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義相聯。例如,端木賜,字貢。孔丘,字尼。字前面可以添加排行、尊稱。例如,子貢、仲尼。
例如,班固,字孟堅。孟,庶長。蔡邕,字伯喈(嫡長)。
一般而言,名,用於自稱;或長輩稱呼晚輩、或上級稱呼下級;君前臣名(不管對方多尊貴,在君前提及對方的時候,都要稱呼對方的名,以示對君的尊重)。例外的情形是,君或上級,出於對下級的尊重,會稱呼下級的官職或字。例如‘不名下吏’。
字,一般用於平輩或同輩之間相互稱呼。例如,《左傳》中,有不少的‘仲尼曰’,這就是那時孔子的同輩人對孔子的稱呼,但現代人理解為句勢突兀,很有可能是後人竄(篡)入。這就是不懂和不理解字的意義,而得出的無知的推斷。當然,古人可以故意用‘仲尼曰’來竄入詞句。你要是這麼理解,你還可以沒有依據的的認定《左傳》中的任何文字,都可以由你隨意判定為篡入和偽造。不僅僅是《左傳》,任何古籍,你都有權這樣判定。
例如,班固,字孟堅。孟,庶長。蔡邕,字伯喈(嫡長)。
一般而言,名,用於自稱;或長輩稱呼晚輩、或上級稱呼下級;君前臣名(不管對方多尊貴,在君前提及對方的時候,都要稱呼對方的名,以示對君的尊重)。例外的情形是,君或上級,出於對下級的尊重,會稱呼下級的官職或字。例如‘不名下吏’。
字,一般用於平輩或同輩之間相互稱呼。例如,《左傳》中,有不少的‘仲尼曰’,這就是那時孔子的同輩人對孔子的稱呼,但現代人理解為句勢突兀,很有可能是後人竄(篡)入。這就是不懂和不理解字的意義,而得出的無知的推斷。當然,古人可以故意用‘仲尼曰’來竄入詞句。你要是這麼理解,你還可以沒有依據的的認定《左傳》中的任何文字,都可以由你隨意判定為篡入和偽造。不僅僅是《左傳》,任何古籍,你都有權這樣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