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224f0ca97c8a786be2a4a065709c9c7/f597b74543a98226f8c77b17cc82b9014a90eb4b.jpg?tbpicau=2025-03-03-05_6f79433135d1fb621492b0069aba3d1a)
普及一下北斗七星对应小说《魔志七章》的概念:
作者自序产生要写《魔志七章》这一系列小说的想法是在我高中时期开始的。
那个时候正在玩相面,研究痣的凶吉,想以此写一系列以“带痣的人”为主角的小说,套一套相面书上的讲法作为他们命运发展的依据。
再引入“北斗七星”作为这些痣在脸部定位的依据,准备写七本。
又以“痣”通“志”,“志”是一种传统文体,比如〈三国志〉,但我嫌志书严肃了点,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更不能怪力乱神,又违我从相面开始产生灵感的初衷,就理解为“志怪小说”的“志”,这样把题材也确定下来了。
然后再具体拟出每一本的书名——怎样确定它是七部里的第几部呢?就看“魔”字落在题目的第几个字上,当时我拟足了七本的名字,然后经常改,直到成为现在的定局。
为什么我写书一定要概念先行呢?
原因是我经过多年的思维运行,发现人的思路有惰性,写了一本以后,很难避免重复,更难避免与别人重复,索性将它们在起点上从各个角度拉开差距,这样就不会碰线了。
比如我在想《魔狱》的时候就在想:第六部它也是写地狱啊。只是一个是假地狱,一个是真地狱,我就打算写假地狱的时候写得它更像意识里地狱应该的样子,更富有戏剧性,写真地狱的时候要尽量平常得像一种普通的生活,书中人并不意识到自己在地狱里生活,这样两本的反差就出来了。
首先当然还是定位“痣”的凶吉——定完了我好查相书看他/她是什么命运走向啊。我就在家里画了一个人脸拼命点痣,个个点得跟麻子似的,怎么都不好看。刚确定完上下——最下面第一星,上面第七星,左右又成了问题。这和二,三两部关系很大,我觉得这个“北斗七星”怎么长得不对?后来才记起来原来燕的鼻翼旁边曾有一粒痣(后来她用激光开掉了),和北斗七星图里的天机星方向是反的。
有真人说法了,难道我还会拘泥在左右上吗?我立即就把“北斗七星”水平翻转了——志怪小说难道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吗?反过来才对,“反北斗”更加符合其反面教材的定性。
再以后,我又犹豫“痣是黑痣还是红痣?”,其实都太单调,关于痣的凶吉,那几本相书说得实在太笼统且彼此矛盾,而北斗七星在《云笈七签》里原有其含义,我抛了相书从北斗七星的说法,根据紫薇斗数专取此星负面征兆。而星斗的名称佛教和道教还不一样,我再结合了两者另外整出来一份资料。
正是这份资料决定了最后〈魔志七章〉的书写内容。
最后,根据内容我拟定了各种变化的痣,比如:像个转佛似的阴阳鱼痣(《黑暗冶魔》里的巢元方),像萤火一样绿幽幽的痣(《双非间·异乡魔》里的时刺)……
在大二时我认识了师父,他说“你可以写一点武侠小说看看,我帮你找人出。”
我先写的是五万字的《魔狱》(确实想以正常顺序书写,先写第一部,哪晓得天注定这个是反着来的。),《天魔舞》当时有一个2万字左右的小剧本,两者都太短,不够出书。最后先成稿的是《四世一生的心魔》,一气呵成地把它赶出来了,字数是27万字。
以它为标准,其他六部的篇幅也都得拉到30万字左右。
灵感来源
来自于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所谓“七政”,据《索隐》引《尚书大传》,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即是说,自然界天地的运转、四时的变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间世事吉凶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决定。
反北斗则意味着:七政不齐。
现在《七章》之中,每一《章》表现一种“不齐”,由“不齐”,“有漏”变化出种种乱象,人都是在时局中挣扎的生物,也是这时局的一部分,都带有“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时局”的“不齐”观念。
比如《四世一生的心魔》是摇光/破军星,就是为了攫取自我利益不断斗争,并且都已承认斗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们怎么可能摆脱斗争?
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一念生出三千界”的原理。
佛说得太过于讳莫如深,太笼统,大家都不能感同身受。不如把内心的魔头起出,然后在魔界里各自头破血流——变态过,为变态的世界反噬过,就能真正领悟了“正态不能救中国,变态也不能救中国,只有负负得正而成的终极正态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另外,每一《章》里都含有一个并行的双重时空结构,也是本系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