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51,469贴子:667,885

《界画史》资料篇:绘画文物错误断代导致的严重史观扭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数接卝触艺术史的人应该都已经隐约感知到大量文物被错误断代带来的影响。

然而大部分人对于此问题惊人的深度和广度欠缺把握。

实际上文物的错误断代,尤其以宋掩明,是横跨不同范畴的系统性问题,涉及绘画,瓷器,甚至不动文物比如壁画等。

而这些一环扣一环的系统性错误,导致以往包括:经济史,海上贸易史,建筑史,等等领域产生大量的扭曲认知。

本贴展示文物断代的一些重点情况,希望引起重视,带来对以倭代huá,衰退论等一系列文化怪圈底层因素的反思。

镇楼图后见正文(文卝字简单明了,请阅!):
明 朱端 雪景图(清乾隆《石渠宝笈》错题宋郭熙)

明人 松月图 (清乾隆《石渠宝笈》错题宋马远)

明 边景昭 四喜图(清乾隆《石渠宝笈》错题宋赵昌)

明人 货郎图(清乾隆《石渠宝笈》错题宋苏汉臣)

明人 滕王阁图轴(清乾隆《石渠宝笈》错题元人)

稷山青龙寺腰殿明代壁画(明明殿内写明为明代作品,臆断为元代)

明代guān钧瓷器(此类瓷器以往被断代为宋,考古时甚至用伪卝造的证据)

明代磁州窑系白底黑huā瓷器(土层挖出来不需要证据拍脑袋就是宋代土层)

明代龙泉青瓷(长期以来被错当为宋元,导致20世纪海贸史出现重大错误)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23-05-26 09:40回复
    我已经长生不老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先总结几个现在已发现的文物错误断代带来的影响:

    比如,明代的钧瓷,龙泉青瓷,磁州窑系,哥窑瓷被全面抹shā,其中很多被以讹传讹,甚至伪卝造的证据附会为宋代。

    而宋代五大窑其实是一个伪概念。

    由于明代龙泉青瓷过往长期被抹shā,导致20世纪海外考古产生了重大错误结论:所谓明初是海贸低潮。

    而近20卝年的考古已经发现明初是高峰之一,反而北宋中期到南宋后期是海上贸易的低潮期。

    同时,由于绘画资料的错误断代,20世纪学者搞错了复杂组合楼阁的发展演变,从而得出所谓“明清结构dāi板”的错误结论。

    下面,我们从绘画切入,细细说来。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23-05-26 10:05
    收起回复
      首先,绘画断代错误的主要原因:

      古人往往对绘画的风格发展并没有非常准确的认识,再加上绘画在流传过程中,往往被古董商人篡改作者。

      目前来看,导致现在大量明代绘画被错误断代为宋代比较直接的来源,以下两个较为显著:

      1、清乾隆编篡《石渠宝笈》时,将绝大多数无款的明代工笔绘画,几乎全部都错题为宋

      2、日本收藏的所谓“宋元画”绝大多数都是从明朝购入,现代学者认为其中绝大多数为明代绘画

      除此之外,其他收藏家的藏品,其实标注年代也往往错误。


      IP属地:中国香港3楼2023-05-26 10:07
      收起回复
        1、清乾隆编篡《石渠宝笈》时将几乎将所有的无款明代工笔画,都错题为宋画。

        其中有古董商人的问题,但清代直接接手明宫旧藏,这里也不排除政治上扬宋以抑明的目的。

        石渠宝笈是很夸张的,就以院藏马远作品为例,其实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明代时期传承发扬马夏的作品。



        可见,对于明代绘画被错误断代的问题,现在只是一个认识的开端。

        更多的明代绘画会被发现,这是一个“未完结的故事”。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23-05-26 10:09
        回复
          以下仅举个别例子:

          明 李在 山庄高逸夫图(石渠宝笈旧题宋郭熙,其实一角法,对近景的描绘,以在郭熙基础上有所发展)

          明人 东篱秋se图(石渠宝笈错题宋李相,实际上对于山上树木细致的描绘,以及结合卷云皴,雨点皴的画法,已经有着明代的发展)

          明人 对月图 石渠宝笈错题宋马远

          明 鍾禮 舉杯玩月圖(石渠宝笈错题宋马远)

          明 鍾禮 寒歲積雪圖(石渠宝笈错题宋马远)

          明 周文靖 豐年瑞雪圖(石渠宝笈错题宋郭熙,其实结合北宋皴法,与南宋一角法,是明代的发展)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23-05-26 10:15
          回复
            人物画是《石渠宝笈》,以及其他收藏,以宋掩明的重灾区。

            由于中国古代的设色工笔画要用到名贵的矿物质颜料(石色)。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早期,其实重彩人物画虽然有但是相对少一些

            许多世俗题材的宫廷绘画,尤其是货郎图,十八学士图,南宋时期不是说没有设色但是重彩较少

            南宋李嵩市擔嬰戲圖

            南宋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南宋时期,宫廷绘画大幅重彩相对较少。

            而大幅重彩人物画大多数集中在佛寺相关的题材,显示出当时寺院的相对财力。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23-05-26 10:22
            回复
              到了明代,生产力发展使得工笔画要用到的名贵矿物质更加普遍。

              不仅宗教,宫廷大量使用,就连普通士人容像也大多大幅重彩!!!!!!!

