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交节。这个节气的命名源于天气渐冷,出现霜冻的现象。然而,实际上霜并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因为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的空气凝结而成的。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较大的昼夜温差,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气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在霜降时节,人们会明显感到早晚较冷,中午则比较热,秋燥明显。此外,这个节气还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总的来说,霜降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