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吧 关注:2,941贴子:119,711
  • 8回复贴,共1

甄道元:《红楼梦》“篆儿”的改写过程推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小说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09 14:19回复
    一、“篆儿”文字的呈现
    “篆儿”在书中只提及三次。其中,两次是邢岫烟的丫鬟,一次是怡红院的丫鬟。
    批语中出现过一次,在第27回“庚眉: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结合第52回正文和批语“庚夹: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第27回的“前良儿,后篆儿”之批,意在篆儿是怡红院的丫鬟。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09 14:20
    收起回复
      若将批语计入在内,这四次篆儿,其中两次是邢岫烟的丫鬟,两次是怡红院的丫鬟。但给读者留下的印记是,篆儿为邢岫烟的丫鬟。或言,其主体性文字是邢岫烟的丫鬟。
      对“前良儿,后篆儿”之批,人们一般认为,“篆儿”是“坠儿”的音讹,应当校作“前良儿,后坠儿”。其原因是,第52回书中正文,偷了虾须镯的,确实是坠儿。
      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在增删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即,作者将偷虾须镯改写在了坠儿头上之后,所产生的观点。
      换言之,这是将文字视作一个平面,站在增删稿这一稿的基础上,来思考问题的。而在成书过程中,“前良儿,后篆儿”未必有误,其极可能就是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在成书过程中的那一时期,就是怡红院的丫鬟篆儿偷了虾须镯。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3楼2023-11-09 14:22
      回复
        从第52回正文来看,“篆儿”也不是“坠儿”之形讹。这段文字在蒙戚本中作:
        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唬的小丫头子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晴雯道:“别人都死绝了,就剩了你不成?”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
        庚列杨本与蒙戚本近同。换言之,在庚蒙戚列杨本中,第一个进来的是“篆儿”,第二个进来的是“坠儿”,篆儿和坠儿二者不是同一人。显然,篆儿不可能是坠儿之音讹。
        如此看来,篆儿曾经是怡红院的丫鬟。换言之,“篆儿”是谁的丫鬟,在成书过程中,可能做过调整。
        在第52回此段中,“篆儿”在晋本中作“箓儿”,在程本中作“定儿”,“箓儿”和“定儿”有可能反映着这种调整,“定儿”更似是曹雪芹的改笔。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4楼2023-11-09 14:22
        回复
          二、“篆儿”改写的猜测
          依笔者成书过程三阶段之假说,认为:第一阶段是江浙吴语的素材时期;第二阶段是《石头记》及其分支时期;第三阶段是曹雪芹揉进曹家事的五次增删时期。
          笔者推测,“篆儿”有可能是第二阶段《石头记》时期,改写为邢岫烟的丫鬟的。
          这一判断,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其一,第一阶段中,邢岫烟的丫鬟、偷虾须镯的丫鬟,各是什么名字?
          第52回有段文字,平儿道:
          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5楼2023-11-09 14:23
          回复
            从这段文字来判断,邢岫烟的丫鬟不是从怡红院拨给邢岫烟的,而更似是邢岫烟自己带来的。这是一个没见过豪门物件的“穷”丫鬟。
            晋本中流露出,有一丫鬟名“箓儿”。在杭州方言中,有口语“六二”,书面语作“箓儿”“盝儿”“簏儿”。其意是,未见过世面,目光短浅,阅历不足,不老道之意。这正合邢岫烟的丫鬟。这便不排除,第一阶段素材之时,邢岫烟的丫鬟就是名作“箓儿”。
            换言之,对这一时期的推测是:邢岫烟的丫鬟名“箓儿”,偷虾须镯的丫鬟是怡红院的篆儿。“前良儿,后篆儿”之批,批的当是这个时期的状况。
            其二,第二阶段为什么要将“篆儿”改为邢岫烟的丫鬟?偷虾须镯的丫鬟名字此时是何?
            薛蝌的“蝌”,本是长尾巴的蝌蚪,形如一条长辫子,明显有着寓意。而“篆”又称蝌蚪文,蝌蚪篆,篆与蝌本为一意。
            邢岫烟嫁薛蝌,岫烟的丫鬟名“篆儿”,这是再合适不过的奇妙构思。而达成这等关联,更似第二阶段《石头记》及其分支时期,民族主义者所为。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6楼2023-11-09 14:23
            回复
              书中,常将薛家与东北关联起来,薛家进府便是住“东北角”的梨香院。薛家搬出梨香院,仍是迁至“东北上”。
              偌大个贾府,将薛家安置在何处,全凭作者一支笔。总不离东北,不能说作者没有此种故意。“丰年好大雪”喻薛,“梨”也喻雪,“雪”又谐薛,仍是关联东北。即便刘姥姥排泄,也要安排在东北,也有臭摆东北之嫌。
              总之,第二阶段民族主义者改写的《石头记》时期,将怡红院的丫鬟篆儿,改写在邢姑娘名下,嫌疑最大。这个时期的篆儿已不是怡红院的丫鬟,那么,怡红院偷虾须镯的丫鬟,名字又更换为了何人?
              基本可以判断,这个时期不是“定儿”,因为定儿只出现在程本之中。而程本不属于《石头记》,而属于《金陵十二钗》。不排除,民族主义者在将篆儿改为邢姑娘的丫鬟之时,与“箓儿”做了对调,晋本是混抄杂合中留下的痕迹。
              其三,在第三阶段增删稿时期,偷虾须镯的丫鬟被改写到了坠儿头上。第一阶段的素材时期,晴雯召唤丫头,第一个进来的篆儿这个角色,到第三阶段是重新拟的名字“定儿”。
              如此,这三个阶段中的丫鬟,“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对应。偷虾须镯这个故事情节的核心,没有大的变动,而丫鬟的名字做了调整。调整的起因,猜测是第二阶段的民族主义者盯上了“篆”这个字,要将篆儿之名置于了邢岫烟的名下。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8楼2023-11-09 14:24
              回复
                三、余论
                今天保存下来的本子中,坠儿在我们心中,一无是处。这一改写在效果上,无疑为晴雯施暴,减轻了罪责,改写意图明显。
                但我们从批语中还是能够读出,早期文字中的坠儿,未必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本子那样,而偷虾须镯是改写中被安在她的头上的。
                第26回坠儿出场,有一批:“戌夹:坠儿者,赘儿也。人生天地间已是赘疣,况又生许多冤情孽债。叹叹!”
                该批中居然还有“冤情”“孽债”四字。而在戚序本中是:“戚夹:坠儿者,赘儿也。人生天地间已是赘疣,况又生许多冤情孽债,是可为之,一叹!”多出的“是可为之”四字,甚是蹊跷。
                这坠儿,显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至少给批者的印象没有那么差,或言在宝玉眼中也不是“太low”之人。即便戌夹批漏抄的“是可为之”四字,但有“冤情”“孽债”四字在,仍能反映出,批者读到的本子,是宝玉“是可为之”的,只不过将偷虾须镯,从篆儿身上改写在了坠儿身上,替篆儿背了个“冤”。
                即,今天看到的本子,坠儿偷虾须镯是改写的结果,而在旧文中偷虾须镯的就是篆儿。书中正文和“前良儿,后篆儿”之批,均非笔误,而是个历史事件。
                鉴于这种情况,此处的校对,笔者取程本的“定儿”,以减少矛盾冲突。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9楼2023-11-09 14: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