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
张家界六日游之一
随团张家界六日游,3月21日早八点在哈市太平机场起飞,12点落地长沙,下榻于华茂宾馆。下午无所事事,见缝插针游览橘子洲。
橘子洲,也叫橘子洲头。确切地说,橘子洲头是指橘子洲南边的尽头。相对说还有橘子洲尾,也就是橘子洲最北边的地方。不过一般来说,你说橘子洲头,大家也自然知道泛指的是橘子洲。
橘子洲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位于长沙市区,由江水冲击而成。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自古以来便是湖南的风景胜地。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自唐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大诗人杜甫曾赞美岛上的橘子诗曰:“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宋肖大经的《肖夏诗》誉称橘洲为“小蓬莱”,洲上名胜江神庙的对联:“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山,二三更里有渔歌”至今仍为世人所乐道。
橘子洲头更因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而名声大燥,闻名于海内外。我虽然从未踏足于三湘大地,对橘子洲的心仪也是始于主席的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那时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也曾憧憬过有朝一日,在橘子洲头步伟人足迹,抒发一腔报国情怀。
今日能得遂心愿,大为畅怀。大巴车上了湘江大桥不一会就到了橘子洲。起初不解,不知怎么到了四面环水的橘子洲。后来得知原来湘江大桥中部在经橘子洲处辟一280米长的支桥,我们是经支桥进入橘子洲的。这在中国桥梁中也算是很独特的。
下车后,赶紧张罗吃饭。还好,停车的广场附件有许多小吃店铺,选了一家面馆,倒也是干净整洁。大家一人要了一碗牛肉面。我看招牌上有热干面,想起武汉解封时,湖北人对热干面的热衷,于是要了一碗尝尝。果真是干面,端上来碗里没有一点汤,入口芝麻酱、辣椒油的混合味道很浓,细品还有点微酸和微甜,并有胡椒粉的味道。上面撒上了一层白绿相间的葱丝和酸萝卜丁。面条劲道有咬头,味道酱香浓郁,咸、香、辣、麻、甜。牛肉面14元一 碗,热干面11元,价钱倒也公道。
填饱了肚子,坐小火车(驾驶室为火车头模样的电瓶车)向岛的南端直奔主席青年艺术雕塑。一路看来,漫岛碧绿,芳草茵茵。从初春料峭的塞北来到岛上的我们,宛如一日间换了天地,目不暇接,心头大爽。树木疏密有致,枝繁叶茂。有桂花树、梧桐树、桃树、橘子树、红枫树,有高大的樟树和朴树,还有好多不相识的南方树种。更有单一树种的橘园,梅园,桂园,竹园。果树三分占其一,初春时节,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深红,浅红,粉的,白的,花团锦簇。花卉大多是木本,修剪的形态各异。我们熟悉的月季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在这里大放异彩。山茶花,更是令人大开眼界,红红的花朵一簇簇一团团,艳若云霞,小株茶花顶着几朵花蕾,宛如纯情少女楚楚动人。廊桥亭榭,飞檐斗拱,掩映期间,更加彰显了橘子洲的古朴和厚重。
下车,沿江大道徒步前行,十几分钟的摸样便来到了橘子洲最著名的景点:地处橘园的毛主席青年艺术雕塑。雕像面向东南,粗看以为是一座小山切削而成,实际是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的红花岗岩石堆砌而就。雕像高32米(在橘子洲写就《沁园春.长沙》那年是32岁),长83米(主席逝世83岁),宽41米(执政41年)。以一九二五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表现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
后来得知主席雕塑基座部分别有洞天,原来是有2000平方米的毛泽东纪念展厅和陈列室,可惜咫尺之间失之交臂。
虽然是时近下午,主席雕塑前仍然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千百人争先恐后齐齐把目光投向主席雕像,更有许多年轻的夫妇让孩子骑在脖子上,让幼小的心灵接受洗礼。不拘男女老幼纷纷在主席塑像前留影,我们也不失时机抢机会拍照留念。瞻仰许久,意犹未尽,于兄忠堂,大声朗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临了,于兄满怀激情,大手一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于兄的朗诵阴阳顿挫,声情并茂,敬仰之情发自肺腑,全篇背诵一气呵成。刹那间游客们一齐围拢来,鼓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尤其是青年游客的大声喝彩,更叫人心暖。
