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9,072贴子:11,288,609

【TNABO】正在重读《魔戒》,断断续续地谈点感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第一次阅读《魔戒》是在差不多十年以前,所以,对于原版小说忘得差不多了。又由于今年我第一次阅读了《哈利波特》,发表了一些看法,在比较中,似乎对《魔戒》的文学地位稍有“打击”,为了公平起见,我又重新加以阅读。从情感上说,我是先阅读《魔戒》,后阅读《哈利波特》的,最初的感情还在《魔戒》那里。发自肺腑地说,我应该不会刻意去贬低《魔戒》,有些言论之所以突兀,大概是我以前被中国舆论误导,看低了《哈》,其实在中国,由于脑残出版社的“儿童标签”,《哈利波特》大有被整个中国主流社会低估的趋势。
1.在成人与儿童化上,《魔戒》的原著和电影冰火两重天
从电影上看,《魔戒》肯定是比较成人化的,但重看《魔戒》原著,对西方社会始终把《魔戒》放在儿童文学范畴内,虽略有惊讶,但还是不会感到过于吃惊的(不过我本人倒支持把《魔戒》剔出儿童文学榜单,毕竟,与《霍比特人》相比《魔戒》已经不那么儿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故事框架而言,《魔戒》始终是平铺直叙,以流水账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读《魔戒》,绝对不会有读不懂的地方,在这点上,倒是《哈利波特》从第一部就七里八拐,采用悬疑、伏笔的模式。读《魔戒》,读到哪就懂到哪,读《哈利波特》,甚至不读完第七部,就很难真正读懂第一部,因为第一部的某些细节需要在第七部才能破解。这点上看,《魔戒》更利于儿童阅读。不过《哈利波特》虽然剧情复杂,但它的语言更为明朗幽默,能够吸引更多的现代读者。
在语言上,《魔戒》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有不少优美的句子,有时很抒情,但缺乏讽刺等严肃小说的笔法,心理刻画、人物刻画是《哈》的强项,却是《魔戒》的弱项,所以,读完《魔戒》,始终不会有太鲜活的人物形象涌现。而读完《哈利波特》,连最次要的“皮皮鬼”之类的角色都会跃进脑海。



1楼2010-08-25 17:27回复
    都没看过原著的路过。


    IP属地:广东3楼2010-08-25 17:36
    回复
      《魔戒》在电影上的成人色彩与原著小说的“稍显儿童色彩”和《变形金刚》的电影与原著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就算是电影,《魔戒》在剧情上比《哈利波特》好懂得多,这点和原著是很匹配的。(尽管彼得胖子作了升华,但《魔戒》原著的主框架在那,剧情无悬念推进,确实比较明朗好懂。)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剧情更难懂的《哈利波特》反而更不能脱掉“儿童”标签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出版社的最初定位;二是《哈利波特》的主人公一开始就是11岁的小儿,世人以直观感受者为多,像本柴这样注重比较研究的很少,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上面这种“误判”。
      (就好比,武大郎是个帅哥,官至阳谷县令,和潘金莲恩爱一生,这个是真实的历史,但一千个人里面也难有一个人知道)


      4楼2010-08-25 17:40
      回复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IP属地:河南5楼2010-08-25 17:48
        回复
          从《魔戒》的原著中看,他的主人公虽然都是成人,但说出的话还是很“纯朴”的,没有老谋深算的那种,都是很透明的语言,也不要经过太多的推理想象。但这里又有一个复杂的现象,就是《魔戒》的语言没有《哈利波特》的流畅,可能会使一些人误以为《魔戒》的语言更深,对此,我认真做了对比,由于年代的关系,《魔戒》很多大段大段的话,用词要僵硬一些,造成阅读不流畅,但这不是语言所反映的思想深度的折射,相反《哈利波特》善于运用短段,这有利于读者轻松阅读的,并不意味着语言本身的深度。抛开这点表象,《哈利波特》里面的小孩子反而喜欢说一些成人话语,甚至玩一些冷幽默。我如果列出来,不加以特别注明,第一感觉,那就不是小孩子应该说的话,刻薄的太刻薄、含蓄的太含蓄、有些话冷到牙缝,想几秒之后才会恍然大悟。下面,我先列出几段我的读书笔记——


          6楼2010-08-25 17:52
          回复
            (《魔戒》的优点将在最后总结)
            《哈利波特1》里的成人句子真是太多了——
            当哈利把斯内普要当裁判的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这两人正在对弈,听了哈利的话,他们就唠叨开了——
            赫敏:“别参加比赛。”
            罗恩:“就说你病了。”
            赫敏:“假装把腿摔断”
            罗恩:“真的把腿摔断。”
            (《魔法石》第133页)
            客观地说,这两人心有灵犀,一唱一和,真的很有夫妻相。而且两人用的是递进式语气,罗恩最后那句还相当地“冷幽默”。(典型的侃爷风格)