              因此,此类工笔重彩人物画,虽然早期也有个别,但其实存世大部分都是明代的。

              而这些明代的人物画,则几乎全部都被错题为宋画。

              明人 货郎图 旧题宋苏汉臣





              注意小玩偶典型的明代狄髻,和明代比甲

              然而此画在网上仍然是疯传宋代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23-05-26 10:26
              收起回复
                网络大V吴钩: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23-05-26 10:27
                收起回复
                  包括这幅也是明代的

                  注意典型的明代大帽等器物


                  注意大帽等典型的明代服饰

                  现在网络上还是疯传宋代


                  IP属地:中国香港9楼2023-05-26 10:30
                  回复
                    这些工笔重彩,衣着华丽的货郎图,其实是明代的作品。

                    现在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

                    请看中央美院黄小峰的文章: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


                    IP属地:中国香港10楼2023-05-26 10:35
                    回复
                      然而,我们看清宫藏画录《石渠宝笈》中的货郎图:

                      明代分明是工笔重彩货郎图最为兴盛的时代,

                      这些都是直接从明宫旧藏承接,和画商无关,而无款的作品却被清宫藏画全部抹杀!

                      触目惊心!!

                      要知道这些”传“字就是学者对于断代错误的宋画加上的标识。

                      由于大多数学者不会去向公众宣传这些”传宋“作品其实是明代的绘画。

                      而绝大多数网络小编,和大众就以为这些”传宋“作品就是宋代的。

                      再加上大量挺宋贬明的营销号客观盛行。

                      导致这样的错误在网络上不断加强衰退论,不断扭曲人们的史观!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23-05-26 10:45
                      回复
                        过往绘画断代的错误,严重扭曲了人们对历史发展的认知。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初中历史课本,由于以前断代错误,用明代的货郎图,来证明所谓宋代的商业经济发展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23-05-26 10:50
                        收起回复
                          实际上,近20年的海外考古已经证实:

                          北宋中期 到 南宋末期 是唐末以来中国海上贸易的低谷。

                          而明代龙泉青瓷的发现,则改写了以往所谓明初因为海禁的海上贸易“空窗期”(Ming Gap),明初,与元代,明代中后期,还有清前期,则是海上贸易的高峰。

                          唐末到宋初的:越窑、广东白瓷,出口到北宋中期就停止。

                          而北宋中期到南宋末期出口主要为青白瓷,其数量远远小于元明时期的龙泉青瓷,以及明清青花瓷,甚至小于唐末到宋初的越窑。因此,北宋中期到南宋后期是海上出口的低谷

                          这是外销瓷考古的公论,请看这个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7688809620


                          IP属地:中国香港13楼2023-05-26 10:53
                          回复
                            明代货郎图的题材,不仅仅在绘画上常见,

                            还常常见于漆器上。

                            可见,一个时代流行的题材,会同时出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上,这才是正确和直接的逻辑。

                            而不是像以往艺术史界那种扭曲的观点:所谓明代漆器会“仿”宋代的绘画。

                            关于绘画和漆器的相关性,请参考这个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7547653949

                            明 计盛 货郎图

                            明 剔彩货郎图漆盘

                            明吕文英春景货郎图

                            明嘉靖 剔彩捧盒《货郎图》

                            明仇英滕王阁图(实际上所谓“临宋人画册”根本就是现代人主观改名。这是20世纪李拔可收藏的一批仇英绘画。原藏家项元汴可从来没说过这是临宋人的绘画。其实这批绘画分属不同系列,个别临宋作品,而一些却和仇英明确的原创作品一模一样。笔者《界画史》一贴将详细说明。而此幅构图传承元代夏永的滕王阁图,楼阁样式是典型的明清“整体折角”楼阁,与明清三清楼,祆神楼一致,同时出现在仇英其他一些原创绘画上)。

                            明剔红岳阳楼图圆盘


                            IP属地:中国香港14楼2023-05-26 11:03
                            回复
                              另一个重要的,被当成宋画的明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就是:

                              明人 十八学士图(清乾隆《石渠宝笈》错题为宋刘松年)

                              由于此画当中包含大量的明代瓷器,在断代更正之前,一定程度上搅乱了过往瓷器断代的研究。










                              IP属地:中国香港15楼2023-05-26 1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