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983贴子:3,266,968

假悟人人都说很简单,真悟的确很难很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假悟人人都可以喊自己悟了,悟很容易!
但是真悟一定是很难,是万人里没有一个的。
真悟的人一定是超凡脱俗的,
但到一个人没有摆脱普通人的习气,都一定非悟者。
所以,真悟者必然是很少很难的。因为,你们的确很难超凡脱俗!也无法做到在智慧上胸怀上明显超越普通人而上一个层次!
所以只能都是凡夫俗子而已!
其实,要检验也很容易。
放在社会上去观察他的言行和处事做事的成效,便一目了然!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5-29 07:34回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真假的照妖镜!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5-29 07:36
    回复
      一切名不副实的口嗨,都是自欺欺人的娱乐玩笑而已!
      呵呵,
      的确
      如此!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5-29 07:40
      收起回复
        楼主真悟了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5-30 13:23
        收起回复
          你说的都是有相的东西,看不到佛的面目。随便观察一下言语就能看到别人有没有悟?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5-30 22:17
          收起回复
            性的外在呈现就是相。其内和其外是有机统一的。所以观察其外即可知其内。 世界是全息的,于一粒恒河沙而知大千世界,于一端毫毛可知其全息! 于一滴水而可见日月光辉。 同理,于其一言必知其心!何况离言绝形乎?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5-30 22:37
            收起回复
              圣人们的觉悟境界都不同, 更不要说凡人们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5-31 05:36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
                今人(参)(禅)做工夫,人人都说看话头,下(疑)(情),不知向根底究,只管在话头上求,求来求去,忽然想出一段光景,就说(悟)了,便说偈呈颂,就当作奇货,便以为得了,正不知全(堕)在妄想知见网中。如此(参)(禅)岂不(瞎)却天下后人(眼)(睛)。
                今世少年,蒲团未稳,就自称(悟)(道),便逞口嘴,弄(精)(魂),当作机锋迅捷,想出几句没下落的胡言乱语,称作颂古,是你自己(妄)(想)中来的,几曾梦见古人在!
                若如今人(悟)(道),这等容易,则主人操履,如长庆(坐)(破)七个蒲团,赵州四十年不杂用心,似这般比来,那古人是最(钝)(根)(人),与你今人提草鞋也没用处。(增)(上)(慢)(人),未得谓得,可不惧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5-31 07:20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云栖僧约,妄拈古德机缘者出院。
                  一僧云:“此不必禁,禁之则断般若缘。彼谤(法)(华)者,(地)(狱)(罪)毕,还以谤故植缘(法)(华),况妄拈者非谤乎?”
                  予曰:“子言则诚善矣,然知其一,未知其二。谤(法)(华)者,出(地)(狱)而植善缘,孰若信敬(法)(华)者,不入(地)(狱)而即植善缘乎?又谓妄拈非谤,而不思无知臆谈皆名谤大般若。是故漫述师言者,被点简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彼尊师也,非谤也。错答一转语者,堕野狐身。彼错也,非谤也。何二人皆成罪戾?古人一问一答,皆从真实了悟中来。今人驰骋口头三昧,明眼人前,似药汞之入红炉,(妖)(邪)之遇白泽耳。若不禁止,东竖一拳,西下一喝,此作一偈,彼说一颂,如风如(狂),如戏如谑,虚头炽而实践(亡),子以为宗门(复)(兴),吾以为佛法(大)(坏)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5-31 07:21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宗)(门)语句,勿道不悟,即悟而(不)(善)(识)(机),以致(误)(人),则自实(得)(祸)。
                    前在迦叶佛法中,百丈山主人,以一语不契机,致(堕)五百劫野狐身。至(唐)百丈怀海(禅)(师)座前表明其事,始得脱去。是知以宗语作(儿)(戏)逞口辩者,可畏之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5-31 07:27
                    回复
                      支持在社会上验证修为。但不认可难易问题。所谓难易都是相对而言,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05-31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