再往南就到了橘子洲头的另一处景点《问天台》。当年伟人正是站在这里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虽没说舍我其谁?但也明确的道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青年毛泽东就如此抱负和霸气!无怪乎毛主席的老师,著名教育家杨昌济说:将来拯救中国之人必是此二子也!(毛泽东,蔡和森)。
沿《问天台》石阶而下,就是江边。回首望去,观景亭旁几株老树古朴沧桑,仿佛在诉说当年伟人携百侣曾游,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缅怀先贤,在此留影合照。
江边,凭栏远眺,橘子洲头犹如船头舰首中流击水。西望岳麓山层峦耸翠,郁郁葱葱。三湘人才辈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就在此山脚下。东临长沙市区,古老的长沙城清晰可见。幼时爱不释手的三国演义画册《战长沙》关云长大战黄忠的画面一幅幅扑面而来。发怀古之幽思,追先贤之遗迹,人杰地灵当之无愧。
沿江右侧一路走去,在竹园站上车回返,于伟人《指点江山》处下车。此处明显的地标就是那棵古朴树。
1913到1923年期间毛主席在长沙求学和工作,曾多次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博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那棵有180年树龄的大朴树下和《望江亭》两侧的长廊里就是这群热血青年经常光顾的地方。后人在大朴树下勒石以记之。红色的花岗岩正中刻着毛主席特有的气势雄伟,酣畅淋漓的四个大字“指点江山”,右侧两行小字加以说明:“毛泽东长沙求学第一师范时与何叔衡等常休憩此树下纵横国事”。主席在《沁园春.长沙》词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对当年这段往事的回忆。
苍天垂幸,苦难的中国降下这等奇才救民于水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言不虚也!
来去匆匆,意犹未尽,可惜天色已晚。乘车回返,橘子洲头尚在心中久久萦怀。
闲云野鹤
2023 5 16
张家界六日游之一
随团张家界六日游,3月21日早八点在哈市太平机场起飞,12点落地长沙,下榻于华茂宾馆。下午无所事事,见缝插针游览橘子洲。
橘子洲,也叫橘子洲头。确切地说,橘子洲头是指橘子洲南边的尽头。相对说还有橘子洲尾,也就是橘子洲最北边的地方。不过一般来说,你说橘子洲头,大家也自然知道泛指的是橘子洲。
橘子洲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位于长沙市区,由江水冲击而成。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自古以来便是湖南的风景胜地。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自唐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大诗人杜甫曾赞美岛上的橘子诗曰:“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宋肖大经的《肖夏诗》誉称橘洲为“小蓬莱”,洲上名胜江神庙的对联:“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山,二三更里有渔歌”至今仍为世人所乐道。
橘子洲头更因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而名声大燥,闻名于海内外。我虽然从未踏足于三湘大地,对橘子洲的心仪也是始于主席的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那时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也曾憧憬过有朝一日,在橘子洲头步伟人足迹,抒发一腔报国情怀。
今日能得遂心愿,大为畅怀。大巴车上了湘江大桥不一会就到了橘子洲。起初不解,不知怎么到了四面环水的橘子洲。后来得知原来湘江大桥中部在经橘子洲处辟一280米长的支桥,我们是经支桥进入橘子洲的。这在中国桥梁中也算是很独特的。
下车后,赶紧张罗吃饭。还好,停车的广场附件有许多小吃店铺,选了一家面馆,倒也是干净整洁。大家一人要了一碗牛肉面。我看招牌上有热干面,想起武汉解封时,湖北人对热干面的热衷,于是要了一碗尝尝。果真是干面,端上来碗里没有一点汤,入口芝麻酱、辣椒油的混合味道很浓,细品还有点微酸和微甜,并有胡椒粉的味道。上面撒上了一层白绿相间的葱丝和酸萝卜丁。面条劲道有咬头,味道酱香浓郁,咸、香、辣、麻、甜。牛肉面14元一 碗,热干面11元,价钱倒也公道。
