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吧 关注:7,736贴子:247,183

说说孙立人将军的大“恩公”很多人推崇的光亭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在一个老帖子回复,后来写的太多了,单独发帖吧
这里面简单讨论一下战术问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IP属地:吉林1楼2023-07-07 09:28回复
    很多人推崇光亭兄,我以前也一直认为不管如何他是抗日英雄,即使与孙将军有矛盾也还不至于不堪。可是我了解略多点事实之后,真的有些对他不感冒。下面文字可能也有主观情绪在内,大家如果不支持就请指正:
    我们不是给杜长官树碑立传,所以不详细介绍其他了。
    南京保卫战啥的做装甲团长不错......
    最大功劳功绩自然是做五军军长时候昆仑关战役,首先昆仑关肯定是胜利,特别是那个旅团长不怕死搞草地野餐式开作战会给邱清泉部下炸死了!歼敌5千!
    但是细想,作为昆仑关的总指挥,其实没什么太多亮点的,硬打硬攻,有人说跟孙立人打缅北打法一样啊,也派出邱清泉迂回了,不也把鬼子包围在里面了吗?说,主要是武器不行,缺乏美英军队空中支援云云。
    其实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杜聿明指挥郑洞国和戴安澜正面强攻和邱清泉迂回两个时间点是错位的!迂回部队没有起到震慑正面敌人的任何作用,只是起到打援作用,打援还不是主动打援,是恰巧碰援兵!换句话说,如果敌人不是一根筋死守,甚至又来个旅团硬往里钻(轻敌看不起国军战斗力)这一仗可能达不到最后的理想效果,敌人要想撤退完全有条件,甚至敌人指挥得当,是可以给邱清泉部以极大打击的!
    最后的结果是三个主力师几乎都打残了,用1.4万牺牲,不是伤亡,亡就1.4万,歼敌五千,我们要注意,无论克劳塞维茨还是孙立人打仗原则都是一仗下来,要立即延续胜利,发展战果。昆仑关这个战果出来后的延续是什么?是无力再战,没几天昆仑关就被日军收回,整个战役基本宣告失败!只不过这个后续没人说。
    但不管怎么说昆仑关ok,肯定是杜聿明一生的荣耀,也是我们后辈应该尊重尊敬他的所在


    IP属地:吉林2楼2023-07-07 09:39
    回复
      接下来,第一次远征军作战
      说实话,杜聿明和很多人一样,将第一次远征军的失败都怪英军(杜聿明除了怪英军,还认为果军第一罪人是孙立人,搞笑吧,后话,再说),没错英军的确第一次远征军作战表现太缺-德!太差劲儿。
      我们也要想想,都是因为英军才失败的吗?英军的确不告而别背信弃义,他们暴漏了西线侧翼,但是客观上他们西逃,也几乎吸引了敌人55师团追击,这样,一定时期内,给远征军面对的是18、33、56三个师团,诚然,远征军十万人面对敌人三个师团也的确有些吃力。
      200师面对敌人一个半师团都能顶12天,新38师一个团面对敌人两个联队都敢击破之(当然并不是两个联队都参战了,可是那叫真的面对两个联队,甚至还有兵种大队的加强的,人家是可以反迂回的),新22师也和一个师团周旋过几天!
      所以,如果不是东线太差劲,6军66军无论布防还是表现都打酱油,第一次远征军局面也不只于此。所以,根本原因与其说英军,不如说东线表现差劲儿造成的惨败!这点,中国远征军总部有责任,杜聿明第五军说实话,开始阶段,特别是新22和200师,表现很好。问题不大。


