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吧 关注:83,959贴子:478,663
  • 27回复贴,共1

【读者谈故事】《猴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一篇改编的故事,《猴爪》。
故事说,一个军人从印度带回来一只猴爪,它会实现三个愿望。
军人的朋友起初不以为意,就开玩笑一样许下第一个愿望,希望可以得到几百块钱之类。许愿之后,猴爪古怪地抖动了几下,作出了反应,好像接收到愿望一样,吓了众人一跳。
第二天,愿望真的实现了,以一种悲剧的形式。军人朋友的孩子死了,公司发了抚恤金,恰恰好就是他许愿的那几百块。
那位朋友与妻子悲痛欲绝,两夫妇也开始相信猴爪的魔力了,于是妻子许下了第二个愿望:让儿子回来。猴爪照样接收了愿望。妻子坚信不疑愿望会实现。
第二天的晚上,风吹雨打的晚上,两夫妇的屋外有人来拍门。外面风吹雨打,照理不会有人上门。那唯一的可能只有是孩子真的回来了。
拍门声一声紧似一声。
妻子爱子如命,很想去开门。但被丈夫阻止。丈夫比较理性,他接受了儿子死去的悲剧命运。门外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他们儿子?即便是,它又是如何的存在?两夫妇又慌又乱,头脑中闪过一万个念头。但丈夫残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命运是不可逆转的。如果靠猴爪逆转命运,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惨痛。
于是在危急关头,丈夫许下了第三个愿望:让儿子回去。
愿望许下之后,拍门声戛然而止。只剩下屋内两夫妇,还有外面的一场大雨。故事结束。
===========================================
对这个故事印象最深,是因为它故事真的很吸引,而且恐怖。《猴爪》的恐怖是高级恐怖,是人类对于未知状态的恐怖。全篇故事里,其实都没有明说门外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回来的儿子,也没有直接描写状态。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我记得小时候,故事会总有不少恐怖故事,都是以中篇或短故事存在。恐怖故事的出现有点莫名其妙的,往往前一篇还是笑笑小电影,接下来就到恐怖故事了。那时我还有点怕恐怖故事,原则上能避则避。但因为编排不明的原因,往往不明就里就读到了恐怖故事。这篇猴爪,就是在这样被“骗”的状态下看到的。我原本想跳过,但故事太吸引,担惊受怕读完了。印象非常深刻。