填饱了肚子,坐小火车(驾驶室为火车头模样的电瓶车)向岛的南端直奔主席青年艺术雕塑。一路看来,漫岛碧绿,芳草茵茵。从初春料峭的塞北来到岛上的我们,宛如一日间换了天地,目不暇接,心头大爽。树木疏密有致,枝繁叶茂。有桂花树、梧桐树、桃树、橘子树、红枫树,有高大的樟树和朴树,还有好多不相识的南方树种。更有单一树种的橘园,梅园,桂园,竹园。果树三分占其一,初春时节,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深红,浅红,粉的,白的,花团锦簇。花卉大多是木本,修剪的形态各异。我们熟悉的月季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在这里大放异彩。山茶花,更是令人大开眼界,红红的花朵一簇簇一团团,艳若云霞,小株茶花顶着几朵花蕾,宛如纯情少女楚楚动人。廊桥亭榭,飞檐斗拱,掩映期间,更加彰显了橘子洲的古朴和厚重。
下车,沿江大道徒步前行,十几分钟的摸样便来到了橘子洲最著名的景点:地处橘园的毛主席青年艺术雕塑。雕像面向东南,粗看以为是一座小山切削而成,实际是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的红花岗岩石堆砌而就。雕像高32米(在橘子洲写就《沁园春.长沙》那年是32岁),长83米(主席逝世83岁),宽41米(执政41年)。以一九二五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表现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
后来得知主席雕塑基座部分别有洞天,原来是有2000平方米的毛泽东纪念展厅和陈列室,可惜咫尺之间失之交臂。
虽然是时近下午,主席雕塑前仍然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千百人争先恐后齐齐把目光投向主席雕像,更有许多年轻的夫妇让孩子骑在脖子上,让幼小的心灵接受洗礼。不拘男女老幼纷纷在主席塑像前留影,我们也不失时机抢机会拍照留念。瞻仰许久,意犹未尽,于兄忠堂,大声朗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临了,于兄满怀激情,大手一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于兄的朗诵阴阳顿挫,声情并茂,敬仰之情发自肺腑,全篇背诵一气呵成。刹那间游客们一齐围拢来,鼓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尤其是青年游客的大声喝彩,更叫人心暖。
再往南就到了橘子洲头的另一处景点《问天台》。当年伟人正是站在这里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虽没说舍我其谁?但也明确的道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青年毛泽东就如此抱负和霸气!无怪乎毛主席的老师,著名教育家杨昌济说:将来拯救中国之人必是此二子也!(毛泽东,蔡和森)。
沿《问天台》石阶而下,就是江边。回首望去,观景亭旁几株老树古朴沧桑,仿佛在诉说当年伟人携百侣曾游,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缅怀先贤,在此留影合照。
江边,凭栏远眺,橘子洲头犹如船头舰首中流击水。西望岳麓山层峦耸翠,郁郁葱葱。三湘人才辈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就在此山脚下。东临长沙市区,古老的长沙城清晰可见。幼时爱不释手的三国演义画册《战长沙》关云长大战黄忠的画面一幅幅扑面而来。发怀古之幽思,追先贤之遗迹,人杰地灵当之无愧。
沿江右侧一路走去,在竹园站上车回返,于伟人《指点江山》处下车。此处明显的地标就是那棵古朴树。
1913到1923年期间毛主席在长沙求学和工作,曾多次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博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那棵有180年树龄的大朴树下和《望江亭》两侧的长廊里就是这群热血青年经常光顾的地方。后人在大朴树下勒石以记之。红色的花岗岩正中刻着毛主席特有的气势雄伟,酣畅淋漓的四个大字“指点江山”,右侧两行小字加以说明:“毛泽东长沙求学第一师范时与何叔衡等常休憩此树下纵横国事”。主席在《沁园春.长沙》词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对当年这段往事的回忆。
苍天垂幸,苦难的中国降下这等奇才救民于水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言不虚也!
来去匆匆,意犹未尽,可惜天色已晚。乘车回返,橘子洲头尚在心中久久萦怀。
闲云野鹤
2023 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