      IP属地:吉林3楼2023-07-07 10:01
      收起回复
        ----于是,在四月末,五月初,形成日军n型突进的态势,自东到西摆开56、18、33、55四个师团!东线56师团千里跃进腊戍,西线55师团跟着英军来到野人山附近,两个师团在外线北进的很突进,其中东线最突进,而两个内线18和33师团北进不太多,可能是他们不急于压迫远征军,故意搭建口袋底,想要形成大空间包围远征军主力的态势。这样远征军的主力就位于日军n型阵线的中间部位,十分危险。
        ---- 这个态势下,杜聿明第一个错误出现了:
        -----既然你回忆录总说不相信英美,那为何在东线动摇的时候,还集中大军在曼德勒甚至平满纳?为什么不丢开英军,向东线收缩?来个真实的各奔东西!要知道,如果早向东运动,那参考战力差劲儿的6军和66军,是很容易回国的,整个东面都是国境线,东北面是滇缅公路,非常容易撤退!他为什么滞留在曼德勒?甚至在蒋介石都难得正确的电告注意保持腊戍防守的时候,还在曼德勒转悠?
        ------- 有人说杜聿明相信了英美的鬼话,他不是不相信英美吗?再说这节骨眼上,被骗也是能力不足的体现啊。 -------- 我觉得,杜聿明真正不愿意离开曼德勒的原因是因为蒋介石,他不敢有一点一丝违背蒋介石的想法,淮海战役也是一样!蒋介石说过要死守曼德勒!
        --------其实,蒋介石当初之所这么说,无外乎给英美军官做做样子,他专程来到曼德勒,任命孙立人为守备司令,在曼德勒拉着孙立人的手,说曼德勒像南京,外面的山像紫金山,河像长江秦淮河,哈哈。要守住曼德勒!死守!所以杜聿明这个听话的孩子当成了最高指示!!!在大局危矣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曼德勒的守势!
        --------曼德勒城市不小,可我们有必要为外国守它?守不守一座外国的城市,我们考虑的只是作战的战略战术意义,战略战术意义,最关键的是腊戍一线啊!至于曼德勒,那属于孙子兵法的“交地”,守住了敌人随便从两边绕绕过!!!根本没意义。你在那里犹豫什么?


        IP属地:吉林5楼2023-07-07 10:14
        回复
          杜聿明其实就是马谡第二,惯会纸上谈兵。
          第一,早在1941年2月,杜聿明作为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成员,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三国进行过军事考察,为期一百天的考察结束后,他还提交了30万字的《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他在报告中指出:中英两军应集结主力在缅甸边境先构筑阵地,采取决战防御。为此杜聿明受到了英军驻新加坡总督波普汉的肯定。可是,实际到了战场上,因为名为远征军总指挥卫立煌并未到任,担任副职的杜聿明就是远征军实际上的总指挥,他居然与史迪威处不好关系,抱怨史迪威偏袒英军,搞得自己一直很被动。英美本来就是亲戚,b不偏心是不可能的,所以才需要你去协调,应当想方设法完成两军协同作战(为什么孙立人就能处理好与英方的关系呢),本质上还是杜聿明自身无能,导致英军自顾先跑了,腊戍失守后,中国远征军全面陷入险境。
          第二,中、美、英三方指挥官在举行最后一次联席会议之后,英方司令亚历山大宣布,英军允许中国远征军到印度避难,但入境前必须申报难民身份,由英国军队予以收留。杜聿明对英方这一带有侮辱性的“邀请”极为愤慨,当场拒绝。可是,日军来势汹汹,情况十分危急,在那个时期,数万中华男儿的生命难道抵不过他的一抹自尊吗?为什么不能以拯救全体远征军将士的生命为第一,其他的可以随后再进行谈判进行交涉啊!后来孙立人将军撤到印度也遭遇了类似情况,不是处理得很妥帖吗!所以,与孙立人将军极为珍惜士兵生命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杜聿明心中只有常凯申,没有浴血的将士。杜聿明身为统帅,遇事只会推卸责任,实为远征军的罪人。


          IP属地:加拿大6楼2023-07-07 15:03
          收起回复
            再说,第一次远征军最后的撤退。5月军事会议很关键,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杜聿明做出了走野人山的决定!


            IP属地:吉林10楼2023-07-07 21:53
            回复
              贴吧没法玩了,再见吧,一段仔细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的文字,怎么也发不上来


              IP属地:吉林13楼2023-07-07 21:56
              收起回复
                当时的情况是56师团东线千里潜行占领了腊戍,并西下刚刚占领密支--那!五军军部1.5万装备特好的部队,加新22师,96师和孙立人的新38师,共计4万左右精锐,其中除96师比他们战力稍差一点,其他都是远征军顶级战力!这些军队在杜聿明指挥下,本来奔着密支--那前进(这也说明密支--那回腾冲有通路),到了温-澡这个地方,得到情-报,56师团占领的密支--那,于是开-会。


                IP属地:吉林15楼2023-07-07 21:59
                收起回复
                  杜聿明在开会同时,命令部队在温澡附近集结,让孙立人新38师掩护,孙师已经附近江湾陆续掩护新22和96师部分部队过了江。200师同古东枝一路做战,一路北上来到了腊戍以南不算太远的地方,一时没法和主力汇合,但是可以做战略策应。
                  这时候有个说法,不能来参会的戴安澜提出由200师原地游击吸引北上日军特别是18师团的主力,由五军主力强攻密支---那打开回国通路(这个资料我只看到一个地方提,还在查证,但是根据200师当时的行军情况,感觉这个说法是可信的,因为200师如果只顾逃命第一可以向东逃,走类似6军的路线,那很容易逃出去,第二,向北逃就需要穿越56师团腊戍到密支---那一线封锁,那就要兵贵神速,可是那几天他们没有动——最后200师就是突破封锁冲出去的,也不比五军其他部队损失大)


