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11,179贴子:12,228,702
  • 18回复贴,共1

孙权(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28年正月,诸葛亮进行了第一次北伐,蜀军最初连战连捷,陇西诸郡震动不安,可惜诸葛亮错用马谡,错失良机,最终无奈撤军。
而身为蜀国盟友的吴国孙权也随之策划发动一场主动进攻的战役,以消灭、减弱魏淮南、襄樊一线的兵力。
随后在孙权的授意下,鄱阳郡守周鲂对曹休使用诈降计,曹休最终相信,并急于立功,遂率兵将贾逵等人的部队远远甩在身后,结果遭到吴军陆逊的伏击,曹休军惨败,最终在贾逵的及时支援下才逃出生天。此战魏军损失惨重,吴军缴获的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并且极大的树立了孙权的威望,证明了只要战术得到吴军也能在陆战击败魏军。
于是孙权当即丢下了最后的顾虑,于229年4月正式在武昌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吴,年号为黄龙。追谥其父江东猛虎孙坚为“武烈皇帝”,但对于打下了江东,为孙吴政权奠定基础的孙策却只追谥为了“长沙桓王”,并册封长子孙登为皇太子。
但此时吴蜀还是联盟,俗话说的好:“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孙权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本着不能同时招惹魏蜀两国的原则,在孙权称帝的同时,其就派遣使者入蜀建议二帝并尊。
刘禅不想想这些事,于是就将此事告知了诸葛亮,诸葛亮手下的人也很头大,纷纷表示二帝并尊之事此前闻所未闻,不符合礼制,应与孙权断交。
还是诸葛亮力排众议,因为诸葛亮也知道:此时声张孙权也是逆贼那就是和孙吴也撕破脸,那这样自己要不然就讨伐孙吴,结果被曹魏捡便宜。要不然就北伐,结果被孙吴从后方进攻,到时候就进退失据了。
于是诸葛亮当即上奏拜尚书令陈震为卫尉出使武昌,祝贺孙权登基。
孙权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十分高兴,于是拉着陈震一同登上祭坛,两人歃为盟友,相约共讨曹贼,事后平分天下。
从此刻起,吴蜀联盟已经彻底锁死,孙权也失去了与曹魏转辗腾挪的机会,他这一生也只能为了联合抗曹而努力。
同年九月,孙权迁都返回建业,并将太子孙登留在武昌与荆州牧陆逊一同处理事物。
230年,孙权不顾全琮、陆逊的阻拦,派遣卫温、诸葛直万余人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扬帆远航地在大海中航行。
231年,卫温的船队返回,孙权却只觉得卫温他们把万余吴军损失过半,结果只带来了数千百姓,于是孙权勃然大怒,当即将卫温、诸葛直二人以“违诏无功”为由处死。
同年,孙权授予潘濬假节之权,让他率兵五万去讨伐五溪蛮叛军。潘濬上任后恩威并施、赏罚得当,数年间,潘濬斩杀、俘虏了数万五溪蛮,五溪蛮由此衰落,终孙权一朝再未爆发过大型叛乱。
232年,孙权派遣周贺出使辽东公孙渊。同年9月,周贺拉着公孙渊所进献的贡品与在辽东购买的骏马等货物南下返回。结果在途径成山时遭遇大风,战船纷纷被吹到岸边,魏将田豫早已在此准备就绪,见状当即指挥兵士上前冲杀,周贺当场被斩杀,麾下吴军全军覆没。
233年,公孙渊密谋叛魏,当即派遣使者到达建业表示愿意向孙权称臣。孙权得知后大喜过望,一厢情愿的认为公孙渊是真心的,于是不顾顾雍与张昭等人的劝谏,孙权当即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虞咨、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和贺齐之子贺达率领万余士卒护送公孙渊的使者北归,并下诏封公孙渊为燕王、辽东郡守、青州牧、使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加九锡,除此之外孙权还赏赐了公孙渊大量金银珠宝。
公孙渊见状十分眼馋,又不想真像东吴称臣,干脆黑吃黑,将孙权派来的使臣都杀死,士卒都吞并,金银珠宝照拿不误,并将使者的首级送往洛阳。
孙权得知后气的牙痒痒,愤怒地说道:“朕年近六十,人间的艰苦都经历过了,可如今竟然被一鼠辈摆布,实在是让人太气愤了!如果不能亲自斩下这个鼠辈的首级扔向大海,我就没脸开国立业了。就算是让他颠沛流离,都不能解我的心头之恨啊!”
