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国基础教育思想的变革,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理念的不断演变,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于漪。
在67年从教时间里,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全国首届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在这次表彰中,于漪老师是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来看看于漪老师是如何理解的
“写错一个字,影响一大片”
22岁毕业后刚开始当老师,她给学生讲解“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她对学生说,“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阳春白雪是高雅的。”
后来于漪读宋玉《答楚王问》,才发现自己教的不准确。“有客到楚国都城郢唱《下里》、《巴人》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数千人;唱到《阳春》、《白雪》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到了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属而和者数人而已,因此曲弥高和弥寡……”
时至今日,于漪还记得当年的“治学不精”,她用这件事情来告诫自己,基础教育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因为它是伴随人的终生的。
还有一次,于漪批改作文,对面坐着一位语文老教师。“他看着我写睡着了的‘着’字,羊字头下面一个‘目’,我把羊字头断下来了。他对我说,你要知道,你写错了就会影响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
做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于漪从此谨记在心。为了把语文教好,她决心拜众人为师,以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每次教研组开会,她都拿本子记,别人思考问题有精彩之处,她就用心听,认真记。还有一把尺子,她用来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课上完,于漪都有“教后”,她记下学生的闪光点和自己备课的不足,用以发现备课的漏洞,从而掌握教与学的规律。“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有水平?于漪有个看法:一个班教好一二十个学生是不稀奇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那是千难万难的。当好老师,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灵世界,于漪甚至还研究了周杰伦和“还珠格格”。为什么?因为一个“还珠格格”就把初中女生全部打倒了,周杰伦起码打倒了百分之八十的高中女孩子。于是,于漪把周杰伦的磁带买回去听,还和学生们讨论。于漪对学生们说,她喜欢韩红的《青藏高原》,歌曲激昂高亢。可学生们说,“不好,太露了”;于漪也听腾格尔的《天堂》,喜欢歌曲唱出的浓浓乡情,可学生们也不同意她。“周杰伦好在什么地方啊?”于漪去请教她的学生,结果孩子们告诉她:“周杰伦的歌就是学不像,好就好在学不像。”“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我们想的和学生想的距离有多大啊!”在于漪看来,当一名好老师,要懂得和孩子交流,做老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误解孩子,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不”。
“不”是最没有力量的。教课也是如此。学生作文写不好,于漪不会对学生说“你怎么不行”,而是精心地指导,教学生“怎么写才能好、才能行”。于漪坚持:教育学生要多正面引导,让他们饮琼浆,对他们灌醍醐,这样学生才有精神养料。“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的世界”。
“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上世纪70年代,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全国人民纷纷守在电视机旁,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仿佛在语文教师们的眼里,于漪老师就是教育界的“明星”。因为课上得好,于漪的每堂课都成了“公开课”,总数超过2000节。原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陆一听过于漪整整一年的语文课,发现她上课从不会讲重复的内容。“课文虽然一样,但面对的学生总有不同,就要认真备课。”这句话影响了陆一的一生。
在67年从教时间里,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全国首届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在这次表彰中,于漪老师是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来看看于漪老师是如何理解的
“写错一个字,影响一大片”
22岁毕业后刚开始当老师,她给学生讲解“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她对学生说,“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阳春白雪是高雅的。”
后来于漪读宋玉《答楚王问》,才发现自己教的不准确。“有客到楚国都城郢唱《下里》、《巴人》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数千人;唱到《阳春》、《白雪》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到了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属而和者数人而已,因此曲弥高和弥寡……”
时至今日,于漪还记得当年的“治学不精”,她用这件事情来告诫自己,基础教育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因为它是伴随人的终生的。
还有一次,于漪批改作文,对面坐着一位语文老教师。“他看着我写睡着了的‘着’字,羊字头下面一个‘目’,我把羊字头断下来了。他对我说,你要知道,你写错了就会影响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
做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于漪从此谨记在心。为了把语文教好,她决心拜众人为师,以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每次教研组开会,她都拿本子记,别人思考问题有精彩之处,她就用心听,认真记。还有一把尺子,她用来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课上完,于漪都有“教后”,她记下学生的闪光点和自己备课的不足,用以发现备课的漏洞,从而掌握教与学的规律。“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有水平?于漪有个看法:一个班教好一二十个学生是不稀奇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那是千难万难的。当好老师,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灵世界,于漪甚至还研究了周杰伦和“还珠格格”。为什么?因为一个“还珠格格”就把初中女生全部打倒了,周杰伦起码打倒了百分之八十的高中女孩子。于是,于漪把周杰伦的磁带买回去听,还和学生们讨论。于漪对学生们说,她喜欢韩红的《青藏高原》,歌曲激昂高亢。可学生们说,“不好,太露了”;于漪也听腾格尔的《天堂》,喜欢歌曲唱出的浓浓乡情,可学生们也不同意她。“周杰伦好在什么地方啊?”于漪去请教她的学生,结果孩子们告诉她:“周杰伦的歌就是学不像,好就好在学不像。”“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我们想的和学生想的距离有多大啊!”在于漪看来,当一名好老师,要懂得和孩子交流,做老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误解孩子,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不”。
“不”是最没有力量的。教课也是如此。学生作文写不好,于漪不会对学生说“你怎么不行”,而是精心地指导,教学生“怎么写才能好、才能行”。于漪坚持:教育学生要多正面引导,让他们饮琼浆,对他们灌醍醐,这样学生才有精神养料。“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的世界”。
“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上世纪70年代,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全国人民纷纷守在电视机旁,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仿佛在语文教师们的眼里,于漪老师就是教育界的“明星”。因为课上得好,于漪的每堂课都成了“公开课”,总数超过2000节。原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陆一听过于漪整整一年的语文课,发现她上课从不会讲重复的内容。“课文虽然一样,但面对的学生总有不同,就要认真备课。”这句话影响了陆一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