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吧 关注:2,891贴子:14,930
  • 4回复贴,共1

彼得·加伯|“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的传说(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渣翻,持续更新中。
本文选自经济学家Peter Garber的一本小书Famous First Bubbles的第二章。在书中他考察了近代史早期的三次泡沫:荷兰郁金香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那么可想而知,对于一本体量只有不到200页的小书来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郁金香泡沫”的研究,Anne Goldgar的著作“Tulipmania: Money, Honor and Knowledg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基于更微观的史料和更全面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更加贴近真实的“郁金香泡沫”。即便Garber的作品存在种种缺点,但作为一本初步了解郁金香泡沫真相的书,也已经足够了。事实上,本书也是Goldgar写作时依据的重要参考文献。(尽管Goldgar对Garber关于郁金香球茎价格数据所依据的史料有所怀疑,但她也承认有证据表明Garber的数据是基本可靠的,对于Garber的结论也基本赞同。见Goldgar,2007, p.372, p.378 )。如果要说本书最大的亮点在哪,可能要属在附录中作者整理出了17世纪各个时期荷兰各种郁金香的价格数据,这是此前研究者们未曾做过的。
此外,国内网络上其实早有科普文章介绍Garber的结论,比如周其仁教授早在2002年5月就在“人文经济学会”发表了一篇简短的书评,其他各种网站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章共有11节,本贴为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所谓“郁金香泡沫”爆发前荷兰的政治经济状况。尽管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但作为历史背景而言还是有了解的必要。(但不排除作者水字数的可能


IP属地:福建1楼2023-07-16 22:55回复
    1. “郁金香狂热”的政治、经济背景
    荷兰引入郁金香市场以及“郁金香狂热”,发生在与西班牙进行的“八十年战争”期间。西班牙对低地国家的占领是通过联姻产生的;低地国家的旧勃艮第领地和西班牙都以这种方式与中欧的哈布斯堡领土融为一体。为了加强对所兼并领土的中央集权,哈布斯堡家族试图推行行政改革,而这引发了1567年荷兰的叛乱。这场战争持续进行着,西班牙以西属尼德兰(比利时)为基地攻击联省共和国(United Provinces),直到1609年才通过谈判达成12年的休战。西班牙人征服尼德兰的企图遭到挫败,荷兰巩固了自己的领土,并最终控制了大部分国际航运。在战争的这一阶段,英国和荷兰结成了联盟,并在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Spanish Armada)。
    161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使哈普斯堡王朝和包括西班牙人在内的神圣罗马帝国加入天主教阵营,对抗中欧的各种新教势力。三十年战争对中欧的人口和经济的破坏性尤其大,神圣罗马帝国的许多公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里奇和威尔逊(1975, 42)的地图显示,在这一时期,荷兰东部的人口有所下降。
    随着1621年12年停战协议的结束,西班牙——荷兰的“八十年战争”作为“三十年战争”的平行战争继续重演,直到1648年全面和平之前才结束。在战争的每一年里,荷兰都派出多达10万人的军队,并维持着庞大的舰队,尽管荷兰的人口不超过150万。荷兰为新教徒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战略规划和资金,法国也在十七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为丹麦和瑞典在新教阵营的持续性干涉提供了协商和资助。
    从1620年到1645年,荷兰人与东印度群岛和日本建立了近乎垄断的贸易关系,征服了巴西的大部分地区,占领了荷属加勒比群岛,并建立了纽约。从1620年到1645年,荷兰人与东印度群岛和日本建立了近乎贸易的垄断关系,征服了巴西的大部分地区,占领了荷属加勒比群岛,并建立了纽约。1628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在加勒比海的一次海军行动中缴获了西班牙美洲属地全年的金银产出,总计1150万至1400万荷兰盾,以今天的黄金价格计相当于9000万美元。1635年,荷兰与黎塞留领导下的法国结成军事联盟,最终使西属尼德兰处于危险的境地。1639年,荷兰人彻底摧毁了第二支规模与1588年相当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作为战争的结果,西班牙不再是欧洲的主导力量,而荷兰虽然人口和资源稀少,但由于其完全控制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而成为一个主要的权力中心。荷兰人在17世纪贸易和金融领域扮演的角色,就像英国人在19世纪贸易和金融领域扮演的角色一样。


    IP属地:福建2楼2023-07-17 00:25
    回复
      当然,这段时期并不是一次不间断的胜利。显然,在1634-1637年间,荷兰人遭受了几次挫折。从1635年到1637年,腺鼠疫在荷兰肆虐。1634年7月,神圣罗马帝国在诺德林根战役(Battle of Nordlingen)中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迫使德国新教公国在1635年5月签订《布拉格和约》,而这释放了西班牙用以对抗荷兰的资源。随着荷兰对战争日益厌倦,这些事件迫使法国在1635年与荷兰结盟加入“三十年战争”。起初,法国人毫无准备,遭遇了重大挫折,最终在1636年8月神圣罗马帝国入侵了法国北部。直到1637年10月重新占领西班牙重要要塞布雷达(Breda),战争才再次转向荷兰人。
      荷兰政治权力的扩张依赖于荷兰经济的快速发展。尼德兰是一个从事制造业、贸易和金融业的城市化社会;而欧洲其他国家则由农民社会(peasant societies)组成。荷兰的主要产业是造船、渔业、运输、纺织和金融。在17世纪,欧洲商船队的大多数船只都是由荷兰人建造的;荷兰商船队的数量超过了欧洲其他海洋国家的总和。荷兰人主导着谷物、贵金属和普通金属、盐和其他大宗商品的运输;作为一个转口港(entrepot),荷兰为欧洲所有主要商品市场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地点。
      复杂的金融机制随着大宗商品市场的建立而发展起来。阿姆斯特丹成为了短期和长期信贷的主要市场;股票、商品期货和期权市场在17世纪早期就出现了。成立于1602年的东印度公司,逐渐获得了对东亚贸易的控制权,并持续支付巨额股息。成立于1622年的西印度公司,被赋予了在西半球进行投机活动的权利,包括初步接管大西洋的奴隶贸易。
      在郁金香投机兴起的时候,荷兰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国家,拥有发达、创新的金融市场和大量成熟的商人。它参与了无数的投机活动,被证明是如此的成功,因此这个时代被认为是荷兰的黄金时代。


      IP属地:福建3楼2023-07-17 00:31
      回复

        附:The map from Rich and Wilson (1975,42) . Rich, E. E., and C. H. Wilson, eds. 1975.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of Europe. Vol. IV, The Economy of Expanding Europe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P属地:福建4楼2023-07-17 00: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