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常见话术:老朋友,好久不见,有个事情想请你帮忙,我急需用钱,你能转·我200么?真相:诈骗分子盗取熟人的社交账号密码,冒用熟人的昵称和头像,编造急需用钱理由,诱骗受害人汇款转账。
第二,“便捷”的提·额·服·务。常见话术:尊敬的优质客户,鉴于您的信·用·良好,XX金融决定为您提供1-20万的提·额·服·务,点击XX链接,下载后按照提示操作。真相:诈骗分子假借客服的名义,群发钓鱼链接短信,假意提·额·吸引有·贷·款·需求的受害人上钩,从而套现银行卡号和密码。
第三,“负责”的客服。常见话术:亲,您网购的产品有质量问题,现在联系您进行退款赔偿,请点击链接XXX,填写您的退款信息。真相: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订单、物品或物流出现问题,予以双倍补偿,通过向受害人发送虚假网址、恶意二维码、填写银行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盗取受害人的信息及钱财。
第四,“贴心”的工作人员。常见话术:喂,你好,我是XX金融的客服,我们查询到你曾办理·校·园·贷,若不及时销户会严重影响你的个·人·征·信,如需注销,我们可以帮你操作。真相:诈骗分子冒充官方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的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还款逾期的情况,已经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一旦受害人信以为真,对方就会以帮助受害人消除不良记录、修复征信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