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苑吧 关注:25,425贴子:197,763
  • 0回复贴,共1

我们那代人的童年,夏天的知了主打就是一个陪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那代人的童年,知了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知了猴在方言里叫“老蛄蛹”,抓来蒸煮煎炸都很解馋;脱掉的壳叫“蝉蜕”,可以捡来卖到中药铺换零花钱;“知了、知了”叫个不停的蝉,还要被我们拿竹竿做成的圈套捉下来玩。要是没有知了,不知道我们的童年将缺失多少快乐。
我的小时候,好像一整个夏天都在抓知了猴。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从一大早到天黑透。白天在树底下抠藏在洞里的知了猴,晚上拿着手电筒从树上找爬出洞的知了猴。每天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拿盐水一腌,第二天早上就都成了我的营养餐。
有时候一晚上抓到太多知了猴,我会挑几个个头大的出来,放到屋里窗户的窗纱上,任它们爬在上面脱壳、舒展翅膀,变成粉嫩的知了,再在第二天早上沐浴着阳光,看那粉嫩的知了慢慢变成黑漆漆的模样。
从知了猴变成知了的过程,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金蝉脱壳”。金蝉先是咕涌着身子在蝉衣后背处挤开一道口子,再慢慢地弓起背来依次钻出脑袋、钻出六只爪子、钻出整个身子,最后再抓着蝉衣悬垂着慢慢伸展翅膀,变成知了最终的样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了猴都能顺利变成知了。倘若是脱一半卡了壳的知了猴,没能从蝉衣里钻出来的身体,用手一摸会不停地抖动,像调了震动模式的手机,一颤一颤地嗡嗡着。也有个别的知了猴,虽然脱掉了壳,却没能成功展开蝉翼,那翅膀就缩作一团粘连着,成了知了里的残疾者。
当然,更多的知了猴还是顺利地脱了壳、展了翅,越过了黎明前的黑暗,趴在挺拔的大树上,唱着那首“知了、知了”的单调的歌,丰富着我们的童年,享受着它们的快乐。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8-16 22: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