淫乱都比不上,怕被本 ID 反?本 ID这里不废一法,不增一法,科学就是科学,把他如面首般扒光给各位看就是了。
                各位千万别给科学神功给晃晕了,所谓科学的能力,例如能让人无论白天夜晚都可以打着飞机在天上飞,一个蛋蛋就可以废了N百万人,就如同基督教所宣扬的所谓神迹,某某功宣扬的所谓神通。那些什么教什么功宣扬的神通、神迹,大概没人能看到,而科学能让他所承认的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他的神通、神迹,这就是所谓的可检验性。
                打个比方,这什么教什么功如同这样的面首,他们宣称自己能力惊人,但一上台就萎掉;而科学面首,宣称自己的能力是能够被所有人去检验的,一旦上台出现萎掉的情况,也就是被检验出和所谓客观不符合,就下去打点激素,重新上台,例如,爱因斯坦对牛顿就玩了这样一手。
                无论眼见为实还是眼见为虚,甚至把眼见与虚实用一种最复杂的关系连接,其本质前提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眼,也就是让花成像的仪器为前提。
                有人可能要说,那么把眼的结构或者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也科学一把不就可以?但,当你把科学在眼或什么视觉系统上面首一把时,你同样逃脱不了前面所需要的前提,科学在该前提下画地为牢了。
                科学闭嘴的地方,打坐开始。
                打坐并不需要一定坐着,和面首 419 时就不能打坐,那这种打坐不过是骗人的把戏。
                连 419 都不能打坐,那把你扔到火里烧时,你更不能坐了,那这种打坐又有什么用?无论你 419还是被扔到火里,你又哪一刻离开过打坐?
                你不打坐时,你在打坐着;你打坐时,在打坐着;
                你坚持打坐,你在打坐着;你骂打坐者是***的,你在打坐着。
                如果你认为盘起腿或脑后发点光才是打坐,那你还是在打坐着。
                你偷抢奸杀无恶不作,你也还是在打坐着。有人可能要问,既然总在打坐中,那么还学什么打坐
                ?正因为你总在打坐中,才需要学打坐;如果你真有一刻,例如把你扔到火里烧时,就不在打坐中了,那你学那打坐又有什么意义?
                那么,把你扔到火里烧时,谁在打坐?参!


                9楼2023-05-07 09:45
                回复
                  世间之一切,不离生死,有生则有死,断无生而不死之妖物。所谓长生久视、永生不死,都不过是痴人之妄想。道教、基督教之类宗教,都不过陷人于如此虚妄之中。所谓与天地齐寿者,仍不过是天地同死之蠢物。真有如此之物,也不过妄想之业幻,无可把抓。
                  生死之中,不离轮回,生之以死,总有唯物之痴汉,作断灭想;
                  死之以生,总有唯心之妄人,作不灭想;
                  更有心物一元之贪客,执计有一心物一元者。
                  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非断灭、非不灭、非心非物、更非心物一元。
                  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非可证非不可证,不离目前又非耳目之所到。
                  不证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任何打坐,都不过儿戏。
                  有这般痴汉,以打坐为得一好之心境、或发之以神通,都是舍本求末。
                  心境、神通者,如镜花水月,镜破水枯,一场闹剧。
                  用最通俗的语言说,就是,任何你证到的东西,看看你死了以后,是否与你同死。
                  任何与你同生同死者,都不过闹剧。
                  你的身体是闹剧、你的意识是闹剧、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过是闹剧,任何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相对者都不过是闹剧。
                  有人可能问,那是不是灵魂?
                  人死了以后是否有灵魂?
                  所谓灵魂,不过是痴汉之妄作,你死了,身体被戳骨扬灰,甚至盛尔骨、负尔灰之世界,也不离生死;身之不存,焉有灵之可寄?世界之不存,焉有灵之可托?
                  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非心非物非佛非道,非青红赤白,独耀根尘,穿天透地,只叹痴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于生死而轮回。
                  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证之不得、不证不失,无所从去、无所从来,与尔同生同死而不生不死,不离生死闹剧而于生死大自在。
                  痴人,以奴作主,怀如意珠而于生死苦海头出头没,可叹可怜。
                  人身难得,得此难得之人身,而不证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乃世间最可怜可耻之人。
                  有人问,莫非这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就是禅?
                  痴汉!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正是生死之源,以此生死之源为究竟、为禅,不是痴汉又是什么?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如苦海之一筏,苦海本空,执筏何愚?
                  打坐,非禅非不禅;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非禅非不禅。
                  苦海本空而不空,以苦海本空而弃筏者,大痴汉也。
                  不证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难离苦海;执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亦难离苦海。
                  打坐者,不离步步真实功夫,所谓功夫的一个检验,就是是否能证此生死中之不生不灭者。
                  这,可当下立证,实不费一丝功夫。但人之愚痴,不能直下承担。古人,坐烂N 个蒲团、几十年茫然于此,一朝登堂入室,看从前做作皆为笑剧。
                  现代人,愚痴更甚,求一坐烂N 个蒲团者,举世难得。坐烂 N 个蒲团、看烂 N 本公案,于此又有何交涉?不坐烂 N 个蒲团、不看烂 N 本公案,于此更有何交涉?
                  可以用最明白的语言说,现代人,根本无顿悟之机缘,现代所谓大言悟者,皆不离意识做作。
                  现代人,求一文字禅犹不可得,何能求直下承担、当下立证?
                  现代人,真有心行于此者,首先要于世间之法而能自在。
                  一人,连世法尚不能通达,何来于出世间之上上乘法而能通达?
                  古之大德,皆世之龙象,岂如现在之寺院,尽世间失意者、贩卖如来者的藏污纳垢地?
                  于世法而自在,财法布施、行难行之菩萨行,积聚福德资粮,方可于此着手。否则,世间情挂、红尘事牵,心物攀缘,何有了期?
                  至于那些世法相缠,求财求寿求名者,不过徒添恶业,终引恶缘随身。此间,无人无我无寿者无众生,岂有一法可求?
                  此大事因缘,非王侯将相可换、金铜名色可易。
                  苦海无边,人身难得,胡不归兮胡不归?


                  10楼2023-05-07 09:47
                  回复
                    这里是缠中说禅所提到的关于宗教以及科学。


                    11楼2023-05-07 09:48
                    回复
                      我思考很久无法给出答案,之后在陈撄宁的书里发现了几个问题。
                      人生唯一积极大问题。
                      天为何要生我?
                      天是何物?何以能生我生人生万物?
                      我为何要做人?
                      今此身中,何者是我?
                      我生从何处来?
                      我生为人,是自己作得主来否?
                      人应该如何做?
                      死后灵性灭否?
                      灵性若灭。则善恶忠奸,同属梦幻,辛苦一生,所为何事?
                      灵性若不灭,则最后应得何种结果?究竟应享何种受用?


                      12楼2023-05-07 09:52
                      回复
                        科学所无法解释人是否有来世轮回,也无法解释梦是什么。
                        甚至连牛顿爱因斯坦堪称科学的奠基人这等人物,晚年最后也开始钻研神学。
                        那么我们这个世界,究竟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呢。
                        而清明梦的意义在这时候就出现了。
                        怎么判定神的存在,怎么判定我们所处在的世界是虚假的,怎么判定肉体只是灵魂的容器,或者说灵魂到底存不存在这一说法,有了证实的方式。


                        13楼2023-05-07 0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