                  IP属地:吉林16楼2023-07-07 22:01
                  回复
                    所以说杜聿明根本就不配当中国远征军的副总指挥(实际上的总指挥)。作为主帅,必须有气魄有担当,不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要敢于冒险敢于负责。否则就是尸位素餐、一帅无能累死万军!
                    由此想起了北宋年间大太监童贯挂帅出征的故事。当年河湟吐蕃位于大宋王朝得西部疆域,经常骚扰大宋边境,童贯当上监军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河湟吐蕃的骚扰问题,为此,他亲自率军西征,当他和主将王厚率军走到前线准备进攻时,忽然接到圣旨,宋徽宗亲笔下诏,命令停止进兵,王厚不敢违抗命令,只得由童贯来做决定,面对战机稍纵即逝的情况,童贯非常冷静地收起圣旨,通告全军圣上预祝大家旗开得胜。然后他命令士兵全线进攻,结果宋军大胜,事后,童贯才拿出圣旨,对将士们说:“我之所以不告诉你们,是怕你们担心违抗圣旨,打胜了我们全都有功,打败了我一个人被砍头就是了。”童贯也真够任性的,要知道违抗圣旨那是真要被杀头的,不是闹着玩的,自此,童贯威震西部边疆。
                    你们看,杜聿明连古代一个太监监军的水平都比不上!


                    IP属地:加拿大19楼2023-07-08 09:01
                    收起回复
                      这又怎么都发不上去了,真没劲!


                      IP属地:吉林22楼2023-07-08 23:38
                      回复
                        事后诸葛亮分析一下,密支---那能不能打?(很多人经常说你有什么资格分析?杜聿明还不如你?你行你-上?我想说,我们作为后来者,有事后诸葛亮的先天优势,我们可以上-帝视角了解更多的当时情况,分析一下总是可以的。)
                        我觉得可以打!
                        当时18和33师团特别是18师团没有完全压上来,或者有意没有急于压上来,有个时间差。如果让新38师继续阻击33师团,逐次掩护撤退,200师与18师团周旋,同时伺机而动寻找机会北上靠拢主力,并切断腊戍和密支--那联系,以这两个师以前都曾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硬抗过日军一个师团的战力,完成这个任务不是不可。
                        这样五军集中其余主力:军部,新22师,96师大约4个师的兵力强攻密支--那(也可以留出未来得及完全靠拢的96师协助掩护),自然有绝对优势。何况强攻并不是以占领密支--那为目的,如果强攻不利,那不一定非得占领密支--那城,只要打开北进通道即可,这样的话只是负责掩护阻击任务的200和新38两个师有被城内出来的日军拦住去路的危险,五军主力冲开密支---那回国不在话下。话说回来,人家200和新38,两个师师长戴安澜和孙立人都不怕,你杜聿明怕怕什么?!!!
                        事实证明,当时密支--那只有56师团不到一个联队的鬼子(3000人不到),这些鬼子,一路闷头突进,跟邓艾部队一样,已经走了一千公里!来到密支--那,已经是疲敝之师,樯橹之末!就算不去事后诸葛亮,当时分析,你说密支--那能有多少兵力?56师团偷偷跃-进过来,占领腊戍的肯定是主力,还有八莫等中间要点,不都得分兵把守?的确是56师团切断了远征军退路,可是他们的战线也宽达到几百公里,密支---那还能有多少人?
                        有人说地理情况如何啊?通过密支--那能不能回国?我查了密支--那到腾冲一共没多远,如今已经修通了高速公路,当时有古代通行骡马的古驿道!虽然仍需要翻阅高黎贡山,可是这总比翻阅野人山容易得多!


