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富线上会议...吧 关注:23贴子:12
  • 0回复贴,共1

多角度了解中医魅力所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以疗效为实证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又相互联系。百草皆有寒、热、温、凉四气及酸、苦、甘、辛、咸五味。人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医药学。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准确地“辨证施治”。它体现了唯物辩证和系统论的思想。比利时著名学者普里高津曾说:“中医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研究整体的自发性,协调与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医的哲学思想。”
中医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因素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南北方人的生活环境、体质状态均有差异,因此同样的病,在药物选择及剂量上也应有所不同。望闻问切里包含了深厚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道理。
针灸的发明是伟大的,中医第一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记载了系统的针灸理论。古人有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头顶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对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应部位的病痛即可针到病除。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针灸可以治疗数百种疾病。
中医植根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其辨证思维更值得借鉴。中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医药文化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自然在整个社会得以普及,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隶,各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由儒从医者、由官业医者更是不胜枚举。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海外发展迅猛。从某种角度看,这显示了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一次互补,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中医与西医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几百年了;奇妙的是,我们这一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隐含在中医里的那种柔和似水的力量。
中医传承任重道远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赐福给中国人并丰富了中国博大的文化。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与夏商周时期的诸种理论,另加上本地的药材、医疗用具,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医疗体系。但不幸的是,近代中医遇到了西方科学。
西方科学在世界文化里的全面胜利,迫使中医去迎合西医的科学观。为了符合科学中的唯物主义,中国中医界删除了或者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概念。但是这种借用外来标准来判定自己,很像用英语语法来判断中文是否有价值。
在学术上中医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表面上看中医很繁荣,比如中医从业人很多,国家法律上有保障,培养学生的途径很正规,有大学、研究生、师带徒。中医是实践的科学,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专业以学历论能力,重文凭轻能力,使古老的中医很难再找到从实践临证中成长起来的中医。难怪有外行人说,真正的师承的中医比国宝大熊猫还少了。”
但是,近年来,中医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在民间许多人都渴望学习中医,了解中医,享受中医,这就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在科学的光环下,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人们的印象里,它远离人类的理性,一百年来,它在风雨中默然挺立。在我们深切地感受它时,发现在我们灵魂、血液的穿梭处,与它血脉相通。它,就是中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31 08: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