陆逊、薛综、陆瑁等人听后赶忙劝阻,孙权这才收回成命。
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认为:“孙权刚愎自用,不听满朝大臣的劝阻,竟完全信任公孙渊,既没有提前做方案,更没有谨慎考虑。宣个旨意,竟用上万人,这是何其的不爱民,何其的昏庸啊?在这件事上,孙权简直就是昏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7-03 19:00回复
    将时间推回230年,蜀吴签订盟约后,魏大司马曹真伐蜀,孙权见状随即率军北上第四次攻打合肥,东路战区总司令满宠于是请求曹叡将兖州、豫州两地的兵力集结起来,结果孙权眼见满宠有所防备,没有交战就撤走了。
    曹叡见状当即让兵士们返回,满宠却表示:“孙权极有可能是迷惑我们,想要突然杀我们一个回马枪。各军先不要离开。”果不其然,十多天后,孙权突然杀了个回马枪,结果发现满宠早有准备,遂悻悻离开。
    233年,孙权第五次进攻合肥,到达后分给全琮五万兵马让他攻打六安,结果六安没打下,四周的百姓也四散而逃。全琮不敢分兵追赶,遂撤回。
    而孙权则是发现满宠上书请求修建的合肥新城距离河流太远,对吴军陆战没有信心的孙权遂不敢上岸,在水上待了二十多天后想在临走前装个逼,结果被满宠料到。
    吴军刚上岸就被满宠提前埋伏的步骑兵突袭,吴军数百人战死,大量吴军在混乱中落水而亡。孙权惊恐不已,遂率军撤还。
    234年,为策应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孙权遂命诸葛瑾、陆逊率兵万余沿汉水北上攻打襄阳,孙韶、张承也率兵万余人沿河道北上进攻广陵,而孙权则是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再攻合肥。
    当时合肥的守将为张颖,守军估计不足万人,可即使这样,孙权仍然是久攻不下,怎么啃也啃不下这座阻碍了自己一辈子的合肥城。
    在孙权猛攻一个月后,满宠坐不住了,他当即招募了数十名猛士趁着顺风之时突然纵火,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吴军对攻城器械被大片焚烧。
    孙权急忙派遣侄子孙泰带人去救火,结果满宠军则是当即在风口不停放箭,在顺风的衬托下,弓箭的威力剧增,竟然就这么把孙泰乱箭射死了。
    同时,曹叡御驾亲征距离合肥仅剩数百里时,孙权得到了消息,孙权得知后十分惊恐。同时又因为合肥城久攻不下,再加上满宠来援,同时好死不死孙权军中又爆发了疫情,最终使得孙权下令撤军,攻打广陵、淮阴等地的孙韶、张承也随之撤军。不久后,西路的陆逊、诸葛瑾也主动率军撤离。
    就此,孙权与合肥的故事告一段落,直到十余年后,一个意气风发的琅琊人怀揣着超越其叔父的理想,带着二十余万人再度找上了这座阻碍了孙权一生的城池…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7-03 20:30
    回复
      2025-08-19 23:0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38年,司马懿征讨公孙渊,公孙渊得知后惊恐不已,当即遣使向吴国求援,孙权本想杀死使者,报仇雪恨。但又想趁此机会赚取公孙渊重新投靠,于是一边集结部队,一边对着公孙渊的使者说:“你就回去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我们吴国一定与我们的好兄弟公孙渊共存亡。为了解救他,即使我命丧中原也值得。”随后还提醒一句:“司马懿用兵如神,我很为弟弟你担忧啊。”当然,孙权最终没有出兵。
      诸葛亮死后,孙权将重心移出了合肥与襄阳,转而打算绕过两城进攻、袭扰其后方的城镇。
      241年,孙权派遣大将朱然进攻樊城,诸葛瑾进攻柤中,诸葛恪进攻六安,全琮进攻寿春。
      当月,全琮掘开芍陂,进而在此地与魏军展开激战,魏吴两军都损伤惨重,后全琮因损失过大而主动撤军,诸葛恪也随之撤军。
      另一边的朱然最开始很顺利,但始终无法攻克樊城。曹叡遂调遣司马懿前去领军支援,朱然也不知道是心里发慌还是怎样,竟一退再退,最终在三洲口被司马懿追上,吴军大败,溺水而死和被杀者万余人,吴军大量的战船与军需物资被魏军缴获,诸葛瑾与朱然慌忙撤军。
      243年6月,孙权再度命诸葛恪攻打六安,诸葛恪一举击败了守将谢顺,并将六安附近的百姓强迁至庐江郡。
      后诸葛恪上表孙权请求进攻寿春,孙权急忙下诏阻止,诸葛恪因此撤回庐江郡。
      随后司马懿再度率军出征,抵达舒县时,诸葛恪不敢交战,遂撤军至柴桑。
      242年,吴国二宫之争爆发,支持孙和的太子党与支持孙霸的鲁王党互相污蔑、攻击对方,东吴朝廷混乱不堪。
      最终在250年,孙权结束了这场闹剧,杀死了鲁王孙霸,废了太子孙和,改立自己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
      同年,魏国中路战区总司令王昶等人趁着东吴二宫之争刚平息,大量人才被杀的时机率军在荆襄方面大局南征,吴军三个方向皆惨败,大量粮草辎重被魏军缴获,吴军死伤惨重,但仍坚守住了江陵城。
      251年5月,孙亮之母潘氏被立为皇后。
