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什么好感度,我感觉这个人还是看的史书少。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一向都是直接见面国君提意见谈看法,合纵连横。怎么到了南宋就全都变味儿,一分不剩了?岳飞上书时,南宋内忧外患,都要解体玩儿完了。赵构还搂着黄潜善和汪伯彦不放。也不看看岳飞的战略建议是被谁压下的。你压下也行,你做什么贡献了?除了祸国殃民该做什么了?就宋徽宗和宋钦宗那个德性,再加上苗刘兵变前前后后,赵构的一系列作为:不备战,弊障于馋,仓皇逃跑,赏罚不明,就说明如果南宋小朝廷能早按照岳飞上书的内容行事,早就好了。类似的战略,在以后的岁月里,岳飞还提过很多次,可是赵构和南宋小朝廷,很少能坚决彻底地执行,或者根本不执行,或者背道而驰,导致贻误战机,百姓受苦。岳飞一直被南宋的制度边缘化。包括第一次议和,赵构和秦桧都把一切投降事宜准备好了,远在鄂州的岳飞才知道。根本不让大将知道。宋朝的皇帝格局窄,是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本身制定的压制武将的国策,格局就窄。只管自己在一亩三分地的统治,不管对外竞争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