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雪舞影吧 关注:22贴子:488
  • 11回复贴,共1

《粉雪舞影》【阁楼】水月尽是巾帼云---千载名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汉-班婕妤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后迁居长安延陵(今陕西西安)西郊。少有才学,善诗赋。成帝时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乃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父亲越骑校尉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况生三男一女,4个儿女都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大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婕妤。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著《汉书》)、班超和班昭。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班婕妤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至如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则仅有一人牵挽。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原句是: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楚庄王才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1楼2010-08-10 10:45回复
    记载
       《后汉书外戚传》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再就馆,[1]有男,数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婕妤诵《诗》及《窃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      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婕妤也。其后,赵飞燕姊妹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浸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孝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才华贤德俱佳的班婕纾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      赵氏姊妹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其辞曰: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官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闼扃{tajiong}。华殿尘兮玉阶,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祭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诗词作品:
    《团扇诗》,又称《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2楼2010-08-10 10:53
    回复
      诗词一览
      怨歌行
           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捣素赋
           汉·班婕妤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择鸾声,争凤音。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 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苟是时也,      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自悼赋
      


      3楼2010-08-10 10:56
      回复
        自悼赋
             汉·班婕妤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城。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垒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讬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在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4楼2010-08-10 10:57
        回复
          钟无艳
          她为钟无艳,她德才兼备、却容颜丑陋,年四十未嫁,许多古书里动不动就说“貌比无盐”,跟“貌如西子”呼应。丑到何种程度?书载她额头、双眼均下凹,上下比例失调,肚皮长大,鼻孔向上翻翘,脖子上长了一个比男人还要大的喉结,头颅硕大,又没有几根头发,皮肤黑得像漆。(如此奇特的长相甚至让有的人猜测钟离春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南洋或印度来经商的马来人或达罗毗涂黑人)。钟离春虽然长了一副让人吃惊的模样,但她志向远大。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为拯救国民,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而中国也留下两句成语“丑胜无盐”和“自荐枕席”。关于钟离春的成功进谏对比孟子在齐宣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这就很有必要研究其个中原因了。      至于夏迎春应为后世戏剧中添加。意说齐宣王在立钟离春为后之后,同时也宠美貌的夏迎春。齐宣王在国家有难之时,宠幸貌丑之后钟无盐;平安时则宠幸貌美之妃夏迎春,于是便有了民间戏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之说。(“艳”应为“盐”音误所致) 


          6楼2010-08-10 11:04
          回复
            李清照
            李清照画像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7楼2010-08-10 11:07
            回复
              古代十大才女 :
              史笔千秋---班 昭  
                  名垂千古---蔡文姬    
              凤仪高迈---谢道韫   
                 雁过留声---薛 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    
              出水芙蓉---花蕊夫人   
                 词国俊杰---李清照     
              断肠英女---朱淑真   
                 纺织大师---黄道婆    
              巾帼英雄---秋 瑾 


              10楼2010-08-10 11:21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班 昭      班昭(约49—约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汉族。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妻,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她的记载。因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      东汉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曹世叔早逝,汉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宫工作,人称曹大家。兄长班固编纂《汉书》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另外班昭还著有《女诫》。      金星上的班昭陨石坑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11楼2010-08-10 11:22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薛涛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董乡哲早在几年前就指出,薛涛享年达138年,是我国长寿女诗人之一。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13楼2010-08-10 11:24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自古才华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远远不及男儿。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个奇异的女子,美丽却屏弃妖娆,聪颖而博学强记,对如山的诗词歌赋和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视自己手心的纹路。 


                    15楼2010-08-10 11:26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黄道婆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17楼2010-08-10 11:28
                      回复
                        大周朝-上官婉儿(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唐代名臣上官仪之孙女,祖父和父亲被害时始出生。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被配入皇宫内庭。      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      上官婉儿14岁就为武则天掌诏命,参与政事,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被封为昭容,她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      开元初(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又褒扬她的文章,指令收集上官婉儿的著作,编录文集20卷,叫大手笔燕国公张说(悦)为其题篇作序。序中称上官婉儿“风雅之声,流于来叶”,对其文其人评价很高。


                        18楼2010-08-10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