      11月,孙权前往建业南郊祭祀,回来后便痛风发作,一病不起。
      孙权预料到自己将要去世,当即开始物色托孤大臣,当时满朝大臣都推荐诸葛恪,可孙权却觉得诸葛恪年少轻狂,不堪大用,还是侍中孙峻一再劝说,表示虽然诸葛恪有些许缺点,但在当今朝堂上确实没有其他人能比得上他了。
      12月,孙权终于下定决心,任命了孙弘、孙峻、滕胤、吕据、诸葛恪五人为辅政大臣。
      潘皇后为人阴狠,经常陷害其他妃子,密谋在孙权死后掌控朝政,于是派人询问孙弘一些关于吕雉临朝称制的事,结果一个月后,数名宫女就趁着潘皇后睡觉时将其勒死,并托辞称她是暴毙身亡。
      孙权不信,调查后果然有蹊跷,当即将参与的宫女统统杀死,可背后的主使几千年来却无人知晓,潘氏之死也成为了三国的一桩奇案。
      潘氏死后,孙权伤心不已,病情加重,两个月后,孙权病危,急忙召开托孤五人说道:“我的病很严重,恐怕不能与你们再度相见了,朝中大事就交给你们了。”
      诸葛恪听后留着泪说道:“臣等受陛下厚恩,定当以死报国,希望陛下您能安心养病,不要过度忧虑。”
      孙权随后下诏将国内一切军政事务都托付给了诸葛恪。
      公元252年5月21日,孙权在建业皇宫的内殿中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孙权的谥号为大皇帝,庙号太祖。同年七月,安葬于蒋陵。
      孙权死后,由其子孙亮即位,朝政则是落入诸葛恪手中…
      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孙权:“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远观齐桓,近察孙权,皆有识士之明,杰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闺庭错乱。”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评价孙权:“大帝承父兄之烈,师友忠贤,以成前志,赤壁之役,决策定虑,以摧大敌,非明而有勇能如是乎?奄有荆扬,薄于南海,传祚累世,宜矣。”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7-03 20:36
      回复
        (孙权不出意外的话还有一个番外,番外主要讲的是孙权二宫之争的始末,希望各位能来捧捧场,有不对的地方请和善的指出,不要语言攻击,谢谢。)
        (ps:孙权写完后你们想看谁,我查查史料,如果没有什么想看的我就接着写孙亮、孙休、孙皓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7-03 20:39
        收起回复
          三国著名电信诈骗被害人:南京的孙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7-04 09:09
          收起回复
            如何派万余士卒护送到幽州的?魏不管的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7-04 09:43
            收起回复
              多年以后,仲谋还是会想起那个下午,那本是平常的一天,却是他这一生最接近合肥的一次。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7-04 10:39
              收起回复
                不错,好铁,我仔细的看完了。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7-04 11:21
                回复
                  2025-08-19 22:59: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孙权对他哥就不是个东西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7-04 12:18
                  收起回复
                    数字,不足有某,孙权小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7-04 14:29
                    回复
                      合肥真是打得窝囊,孙权一辈子饮恨,分几路打樊城襄阳,都不行,魏过命势真强,最后都是司马家的,很唏嘘跟水浒传一样悲哀的结局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7-04 15:10
                      回复
                        不错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7-07 1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