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473贴子:2,992,743
  • 0回复贴,共1

读书笔记《道德经》第一章修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帛书: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语句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是遵循规则规律的,规律规则可以通过且行且思来发现,而且规则规律是不断有新发现的,不是不变的。同样,万物掌握遵循规则规律得以生存,已经掌握遵循的规则规律可以讲述传播,万物遵循的规则规律,也是不断有新发现的,不是不变的。
【原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帛书: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语句理解】按照我国神话故事,天地之始是混沌,万物没有掌握生存规则,所以没有万物,是虽有道但无名。万物掌握生存规则后,才能生存于这个世界。
【原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帛书: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
【语句理解】不去刻意的研究和利用这些规律规则,会发现万物也会按照规律规则自动运行;研究和利用,就会发现更多的和更好的掌握规律规则。
【原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语句理解】道和名,都是指的规律规则,而规律规则看不见摸不着又真实存在,很玄妙,是我们深层次认识这个世界的门径。
此两者,好多人解释成无和有,我认为应该说的是道和名。首先,目前发现最早的帛书老子,上句写的是“恒(常)无欲也”“恒(常)有欲也”,句读肯定在也的后边。其次,“无名”“有名”说的也是道和名。第三,本章第一句,就把“道”和“名”并列提出了。
【词语理解】
道:最早的道字是甲骨文,画的是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意思是道路;金文时的道字,十字路口的人变为上边一个首、下边一个代表脚的止,增加了引导、探索意思;到作者所处时代,篆书的道字,只剩首和止,且思且行的意思更重。
名:古字形从口从夕。古人走夜路时,彼此看不见,就自己呼自己的名字。其本义兼有名、动两用,名词指人的名字,动词指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进一步引申出命名、取名义。
常:恒久;长久不变。文中“常”字,应该是避讳刘恒名讳改“恒”写作“常”。
欲:战国的时候欲这个字,就是一个谷、一个欠。谷是中间空,意思是可以装东西。欠是个人张着大嘴。可以理解为想得到某种东西。
妙:古本写作眇。象形字理解,眼少一只或眯着眼睛看。奥妙,有朦朦胧胧看不清的意思。
徼:有终极、边界、大路之外的其他道路的意思;有的版本写做皦,有清晰,明白的意思。
玄:最早这个字的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脐带;一是说挂起来的一束丝,悬的意思。无论是脐带,还是挂起来的一束丝,都可以理解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神神秘秘的。
【读书笔记】
本章是《道经》总序,是作者对“道”的概述,很难用几句话把这段话的意思解释全。
1.“道”和“名”。
个人认为,作者命名的、本书讲述的“道”,可以理解为是“首”和“止”的结果,即且思且行发现感悟的东西,作者想表达的,大概是“控制万物生存和发展的神秘力量”,用现代汉语表达,我只能想到“规则规律”这个词,“道”就是“规律规则,以及由规律规则产生的一些衍生品”,从根本上说,还是“规律规则”。所谓的“衍生品”,比如,执政者因为政令符合规律规则,获得民心而形成的势力。然而,就全篇《道德经》来看,个别篇幅内容讲的“道”还有一些其他的涉及神化的东西。比如,对于人来说,“魂魄”也是“神秘力量”。本人是无神论者,遇到这类情况自动用现代科学解释。所以,对于“道”暂时还以“规则规律”来理解。
“道”是所有“规则规律”的总称,“名”是已经发现并遵循的“道”,因为其已经发现并遵循,所以可以讲说可以传播,即可以“名”。
个人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这句中的“道”字,有两个意思,一是且思且行的过程,二是且思且行发现感悟到的东西。“名可名,非常名”这句中的“名”字,有两个意思,一是可以说可以讲的“道”,二是讲说传播。世人把第二个道解释为“说”,这和“名”重复了,何必再有“名”?
2.“无”和“有”。
“有”和“无”是自古解读《道德经》争议偏多的地方,个人理解,“无”和“有”是万物是否掌握“道”的状态。这样理解,《道德经》其他章节的理解也就都能讲得通了。
一堆木头,没做成箱子的时候,就是“无”箱子的“道”,这个状态就是“无”。做成箱子,就是“有”箱子的“道”,这个状态就是“有”。
3.本章所包含的发现发展的积极意义。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存在生存规则和发展规律,万事万物必须遵循规律规则,无论这个规律规则是否被发现。有一点很神奇,世界各国的神话故事,很多创世的记录,人类在原始社会时候就考虑这么深的问题么?我们最熟悉的盘古开天辟地,创世前是混沌,这和其他无生命的星球环境状态高度一致。在没有生物的时候,地球照常按照自己的轨道自转和公转,后来,地球有了水,水中产生了单细胞生物,逐渐有了生物(万物),而生物的进化首先要适应环境来保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有名”“无名”。
而随着发展,规律规则也会有新的发现,我们不去刻意的研究和利用这些规律规则,也要做相应的适应。人类的祖先蹲树上吃桃子的时候只知道吃桃子可以不饿,喝泉水可以不渴,不知道物理和化学;现在我们吃有机大米、有机蔬菜,虽然不再以桃子和泉水裹腹,但是吃喝这个基本生存规则不变。这就是“非常道”“非常名”。
研究和利用规律规则,就会发现更多的和更好的掌握规律规则。比如:种子在泥土中会发芽、成长,结出更多的种子。人们耕种或者不耕种,种子都会按照这个规律发展。不耕种,人们也能发现这个规律;而耕种,就会收获更多的粮食。这就是“常无欲”“常有欲”。
好多人用“体”和“用”,去解释“道”和“名”、“无”和“有”,其实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和我的理解相近。但是,后来一些人又强行解释“体”和“用”,就越来越解释不通了。


IP属地:河南1楼2023-10-16 09: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