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因此古代太史局的人就说“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至于民间的说法,“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则是很形象的说法。和我们老家说的“过罢冬至,一天长一绳子”意思差不多。要回答农谚中说的“长一线”到底是多长时间?就要从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说起了。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就是古人根据日晷测量太阳光的光影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的可惜的。古人计时,一般要用到日晷和圭表,可以从圭表和日晷上面测量出太阳光影的长短和方向,从而知道时间是几时几刻。而《周髀算经》记载说“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在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过罢冬至以后白天就一天天变长了,从时间上来说,就是白天的时间很快就比夜晚要长了。古人说到,“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到白天和夜晚时间达到等长,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冬至,太阳在北半球照射的时间是最短的,但是过罢冬至,就会照射时间越来越长。回到话题,咱们要说“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问题了。这“长一线”究竟是多长时间?有的地方说的更形象,比如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可见,民间说的不是什么棉线,也不是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而是太阳光在地平线停留的时间。老家多会看门前的日影子来判断时间的早晚。“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据观察冬至日出是07:04,日落是17:47 ;5天后日出是07:06 ,日落是17:50 。5天的日出时间差是2分钟,日落时间差是3分钟,也就是说一天要长1分钟的时间。按照古代人说的,1分钟能干啥?也就是纺棉线一个棉花卷儿(棉花头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