                        IP属地:吉林23楼2023-07-08 23:40
                        收起回复
                          所以孙将军说杜最多能做排长一点也没冤枉他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3-07-09 13:43
                          收起回复
                            至于野人山,无论如何是杜聿明的麦城!伤心地。孙立人写对联是驻马望南方,战血长随伊水碧,我想杜聿明是不敢往南方的,野人山中阴风恻恻,不知几多英灵会想他索命?!
                            就算是把杜聿明尊为优秀将领,或者所言“杜打仗还是很厉害的,只是替老蒋背黑锅而已”的很多人,也不得不承认,杜聿明在野人山很惨,害死两万精锐!自己差点死掉,因为他自己差点死掉害的抬他的卫队直接死了几十人!一个字,惨!
                            这里要澄清几个事实:
                            第一,是杜聿明非得要进入野人山,没有人逼迫他!有人说杜聿明走野人山是听了蒋介石命令。我看了前后蒋发来的电报,蒋介石开始只是难得有先见之明的命令他关注腊戍防守,后期只是让他回国,注意,回国而已,可没说走野人山回国。要知道回国的道路很多条,野人山是杜聿明自己选的!孙立人也选了一条,绕道印度回国!所以说孙立人哪里违抗命令了?没有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啊。而杜聿明走野人山哪里是蒋介石该背的黑锅?他自己选择的啊!
                            第二,有人说,杜聿明不愿意去印度是为了要带部队守住国门,不让日军进入云南。好,看看地图吧,去了野人山那就是远离了国门!去野人山会距离真正的国门腊戍到昆明的公路近千里,那是真正的弃国门于不顾的鸵鸟行为!而且,作为一个将领如果稍一推演,自然应该推演出那一个几个月后将发生的自然结果,就是你们最后剩余远征军主力钻进了野人山,岂不是国门洞开?而国门洞开的结果就是鬼子进入云南,并像西移动,封锁你们从野人山出来后的回国的归路!事实上,即使五军不迷路,钻出野人山,其北上回国的大部分通道已经被日军封锁。(96师幸运,遇到华侨指路从偏西方的一个偏僻的地方葡萄潜回国内,其实多数的路都已经被日军封锁了)


                            IP属地:吉林25楼2023-07-09 16:22
                            收起回复
                              第三,有人说杜聿明不了解野人山不好走,知道的话他就不走了。又错了!杜聿明在一年前,有幸作为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成员,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三国进行过军事考察,为期一百天的考察结束后,他还提交了30万字的《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其中对三地地理环境人文等都有所涉及,他怎么会不了解位于中印缅之间重要位置又若大面积的野人山?
                              第四,有人说杜聿明不去印度是为了不仰英国人鼻息,是为所谓的气节。关于这点,首先我始终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攻打密支-那,前文已经分析过,也就是孙立人将军的第一条建议,既然杜不打,那么孙立人将军一个师打密支-那就不再可行,只好提第二条建议,西撤印度。杜聿明说我不去哪里被缴械,孙立人当时就说,我们是盟军,而且我们救过他们,这个事儿可以由盟军总司令部甚至中英最高当局协调。就算不能协调,我们几万大军还怕他不成!我也觉得,他驻印英军此时应该担心日军西进,还敢与我几万大军为敌不成?拉我们壮胆才是硬道理,事实上孙立人后来领着几千军队都没有怕他们,反倒是得到了他们的尊重,受到了他们最好的待遇,有人黑孙立人说,那是因为他是英国美国的g腿子,我就问你,他一个师长,自己的部队没有出卖反倒得到上等补充加强占了便宜,自己的国土没有出卖,他有什么好出卖的?!他兜里的钱吗?反倒是他拉开架势要打,赢得了尊重。说他认英美为主子,这个话始于杜聿明的回忆录!完全颠倒黑白!(是我个人真正旗帜鲜明的反对杜聿明的主要原因!)。杜聿明选择不去英属印度而自寻死路,其本质就是凭个人意气,置千万将士性命于不顾!谈不上什么民族气节!本身远征军出征虽是为了自己打通公路,但也是为了帮助英军的,如今败了让英军行个方便不算什么大问题,英军也不可能不去礼貌对待我们的,哪怕是装装样子也必须做的,这里有国际影响跟着,有美国在旁看着呢。
                              第五,有人说杜聿明让孙立人掩护五军主力进入野人山后,跟进,孙立人没理他,带着部队转身去了印度。这么说完全也是不负责任,搞得好像一拍两散。不是的!孙立人留下来,认真的完成了掩护的任务!对杜自私嫌疑的命令给出了十足交待!为此差点搭上全师性命,间接搭上了最好搭档齐学启的性命。孙立人在五军离开后,派112团在温澡阻击北上日军,派出仁安羌战役下来没有得到修整的113团在副师长齐学启和团长刘放吾带领下东进到卡萨这个地方阻击自密支-那向西压过来的日军(这个位置非常容易陷入重围,之所以派113团,一是因为该团所处位置距离卡萨较近,二是该团战斗力很强,之所以没有陷入重围,还是上文说的,密支-那日军其实也是一个团——联队!),自己带着师部和114团在中间做机动。也就是说,孙立人将军没有不顾一切的急于离开,而是按照杜长官的命令积极组织掩护,而完成这个任务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令一个师彻底陷入敌军包围甚至分割包围,可孙将军怂了吗?没有!


                              IP属地:吉林26楼2023-07-10 11: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