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2023年8月9月,世界各地会不会有同步的新一波大规模奥密克戎流行?
根据传闻,2023年8月以来,韩国和日本近期的日增新冠确诊数较高。我最近也在盯着印度、新加坡的新冠数据。目前新加坡、印度的数据显示该国的新冠传播处于低谷,或可能是下一波大规模感染发生的前夜。只有印度、新加坡也在今年8月9月又发生新一波新冠大流行,只有我看到同一时间段多国官方报告的单日新增确诊数 数万至数十万,再生系数上升,我才会肯定近期中国受波及(快、大面积),否则我不认为中国会与 韩国和日本的新冠流行同步。不能听风就是雨,不然会有防疫疲劳。
我不理解,为什么奥密克戎的传播规律很诡异?说它是流感吧,不像,在我看来,奥密克戎的传播似乎不遵守流感的一般规律。流感的传播间隔都有稳定、一定长度的冷却期,不会像奥密克戎那样2个月至5个月不等的随机大爆发、短急快爆发、多区域同步爆发。若是它想爆发就爆发,跨洲际,2个月3个月就席卷一遍,随机诞生一个优势新变种就搞新一波流行,单就传播而言,请问这还有天理吗?这是群星三大天灾模拟器?难道奥密克戎新变种的传播规律之一是无视抗体?若是如此那基本在实践科学上就宣判新冠疫苗的终结。
另外,我知道很多人已经瞧不起奥密克戎了,觉得奥密克戎近似或不如感冒,有些人声称越感染奥密克戎症状越轻。但是我听说有研究称奥密克戎在热季的致病力受明显压制,日本研究称奥密克戎在39゜、40゜的温度下复制几乎停滞。所以我还想继续观察冷季若再度爆发奥密克戎,多数人(普遍存在抗体)的症状如何?预后如何?长新冠几率多高?我认为“后新冠时期危险系数低”这种结论为时尚早,至少2年(2023年、2024年)的事实才能在大众面前复原奥密克戎及其亚分支的致病力的面貌。
另外,我想说一件身边的真事,我认识的一位93岁老人,他在去年末第一次感染新冠,今年5月再感染新冠,但他跟我说第二次感染症状要比第一次感染症状剧烈,并出现了第一次感染新冠期间没有的几项症状(头疼、肾痛)。虽然这是身边统计学,但我很想知道是不是年龄越高的人,多次感染新冠,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会累积加剧?
我关注的是多数人的情况,个别案例频繁复阳的案例不能以偏概全。
根据传闻,2023年8月以来,韩国和日本近期的日增新冠确诊数较高。我最近也在盯着印度、新加坡的新冠数据。目前新加坡、印度的数据显示该国的新冠传播处于低谷,或可能是下一波大规模感染发生的前夜。只有印度、新加坡也在今年8月9月又发生新一波新冠大流行,只有我看到同一时间段多国官方报告的单日新增确诊数 数万至数十万,再生系数上升,我才会肯定近期中国受波及(快、大面积),否则我不认为中国会与 韩国和日本的新冠流行同步。不能听风就是雨,不然会有防疫疲劳。
我不理解,为什么奥密克戎的传播规律很诡异?说它是流感吧,不像,在我看来,奥密克戎的传播似乎不遵守流感的一般规律。流感的传播间隔都有稳定、一定长度的冷却期,不会像奥密克戎那样2个月至5个月不等的随机大爆发、短急快爆发、多区域同步爆发。若是它想爆发就爆发,跨洲际,2个月3个月就席卷一遍,随机诞生一个优势新变种就搞新一波流行,单就传播而言,请问这还有天理吗?这是群星三大天灾模拟器?难道奥密克戎新变种的传播规律之一是无视抗体?若是如此那基本在实践科学上就宣判新冠疫苗的终结。
另外,我知道很多人已经瞧不起奥密克戎了,觉得奥密克戎近似或不如感冒,有些人声称越感染奥密克戎症状越轻。但是我听说有研究称奥密克戎在热季的致病力受明显压制,日本研究称奥密克戎在39゜、40゜的温度下复制几乎停滞。所以我还想继续观察冷季若再度爆发奥密克戎,多数人(普遍存在抗体)的症状如何?预后如何?长新冠几率多高?我认为“后新冠时期危险系数低”这种结论为时尚早,至少2年(2023年、2024年)的事实才能在大众面前复原奥密克戎及其亚分支的致病力的面貌。
另外,我想说一件身边的真事,我认识的一位93岁老人,他在去年末第一次感染新冠,今年5月再感染新冠,但他跟我说第二次感染症状要比第一次感染症状剧烈,并出现了第一次感染新冠期间没有的几项症状(头疼、肾痛)。虽然这是身边统计学,但我很想知道是不是年龄越高的人,多次感染新冠,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会累积加剧?
我关注的是多数人的情况,个别案例频繁复阳的案例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