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吧 关注:308贴子:21,246
  • 57回复贴,共1

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地动仪。
公元126年,张衡复为太史令。公元126年以前,张衡有五年时间没有担任太史令。
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制造地动仪,张衡一定是在太史令职位上的。这个是必须的,没有问题。
张衡复造地动仪,说明张衡还曾经制造过一个地动仪,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张衡在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还做过一个失败的地动仪。
这个结论没有问题吧。
那么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我们再来分析。
张衡制作的第一个地动仪,他如何知道这个地动仪是失败的呢?
那么一定是“验之以事”。
这个结论没有错吧。
验之以事,是什么?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通过地震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第二种说法:用具体的事,比如说重物坠地,当场进行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第三种说法:通过模拟地震平台,就是验之以事。
=========================================
第一种说法:通过地震检验,就是验之以事。
通过地震检验。
我们可以查阅资料,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发生过地震么?
还真的发生过:顺帝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正月丙子,京都、汉阳地震。汉阳屋坏杀人,地坼涌水出。是时,顺帝阿母宋娥及中常侍张昉等用权。
1、如果洛阳有震感,地动仪不发机,说明地动仪失败。
2、如果洛阳无震感,地动仪不发机,说明史书记载不对。
3、如果洛阳有震感,地动仪发机了,说明地动仪成功。
4、如果洛阳无震感,地动仪发机了,说明地动仪成功。
如果说通过地震进行检验地动仪,这四种情况,很明显,只有1是可能存在的。
如果说通过地震检验地动仪是真的,公元128年张衡就知道第一个地动仪是失败的,为什么要到公元132年才进行复造?难道不应该在公元129年就进行复造么?
还有
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地动仪,张衡又是通过什么知道这个地动仪是成功的呢?可是公元132年,并没有发生地震啊。
========================================
第三种说法:通过模拟地震平台,就是验之以事。
地震模拟平台。可能吗?
不发表任何可笑说法。
========================================
这样看来第二种说法,还是相对靠谱的。
利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检验地动仪,并且不断地修正地动仪,不断地调试地动仪,最后实验成功地动仪。
合情合理。
分析,假设,再分析,再假设,最后就会析出真相。


IP属地:山东1楼2023-09-22 14:24回复


    IP属地:山东2楼2023-09-22 14:44
    回复
      就是说从公元126年,张衡再次担任太史令,一直到公元132年复造地动仪,期间里就发生了一次地震。
      这一次地震,如何检验??
      验之以事=地震验证
      是不成立的。


      IP属地:山东3楼2023-09-24 09:41
      回复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流言止于智者。
        只要一分析,很多说法不攻自破。


        IP属地:山东4楼2023-09-26 17:24
        回复
          请问农夫,“利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检验地动仪……”???农夫,谁告诉你利用简单有效的手段就能检验地动仪的??谁敢这么断言??凭什么??如果不是别人告诉你的,是你自己认为的,那么,你又是凭什么而得出这个结论、下此断言的呢???
          可笑之极!
          要想检验、验证地动仪的示震结果,只能通过“是否发生了地震的事实”这个唯一的途径和方式,别无它法,所以史料才记载为“验之以事”。
          照你所说的“利用XX手段”,那叫“试”!难道范晔不懂得“事”与“试”之间的区别吗?他怎么敢不听你农夫山泉的呢?这是第一个可笑之处。
          第二个可笑之处:“利用简单有效的手段”,就能替代或模拟自然界真实发生的地震???尤其是6~7级的浅源地震???如果真的能达成,从英国的米尔恩一直到今天的试图复原地动仪的众多科学家们,都是猪吗?都不懂得反复“利用简单有效的手段”来“不断地修正地动仪,不断地调试地动仪,最后实验成功地动仪”吗?
          再说事实:张衡制造出地动仪之后,并未用什么试验去证明地动仪是否有效(至少并无史料记载),因为道理很简单:试验代替不了事实,如果试验“成功”但实际上失败,无异于自赏耳光,就比如今天的某些人,所谓的“经计算机模拟,完全成功”而实际上根本不行;那么,到底行不行?如何证明?很简单,让事实来证明!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堵住反对者的嘴!所以,这才有了“陇西地震”之后“于是皆服其妙”的情形,因为是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的而非未必作数的试验!再反过来论,如果已经通过试验让人明白了地动仪的功用(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试验,因为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人类都无法用人工手段完全真实地制造出6~7级的浅源地震,地下核爆也不行!因为地震成因与地下核暴根本不同。此处暂且假设能够“利用某种简单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样的试验),那么,问题来了:其他学者、以及人们能够信服吗?如果不能信服,这样的试验有何必要?如果看了试验就信服了,那为何还会有“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这样的事?这个时候,京师学者们不是已经看过“试验”了吗?就不应该“咸怪其无征”了嘛!他们还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至于再后来的“于是皆服其妙”,就更加没必要了,不是已经信服了嘛?再信服一次?吃饱撑着吗?
          从这些史料、事实、史实,再经简单的逻辑思考就知道,“事”绝对是指的“自然界中真实发生的地震的事实”,绝对不是“试验”!因为,事实胜于一切雄辩!毫无疑问,“试验”与“事实”相比,哪一个更让人信服?另外,众所周知,古人极度信奉“眼见为实”。那么,请问,古人眼见你的试验,就相信这个试验就是地震的事实?古人都是三岁小儿吗?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至于农夫所说的“张衡在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还做过一个失败的地动仪”,更是毫无根据,纯属臆想,自以为是,胡说八道!有种就拿出实证来!


          IP属地:福建5楼2023-10-16 17:07
          收起回复
            蠢人死死盯着“验之以事”,却忘了后边更重要的“合契若神”这四个字了。请问,如果“事”是指试验,那“合契若神”指的是什么?试验结果与什么“合契若神”?如果试验取得预期结果,也能称得上“合契若神”的话,那三部史书都记载的“合契若神”也未免太不值钱了!区区试验结果,哪怕再完美,配得上“合契若神”这个崇高的赞誉???我呸!!!


            IP属地:福建6楼2023-10-18 20:06
            收起回复

              这就是农夫傻宝的当场演示。他一天天的折腾这个现场演示,试图把人们都绕进这个罗生门中去,难道学术就任由这种农夫傻宝肆无忌惮的祸害?
              农夫傻宝神兽地动仪放在地上,与地面有巨大的摩擦力,它是天生神力,推、推、推,由于其天生神力连地球都撬翻了,地动仪最终动了,这就是兽来秤翻的原理吗?


              IP属地:重庆7楼2023-11-17 16: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