            8楼2010-08-25 18:00
            回复
              楼上稍安勿躁,我看的是台湾版——


              11楼2010-08-25 18:07
              回复
                下面这个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挖苦方式:
                第二天下午,哈利如期参加格兰芬多对阵赫奇帕奇的比赛,为了让哈利免遭斯内普的暗算,赫敏和罗恩如临大敌,他们带着魔杖来到看台,一旦情况不妙,就随时准备给斯内普使上几招。然而,比赛过程中,罗恩被马尔福严重干扰了。马尔福不停的嘲弄和激怒罗恩和纳威——
                马尔福:“他们(格兰芬多)挑选的是那些他们觉得可怜的人。比如波特,没爹没妈,还有韦斯莱兄弟,家里没钱——你也应该入队呀,纳威•隆巴顿,因为你没有头脑。”
                纳威(结结巴巴):“马尔福,我比十二个你加在一起都强。”(这句话是早先哈利鼓励纳威而说的,纳威总算学会了活学活用)
                罗恩:“给他点厉害瞧瞧,纳威。”
                马尔福:“隆巴顿,如果头脑是金子,你就比韦斯莱还要穷,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时,哈利俯冲下来,像一颗子弹一样射向地面,观众席上一片惊呼和喝彩。
                马尔福现场来了灵感,继续说:“你很幸运,韦斯莱,波特显然看见地上有钱!”
                (引号内的文字见《魔法石》第137页)
                不得不说,在这里,《哈利波特》的“非儿童”本质毕露。马尔福的语言不仅没有丝毫的儿童特色,而且辛辣无比,老到的成人也未必说得出。他首先次使用了一个归纳—演绎的嘲讽模式,把哈利、罗恩、纳威这三个人归纳为可怜的笨蛋,然后以演绎的手法列出了三个人的可怜之处:哈利没爹妈;罗恩没钱;纳威没脑子。不仅直指问题的要害,还琅琅上口。
                而拿纳威的头脑比附罗恩的家境那句则同时使用了类比和对比的手法,马尔福直言,把纳威的头脑比成金子,他就比罗恩家还要贫乏。读者要想理解马尔福的这句嘲讽,还要在内心小小推理一番:罗恩家已经是一贫如洗了,可见纳威的脑子的贫穷比“一贫如洗”还要严重,由此可以推断,纳威就是一个超级笨蛋。(短短一句话,内含一个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外加类比和对比两种修辞手法)
                大部分推理小说只需要在故事上进行推理(比如《达芬奇密码》),而罗琳的《哈利波特》不仅需要在故事上进行推理,其语言本身也需要推理,这是我观察到的这本所谓的“童书”的怪异之处,这种定位的低下和阅读难度的奇高,真让我感慨万千和惊诧不已。(而且,就算故事层面的推理,相对于《达芬奇密码》的单线条和不设多少伏笔的“明推”,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更倾向于多线条,外加深藏不露的伏笔模式,而且七本贯穿,错综复杂,阅读难度其实更大。)
                而最后那句“你很幸运,韦斯莱,波特显然看见地上有钱!”也是需要延伸思考的,马尔福表面上说的是波特看见地上有钱,但表达的意思与这个字面意思毫无关系,他只是在骂罗恩是个可怜的穷鬼:波特看见地上有钱,他又是你罗恩的朋友,他捡到钱是会分给你的,所以,你这个可怜的穷光蛋总算找到一个可怜的“脱贫方式”了!这种延伸思考,还得需要针对语言进行推理和想象。
                在这里,马尔福骂人笨蛋但决不出现“笨蛋”二字,骂人穷鬼但绝不出现“穷鬼”二字,真有点吃人不吐骨头的范儿。而马尔福的这种“老辣”的挖苦手腕体现的正是作者罗琳在语言上极其高深的造诣。
                


                12楼2010-08-25 18:08
                收起回复
                  当然,我们的哈利在兴奋之余也不忘讥讽了一下森林里的“酱油党”贝恩,他说:“费伦泽救了我……贝恩非常恼火……说什么会干扰命运星辰所预示的事情……星象一定显示伏地魔会卷土重来……所以我现在只能等着斯内普去偷魔法石,然后伏地魔就上这儿来,把我干掉,好了,我想这下子贝恩应该高兴了。”(《魔法石》第160页)这段话很成人很幽默,尤其是最后那句,不仅很幽默,还很冷。
                  ——本柴评:哈利说的“所以,……”那句是不是把成人调侃与讽刺运用到了极致呢?
                  “那还用说,”罗恩说,“你可以假装在等弗立维教授。”他装出一种尖细的女声,“哦,我太担心了,我觉得我第十四题选B可能选错了……”(《魔法石》第165页)
                  ——本柴评论:这句话,坦白说,不算很高深,但那种油嘴滑舌的成人腔调在我没看这本“儿童文学”之前打死都不会相信的。


                  13楼2010-08-25 18:15
                  回复
                    至于邓布利多说的话,那就很高深莫测了,暂不举例。
                    我重看《魔戒》,发现《魔戒》中的对话,很少有这种露骨的成人腔调,与三人组处处说大人话相比,弗罗多说的话都很干净、纯粹,有较浓的童真色彩。大人像小孩,小孩像大人,这是极大的反差。
                    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贬低《魔戒》,那么《魔戒》的优点在哪里呢?我觉得,上面所说的“童真”也可以算是它的优点之一。
                    在我看来,《魔戒》语言,很有中学生作文的笔调(当然是超优美的范文),透彻。而且它的语言的白描特征并非一定是弱项,起码,我就发现,《魔戒》的作者很善于进行环境描写,所以,《魔戒》里的自然风光绝对是极其美好的,有人说《魔戒》穷山恶水,我认为纯属扯淡,在托老的笔下,大自然旖旎绚丽的风光尽收笔下,所谓瑰丽无比的中土世界不就是需要用这种带童真的“率性”语言才能进行更完美的表达吗?
                    从这点看,我又理解了为什么六十年代有些环保社团会用《魔戒》作为环境运动的道具,倒不是说,《魔戒》本身有环保思想在内,而是说,《魔戒》塑造的自然风光确实是太美妙太干净了!
                    


                    15楼2010-08-25 18:30
                    回复
                      这贴发在这里不合适吧 而且会引来围观的


                      IP属地:重庆17楼2010-08-25 1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