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吧 关注:199,995贴子:4,467,092

杂谈:老作品中老画风的魅力,位于何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画风,一个在ACG中可有可无但又似乎举足轻重的元素。当某一作品的画风符合当今市场的主流审美时,没有人会注意到它;而一旦它脱离了主流审美,却足以成为劝退大部分观众的首要因素。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可以无视作品的质量与历史,仅以一句“画风太老”,就可以正当且充分地拒绝所有安利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18 16:30回复
    原文来自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水上咏的晚间茶会”,内容可能有所删减,上一篇文章意外地在吧里反响还可以,所以这一次依旧选择进行转载
    PS:好久好久没写东西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18 16:32
    回复
      这是无可奈何的,纵观ACG画风的历史,当前阶段流行的画风乃是市场与观众结合上一阶段画风的优点共同选择的结果,老画风是经历了取之精华去之糟粕行为后的淘汰产物,被当前主流观众所抛弃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必然结果。即使对于那部分看老作品的人来说,他们的动机几乎都是审美性的:因为这是神作,某方面很厉害;或者是历史性的:因为这是某某系列的前作,久仰大名,不得不看。而这一规律却存在一个“命定”的例外——总有人不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去看老作品,其理由恰好是被多数人所诟病的老画风。
      ——————
      老作品吸引人的究竟是什么?从作品的客观角度来看,对ACG作品的评价角度不外乎:质量(剧情,主题,深度),审美(作画,音乐,艺术),历史(历史地位,与其他作品的关系)。而这些因素被一一排除后,就是那些普通的拥有老画风的老作品,这就怪了,明明这些作品在评价机制中就算说不上是一无是处,也算是毫无长处了,凭什么有人会喜欢这种作品呢?似乎正面直接分析的路,是走不通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18 16:33
      收起回复
        文化场域中的享乐:
        在观众与作品的传统关系中,观众是主体,而作品是被观赏被评价的客体。我们不妨进行一个黑格尔辩证法式的视角转换——并非将文化作品视为被人们审视的客体,而将其视为凝视观众的主体——居然能够得到一个答案。
        ——————
        实际上,观众与作品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样的转变:观众审视作品的同时,作品也在评价主体。作品如同你凝视着的深渊,它绝不只是惰性的,僵死的,永不变化的单纯之物,在这样一个关系中,它背后的本质是整个二次元文化场域
        ——————
        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中,文化场域指一个通过自身的逻辑(即布尔迪厄所谓的“习性”,也就是圈子中的规则与潜规则),在背后不断运转着文化资本与意识形态的空间模型。通俗来讲,二次元文化场域就是人们讨论二次元时所位于的虚构模型,它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场合。打个比方,吃饭的地方,是餐厅;从事文化相关的一切的地方,就是文化场域。当你独自在家自己打galgame时,你位于其中。当你在网上与网友参与新作讨论时,你们位于其中,当你吃饭跟你朋友闲聊某个作品时,你们位于其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0-18 16:38
        回复
          而二次元文化场域自身的“习性”,既包括“CV”,“NTR“,“黄毛败犬”,“柚子社”这类只能在二次元文化场域指涉其他某物的“术语”,也包括,“不能随意KY”,“看押井守,阉野秀明,今敏,大友克洋,汤浅政明等人的作品的人就代表着冻鳗婆罗门”,“玩扶她自,田中罗密欧,濑户口写的剧情作的人大于只会玩废萌拔作的人”等等只在这个场域存在的这些成文或不成文,被认可或不被认可的潜规则。可以说,二次元文化场域就是二次元圈子。
          ——————
          那么为何,那些规则以及潜规则或者说“习性”,能够得到圈子内的人的无条件认可呢?总不能说信就信吧。我们可以借助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询唤”理论进行解答。
          ——————
          询唤是意识形态起效的方式,意识形态总是通过询唤的方式使得主体成为主体的,这一过程悖论式地发生:不是因为我选择相信该场域的各种规则,我便成为了存在于该场域的一个主体,而是因为我先接受了场域中意识形态的询唤,以该场域为中心结构自身相关的符号,成为了存在于此场域的一个主体之后,我才相信该场域的各种规则。
