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吧 关注:694,372贴子:42,498,488
求助

汉朝和春秋战国就像距离千年的两个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那样的贵族能跟老百姓分庭抗礼席地而坐,普通人只要能靠自己的才华获得贵族的赏识就能成为举足轻重的人才,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到了汉朝以后老百姓的地位就越来越低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06 17:13回复
    春秋战国之前文化不封闭是主要原因,自由的文化导致自由的环境产生,那时候诸侯国虽然多但是老百姓是真的爱国,所以各国实力强大相互之间征伐难度也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06 17:16
    回复
      春秋时期还在权力结构探索、社会阶层细分以及文化思潮碰撞的阶段,当然不能跟后世成熟的封建制大帝国相提并论。


      IP属地:福建3楼2023-10-06 17:18
      收起回复
        征伐难度大,根本就是各国资源不均,严重削弱单个诸侯的生产力。他有人口,你有青铜,他有铁,我有马匹,大齐有盐,三晋有田。你单一诸侯在周天子分封时也考虑了地理位置和战略缓冲,不让一个把好处全占了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3-10-06 21:19
        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姓指的就是贵族,你眼里的赤贫百姓在那个年代被称呼为野人,或者是氓
          汉朝时期起码赤贫的人是可以靠军功封侯的,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实际上汉朝才是百姓地位更高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礼不下庶人,底层百姓的价值不如一头牲口


          IP属地:江西7楼2023-10-06 21:33
          收起回复
            论文化自由,汉朝也是超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无他,汉初铲除豪强间接打破了阶级对知识的垄断,就连外族的胡人都可以凭本事来汉朝当官,这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不可想象的事


            IP属地:江西8楼2023-10-06 21:36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10-07 11:10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10-07 11:10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10-07 11:10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10-07 11:10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10-07 11:10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10-07 11:10
                        回复
                          听你这胡说八道的。。
                          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奴隶制时代。。普通人根本没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哪些能够学习入仕的百姓,都是有自己地产的人。按近代视角身份属于地主,也是贵族。
                          汉朝时期,进入封建时代了。。不再有奴隶制。普通人也有了自己的身份。。哪些本来是奴的人,有了自己的社会身份,才使得跟贵族的对比显得很大。。至于那些有地产的百姓,这会儿已经变成乡绅了


                          IP属地:河南15楼2023-10-07 11:21
                          收起回复
                            争带来春秋战国的竞争带来了平民地位的提高
                            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周朝的解体,诸侯国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中原大地进入弱肉强食时代,这带来诸侯国之间激烈的生存竞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诸侯国贵族之间的竞争结果之一是,促使诸侯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而促使平民地位明显提高。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带来战争激烈程度提高,导致诸侯王的生存压力明显增大,促使诸侯王想法改进社会制度,想法充分利用国内的人力物力。在诸侯王强烈的生存压力下,各种变法改革开始诞生。是诸侯王生存压力带来了制度的改变,进而促使
                            平民地位提高。没有压力,就没有改革动力,看来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诸侯王给予平民正常的国民待遇,与贵族类似的政治权利,这样才能让平民感受到主人翁精神,才能让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平民愿意为国效力,而不再是被迫为国效力。被迫为国效力与愿意为国效力的结果不一样,愿意为国效力,可以促使国民拥有更大凝聚力,有利于更充分的利用国民力量。政治地位的平等,还有利于选拔平民中的杰出人才,促使国家人才选拔群体增大,人才平均水平提高,进而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提高军队的战斗水平。商鞅变法在这个内容上搞的比较彻底。事实上,当时几乎所有诸侯国都有类似的改革,这是当时华夏地区的社会潮流。
                            古人画的开垦耕地劳动场景图。这些强壮的劳动力热情的开垦着长着草和小树的荒地,土地私有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这对社会发展程度落后,拥有较多荒地的秦国产生了极大影响,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快速的增长,促使秦国逐渐强大,最终改变了中国命运。我们后面还可以看到宋朝时期的土地私有政策也产生了让人吃惊的结果,带来了中国南方人口的大爆发。
                            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井田制的瓦解,带来的土地私有制的推广。土地制度的私有,具有神奇功效,极大的激发了平民的劳动热情,促使耕地面积或耕地单产明显提高,促使平民生活质量提高,进而为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基础。耕地面积的提高,也促使人们采用或创造更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土地私有制的普及,促使了牛耕等先进生产模式的流行,加速了生产力的提高。持续2千多年的井田制的瓦解是制度改革带来经济腾飞的一次典范事例。
                            平民的崛起,也意味着传统氏族体制的彻底解体,氏族部落体制伴随我们祖先不知道多少年了,终于在诸侯国强烈的竞争环境中,带来的政治改革所埋葬。当然,封邦建国也是解体传统氏族体制的重要政策。不过,没有诸侯王之间的竞争,就产生不了平民政治地位提高的改革政策,原来的氏族体制也就难以彻底瓦解,并且会磨合成新的氏族体系。
                            当时的诸侯王都在想法增加自己的人口数量,从来不会担忧人口饱和或人口过剩问题。给予国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当时各国还想法吸引周围诸侯国的移民,这也可以提高人口增长速度。我们一般知道秦国吸引东方六国的人才移民,事实上,还吸引普通移民。
                            这是一个人有多大才,地有多大产的时代。战国时期人口以较快速度前进,并且达到了华夏地区人口数量新的高峰。各国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均衡,促使各国力量发生变化。秦国的政策以及秦国的地理位置,促使秦国人口数量高速增长,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0-07 11:23
                            回复
                              你应该发到历史吧里讨论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0-07 16: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