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地动仪。
公元126年,张衡复为太史令。公元126年以前,张衡有五年时间没有担任太史令。
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制造地动仪,张衡一定是在太史令职位上的。这个是必须的,没有问题。
张衡复造地动仪,说明张衡还曾经制造过一个地动仪,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张衡在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还做过一个失败的地动仪。
这个结论没有问题吧。
那么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我们再来分析。
张衡制作的第一个地动仪,他如何知道这个地动仪是失败的呢?
那么一定是“验之以事”。
这个结论没有错吧。
验之以事,是什么?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通过地震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第二种说法:用具体的事,比如说重物坠地,当场进行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第三种说法:通过模拟地震平台,就是验之以事。
=========================================
第一种说法:通过地震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通过地震检验。
我们可以查阅资料,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发生过地震么?
还真的发生过:顺帝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正月丙子,京都、汉阳地震。汉阳屋坏杀人,地坼涌水出。是时,顺帝阿母宋娥及中常侍张昉等用权。
1、如果洛阳有震感,地动仪不发机,说明地动仪失败。
2、如果洛阳无震感,地动仪不发机,说明史书记载不对。
3、如果洛阳有震感,地动仪发机了,说明地动仪成功。
4、如果洛阳无震感,地动仪发机了,说明地动仪成功。
如果说通过地震进行检验地动仪,这四种情况,很明显,只有1是可能存在的。
如果说通过地震检验地动仪是真的,公元128年张衡就知道第一个地动仪是失败的,为什么要到公元132年才进行复造?难道不应该在公元129年就进行复造么?
还有
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地动仪,张衡又是通过什么知道这个地动仪是成功的呢?可是公元132年,并没有发生地震啊。
========================================
第三种说法:通过模拟地震平台,就是验之以事。
地震模拟平台。可能吗?
不发表任何可笑说法。
========================================
这样看来第二种说法,还是相对靠谱的。
利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检验地动仪,并且不断地修正地动仪,不断地调试地动仪,最后实验成功地动仪。
合情合理。
分析,假设,再分析,再假设,最后就会析出真相。
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地动仪。
公元126年,张衡复为太史令。公元126年以前,张衡有五年时间没有担任太史令。
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制造地动仪,张衡一定是在太史令职位上的。这个是必须的,没有问题。
张衡复造地动仪,说明张衡还曾经制造过一个地动仪,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张衡在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还做过一个失败的地动仪。
这个结论没有问题吧。
那么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我们再来分析。
张衡制作的第一个地动仪,他如何知道这个地动仪是失败的呢?
那么一定是“验之以事”。
这个结论没有错吧。
验之以事,是什么?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通过地震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第二种说法:用具体的事,比如说重物坠地,当场进行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第三种说法:通过模拟地震平台,就是验之以事。
=========================================
第一种说法:通过地震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通过地震检验。
我们可以查阅资料,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发生过地震么?
还真的发生过:顺帝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正月丙子,京都、汉阳地震。汉阳屋坏杀人,地坼涌水出。是时,顺帝阿母宋娥及中常侍张昉等用权。
1、如果洛阳有震感,地动仪不发机,说明地动仪失败。
2、如果洛阳无震感,地动仪不发机,说明史书记载不对。
3、如果洛阳有震感,地动仪发机了,说明地动仪成功。
4、如果洛阳无震感,地动仪发机了,说明地动仪成功。
如果说通过地震进行检验地动仪,这四种情况,很明显,只有1是可能存在的。
如果说通过地震检验地动仪是真的,公元128年张衡就知道第一个地动仪是失败的,为什么要到公元132年才进行复造?难道不应该在公元129年就进行复造么?
还有
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地动仪,张衡又是通过什么知道这个地动仪是成功的呢?可是公元132年,并没有发生地震啊。
========================================
第三种说法:通过模拟地震平台,就是验之以事。
地震模拟平台。可能吗?
不发表任何可笑说法。
========================================
这样看来第二种说法,还是相对靠谱的。
利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检验地动仪,并且不断地修正地动仪,不断地调试地动仪,最后实验成功地动仪。
合情合理。
分析,假设,再分析,再假设,最后就会析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