          ——————
          类比于宗教,不是因为我相信基督教的教义,我才是一名基督教徒,而是因为我首先接受意识形态询唤,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之后我才去相信基督教的教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未接受宗教意识形态询唤的人看来,明明基督教教义漏洞百出,信这些东西,教徒怕不是疯了。而事实原比表面上更加荒诞——教徒选择相信基督教教义,只是因为他们在相信之前就已经是一名教徒了。这种相信是无条件的,即使教徒能够认识到教义漏洞百出,他们依旧会相信它。
          ——————
          同理,二次元们相信他们圈子里的“习性”,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习性”很有道理,而是因为他们位于这个场域,接受了二次元文化场域的询唤,成为了一个二次元之后,才会相信这些“习性”。所以圈外人压根不理解圈内的各种规则,也不会遵守,而圈内人就算觉得这些规则没道理,依旧会遵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0-18 16:41
          回复
            然而,“习性”的内核只是为了隐性地划分出场域内主体拥有的权力以及文化资本的多少。我懂的名词越多,我看的番,玩的galgame越多,我玩的东西越老,我便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我便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我便拥有了权力(在某些小圈子和群里简直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令人作呕)
            ——————
            这下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单纯具有老画风的老作品了,因为观众在审视作品时,他们也同样被身为主体的整个二次元文化场域所凝视,通过这种凝视,他们意识到他们正在观看“老画风”——而老画风在二次元文化场域中,代表了权力,代表了更多的文化资本——他们意识到自己坐拥文化资本,他们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权力广大的婆罗门。于是,他们嘴角上扬,在脑中,自己仿佛成为了知性与理性之光,拥有极高的审美水平和思想深度——天哪,这简直就是我!
            ——————
            对“凝视”的补充:主体必须经由一个外部性的中介来自我设立自我。换句话说,“我”不能毫无理由地自在地存在,必须要有个中介性的某物:最开始婴儿没有关于“我”的概念,但是会有关于“别人”的概念,以“别人”为中介,经由父母的指认,“不是别人”的某物,就成为了“我” 。因此,“我”若想持续存在,必须经由一个外部,而这个外部就是一切他者的集合,拉康的“大他者”。就像量子力学,“我”的存在,必须由大他者不断地观测来进行确保,否则“我”就会陷入混沌的叠加态,跌落到实在界。这个外部的来自他者的观测,就是凝视。
            ——————
            因此,看老作品中的老画风,只是这一类观众的享乐方式,他们一发现自己在看老画风,就会陷入幻象中陶醉。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二次元文化场域中的这些“习性”,他们因各种理由拒绝了意识形态的询唤(很可能是觉得”这圈子的人有点令人恶心”),没有对二次元圈内人身份的自我认同,他们反而觉得总是争婆罗门什么的,简直脑子有毛病,心智根本就不成熟。然而他们却仍然单纯地喜爱那些老作品,原因又是如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0-18 16:43
            收起回复
              命定之魅力真相:
              ——————
              这种魅力,明显不在于老作品本身,《未麻的部屋》,《四叠半神话大纪》,《FLCL》,《Cross+Channel》……这些老作品拥有各种精神内涵和艺术化的制作手法,并以其著称。然而从它们身上,我得到的是某种审美性的享乐。而对于《人形电脑天使心》,《青出于蓝》,《家族计划》,《AIR》……这些作品,我却能感知到那种魅力若隐若现,这种魅力似乎是某种单纯的享乐,它使我平和,令我感到一丝温暖——这种魅力既不位于作品本身,亦不位于二次元文化场域,它位于另一个维度中。
              ——————
              如果尝试概况一下前一类作品与后一类有何不同,可以发现,后一类作品对于日常有着大量的描写(对日常的描写,并不是《日常》,《GJ部》,等“日常作”中的碎片化日常,而是夹杂了隐性的社会背景描写和拥有明确逻辑的线性日常)。或者说,在后一类作品中,我们可以直接从日常描写中感知到作品的创作背景。这类作品并不意欲直接影射或讽刺社会现实,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艺术化创作,而是直接将社会现实客观且隐性地当作故事发生的舞台。将其称为“怀旧作”,或许更加合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0-18 16:45