IP属地:上海1楼2023-10-17 19:39回复
    猴爪这个,最恐怖的事情就是第三个愿望的代价还没来
    第一个愿望和代价是明确的。实现了愿望,几百块钱,代价是儿子的生命。这里就能看出来代价比愿望大得多。
    第二个愿望是明确的,代价的隐晦的。愿望是让儿子“复活”,但是从上面可以推理出来,代价会大到夸张的程度。可能老夫妻会被“复活”的儿子形象吓死,可能“复活”的儿子已经变异,会闯出大祸,总之代价会极端的夸张。只不过没写出来,因为被第三个愿望盖掉了。
    然后最恐怖的地方就来了。第三个愿望表面上是让儿子回去,实际上是许愿让上面说的第二个愿望的副作用消失。第一个愿望仅仅是几百块钱,代价就是儿子的生命。第二个愿望代价非常大,第三个愿望就是让这些代价消失。但是问题在于,第三个愿望的代价呢?
    逻辑上说,第三个愿望比第二个愿望还要大,所以代价也只会更大。故事戛然而止了,不代表代价消失了。代价还是会来的,但是我们不可能知道代价是什么,这是最恐怖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17 20:35
    收起回复
      这不是美国那个恐怖电影吗?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0-17 21:15
      回复
        还有吗?还想看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18 22:22
        收起回复
          @小洋_快乐嗯
          《绝对》
          从前,金陵城里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姓徐名祖荫,家财万贯又知书达理,可就是家里人丁不旺,娶了三房妻室都未得一男半女,直到娶了第四房小妾才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静仪。
          虽说是个女孩,可全家大小还是欢喜得不得了,视作掌上明珠,令人称奇的是这女孩儿自小聪慧异常,三岁即能读书过目不忘,四岁便能吟诗作对,尤其是对联句有常人不及的天赋。
          一次,徐祖荫独自在花园中散步,见到满园鲜花争相绽放,不禁触景生情,托口吟出一联:“满堂花醉还多事。”一旁正随丫鬟玩耍的小静仪忽然应声道:“顽石无言最可人!”徐祖荫听了不禁大为惊奇,要知道当时她还不到五岁啊,打这以后,徐祖荫更加宝贝这个女儿,并将琴、棋、书、画悉心相授。
          静仪长到十七岁,出落得跟出水芙蓉一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此时远近都知道徐家有一个美若天仙的才女,一时求亲的王公贵族趋之若鹜,几乎踏破了徐家门槛,然而这徐家小姐择婿不求富贵显赫之家,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她所出三联,无论老幼她都将嫁与此人。
          半年过去了,来应征的人当然不少,可还真没有一个人能对出小姐出的三个上联,这倒让徐祖荫伤透了脑筋。
          这一日,有一姓王名宝钥的英俊小生来徐府求见徐小姐,说是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徐祖荫见王宝钥气宇不凡,不由先喜了三分,连忙到后堂与女儿说了,待会出联时切不可太偏太难,以免人家对不上来,错过了良缘。静仪听了口上答应,心下却不以为然,心想:“若无真才实学我还是一样打发他走人!”可等到花厅相见的时候,也不由在心中赞叹,有了几分喜欢。
          徐小姐娇羞地说道:“公子,请听好了,奴家要出上联了。”宝钥欣然道:“小姐,请!”静仪吟道:“青衫磊落,莫非太白转世?”宝钥听了,明白她是在夸自己,立刻应道:“环佩叮当,原来天女下凡!”
          两人心意相通,相视而笑。静仪又吟道:“文章千古好。”宝钥托口道:“仕途一时荣。”一旁的徐祖荫抚掌笑道:“妙,妙极!我看今天就到这里,第三联过两天再对不迟。”说罢吩咐摆宴为宝钥洗尘。
          接下来的几天,静仪与宝钥终日不是闲庭散步,就是抚琴清谈,两相爱慕,却绝口不提对联之事。最后还是宝钥先提出要小姐再出最后一联,好结良缘。静仪沉吟了一会才说:“这第三联不对也罢!”宝钥道:“这是为何?”
          静仪先是不答,后禁不住他的一再追问,说道:“先前两联只因家父有言在先,叫我不要为难公子,所以出得简单。这二日来与公子相随,感觉甚是投缘,所以不对也罢。”宝钥年轻气盛,听了这话深以为辱,当下断然道:“小生本为联句求亲而来,岂可因大人与小姐眷顾便负初衷?即请小姐出第三联,小生若对不上来即当告辞回乡,再不敢提提亲之事!”
          静仪见他对自己一腔深情置之不顾,心中气极,也不由恼道:“这可是你说的!”
          恰巧徐家有一仆人正在用锤子往墙上钉一根木楔,静仪见此当即吟道:“壁上钉楔楔钉壁。”宝钥听了顿时呆了一呆,未料得她竟然出了这么句上联。此联看似平淡无奇却十分难对,宝钥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未能对出下联来。静仪见状十分后悔,刚想重新出对,没想到宝钥却深施一礼,说道:“小生才疏学浅,让小姐见笑了,就此告辞。”静仪垂泪道:“事已至此,但只要公子半年能对出下联,咱们依然可续前缘。”宝钥默然无语,转身便走了。
          宝钥回到家里,日思夜想,脑中只想着那句上联,恍恍然已过了数月。
          一日,他信步来到江边,只见江边泊着一只渔船,船上只有一个老渔翁,不一会老翁摇着橹向对岸划去。宝钥望着那橹一下一下拨动着水面,脑中不由灵光一闪,不禁跳了起来:“有了!”当夜他便收拾行装赶往金陵。
          可当他赶到徐府时,早已物是人非了,徐祖荫伤感地告诉他:“你来晚了,静仪已于一个月前在城外古梅庵削发为尼了。老夫苦劝无用,也只得由她去了。”
          原来,自打宝钥走后,静仪再也无心弄什么联句求亲了,整日间只是盼着他前来。眼见半年之期已过,却仍不见人来,她又是伤心,又是悔恨,便要死要活地出了家。
          宝钥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当他失魂落魄地找到古梅庵,好不容易见到徐小姐时,之间她一身出家人打扮,头上青丝俱已剪去,不禁潸然泪下,说道:“小姐,是小生辜负了你!”
          静仪却平静地说道:“王公子,我已不是什么小姐了,而是一个出家人了,法名圆静。”宝钥道:“我已对出下联,你听好了,下联是:艄公摇橹橹摇梢。”圆静听了,默然半晌才说道:“对得真好,只可惜……”宝钥痛声道:“你不是说过只要我对出下联,你我便可再续前缘么?现在我已对出来了,你当守信还俗才是!”
          圆静对着佛像诵了一声:“阿弥陀佛!既离红尘怎可再涉尘缘?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宝钥再三恳求,圆静道:“既如此,我再出一联,你若对上了我便还俗,若对不上来,便不可再来纠缠!”宝钥点了点头,问道:“可有期限?”圆静看看四周,但见青灯古佛,不由说道:“公子,你听好了,上联是:寂寞寒窗空守寡。”
          宝钥听了,有若跌进了冰窖,半晌也说不出话来。这七字联字字为宝盖头,且七个字将出家人的悲凉凄苦描绘得淋漓尽致,是真正的难对之句,或许就是一个绝对!他知道自己让她还俗之事将变得遥遥无期了。圆静心里虽然十分难过,却也只说了声还有功课便进后堂去了。
          宝钥万念俱灰,干脆就在离古梅庵不远的一座庙里出家当了和尚。
          光阴荏苒,一晃三年过去了,那徐小姐,也就是圆静,为情所苦,久思成疾,竟然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宝钥得知消息,不禁悲痛欲绝,来到圆静坟前拜祭。时值初夏,那水洼中不知怎的竟早早地开放了一朵野莲花。
          宝钥见了不禁泪流满面,认定这是小姐所变,仰天大笑道:“小姐,你的上联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联我已有了,你听好了,下联是:退还莲迳返逍遥!”说罢,大笑三声,吐了一口鲜血,便就地坐化了。


          IP属地:上海6楼2023-10-19 18:45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2-18 10:29
            回复


              IP属地:浙江8楼2023-12-20 13:42
              回复


                IP属地:新疆9楼2024-01-11 11:28
                回复
                  原故事应该出自印度神话,曾被倪匡引用,写出卫斯理系列《愿望猴神》也是能满足人三个愿望。


                  IP属地:四川10楼2024-06-10 0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