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吧 关注:3,959贴子:28,468
  • 0回复贴,共1

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黄柏霖老师 传统文化扎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公』就是司马光,司马光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我们来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他是一位非常令人敬佩的人物,所以我们特别把他介绍出来。
司马光他字君实,号迂叟,山西运城人,他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时候的进士。在宋神宗的时候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对,他曾经在皇帝面前跟王安石辩论,他就是跟宋神宗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因为宋神宗还是支持王安石变法,后来他就离开朝廷,离开朝廷以后这十五年之间,他并没有心灰意冷,他投入编纂《资治通鉴》。
所以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祸福是相倚的。你看起来他是失宠,好像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但相对的成就了他历史的巨著,《资治通鉴》。
我们讲说,立功、立德、立言,这个司马光确实做到这三点,他的德行非常好,他也有功绩,对当时的民众也非常地好,立功、立德。他立言,立言就是《资治通鉴》,这本史书非常了不起。他编《资治通鉴》非常用功刻苦、勤奋努力。
他自己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也就是日以继夜的在做。后来新党被罢黜以后,他又恢复宰相,但是做了八个月以后,他就病死了。他可以讲说为了《资治通鉴》,舍报往生,他后来被追封为温国公,他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图片
他一生非常精彩,我给他综合,他总共有八大特别事迹。
第一,他编纂《资治通鉴》,他为什么要编《资治通鉴》呢?就是要做为统治者的借鉴。我们老和尚在推荐《群书治要》,当然《群书治要》是摆第一,它的高度跟它的重要性是超过《资治通鉴》的。但是如果你研究历史的人,不研究《资治通鉴》,那就不懂得历史。
所以这本《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历史影响非常地大。他跟宋英宗报告,他从战国时代开始写,写到秦国的《通鉴》八卷,他呈给宋英宗。宋英宗支持他继续修,并提供费用以及增加人员,宋神宗还帮他题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并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且宋神宗为他写序文。
《资治通鉴》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一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记载了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你看,人的寿命只有百岁,但是司马光了不起,写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这是超越他的生命。
历经了十九年的编辑完成,非常不容易啊。可以讲说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的精力。所以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成疾往生了。他写这个《资治通鉴》,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从发凡到定稿。清代的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这是《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贡献。
图片
第二个,他不得诳语,也就是司马光本身非常诚实,他不诳语,他受他父亲教育的影响。所以以前的家学、家道、家业、家风,你看他这一生的诚信,受他父亲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这也可以讲说典型的扎根教育,《弟子规》教育。他大概在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要把那个胡桃去掉皮,他不会做,他就叫他姐姐帮他,但是还是去不掉。他姐姐就先离开,离开以后,有一个婢女过来,用热汤替他顺利把胡桃去掉皮。
等他姐姐回来以后问他说,这个谁帮你做的?他就骗他姐姐说,我自己做的。他父亲便当场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这六个字影响到他的一生,司马光从此不敢再说谎。年长以后,便把这件事情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
你想想看,以前的父亲是这样教小孩的。现在呢?儿子说谎,搞不好爸爸还帮他圆谎,对不对?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写在纸上的这张纸,宋邵雍的儿子邵伯温曾经看过这张纸。
清朝的一位也是非常有名的人,叫陈宏谋,他说,司马光的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所以后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是一个字,诚。这个诚老,法,师有讲,至诚心,这个诚之一字,其实它是相应菩提心的。
图片
第三点,大家都耳熟能详,司马光破缸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面有一口大水缸,里面都装满了水。有一个小孩爬到缸的旁边去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面去,缸大水深,眼看那个小孩子快灭顶了。别的小孩子一见出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看到以后急中生智,从地上捡了一个大石头,就使劲的向水缸砸去,砰一声,水缸破了,缸里面的水流出来,被淹水的小朋友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这件事情使司马光出了名。听说当时东京跟洛阳,有人把这件事情画成图画,被人广泛流传。这个是第三个司马光破缸救友。
第四个,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牠的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夏天的时候会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就笑着说了,哪有人像你这么笨呢?我们卖马怎么可以把人家看不出来的毛病说出来呢?司马光不认同管家的看法,对他说,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6-17 13: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