              回复
                舞台之下,荧幕之外。我们看到这些怀旧作中他们的人生与未来,却禁不住幻想自己是这场戏的主角,眼前的未来仿佛包裹着可触的光辉,周身浮着时光的尘埃,如午后射进木屋中的几束阳光,尽管平淡,但又温暖——碧空下,翠绿上,炊烟袅袅,于小镇一隅,与相爱的人安安稳稳又不失一丝乐趣地度过一生。直到片尾曲终时,帷幕落下,方见得,如今的未来早已一片阴雨绵绵,而自身早已沉没于漫漫烟雨,依恋着那魅力的阵阵回响。
                ——————
                亦或,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今日看着这些作品的我,与昨日儿时看着相似作品的我,我们俩一同沉浸在作品中,又有何不同?某一刻,似乎我们不再身处于那积累了一日的压力与疲劳后于凌晨瘫在床上试图从手机寻求一丝自由的今日,而身处于儿时的某个昨日——周五,由于大雨,下午的课并没有去上,雨声刷刷击打在水泥地的声音,陪伴你睡了一个饱满的午觉,醒来之时,正准备看会动漫,母亲告诉你她做了你爱吃的东西。电视上天气预报播报着周六日是大晴天,还未沉醉于今日的欢喜,你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盘算明日要如何玩耍……那一刻,只知无忧无虑,不知未来为何物,我们借助着这种魅力,成为永不可能成为的昨日的自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0-18 16:46
                回复
                  至此,怀旧作的魅力究竟位于何处,其答案终于显现,它正位于我们的今日——麻木于今日黑暗的双眼,自然认为那实则平淡平实平庸平白的生活是如此耀目——我们身处的现实与过去设想过的美好未来实在相距过远,这段距离拉开了现实与幻象的缝隙,而这缝隙则启示这魅力如弥赛亚般降临。可以说,这魅力本就包含在整个现代生活之内,它是命中注定诞生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0-18 16:47
                  回复
                    未来:
                    ——————
                    那么,这魅力所处的现代生活,以及它的未来,为何能使得我们对那美好幻象念念不忘?其本质究竟是何物?是鲍德里亚所谓的:传统的能指链被破坏,一切价值解放自身,并进行无止境增殖。一切事物经历拟象与仿真,现代生活一切的真实为“超真实”所替代?还是精神分析话语所谓的:淫荡的超我占据本我之位,将个体生产为性倒错,永不停止地生产着欲望?或者是福柯所谓的:微观权力以知识与话语的方式完成规训社会?亦或是尼克兰德所谓的:技术与资本不断自我循环加速形成技术特异点,控制论发展到极限,人类则被抛弃到时间的尽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0-18 16:48
                    回复
                      我不知道。
                      ㅤㅤ
                      我只知道,天台上眼前那片灰暗的天空,无所定形。一切话语,一切意义在它面前均宣告终结。天空中弥漫的绝望浸染了我的每一片衣襟,渗透了我的每一层皮肤,在我的血液,毛孔,神经,器官中扩散。
                      ㅤㅤ
                      而我手中,又所剩什么呢。
                      ㅤㅤ
                      我只期待,那虚幻的魅力,予我救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0-18 16:48
                      回复
                        一个同接都没有,这么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0-18 17:36
                        回复
                          不懂二次元喵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0-18 18:53
                          收起回复
                            惹啊,不懂二次元喵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0-18 19:29
                            收起回复
                              看不懂,我玩原神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0-18 20: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