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龄吧 关注:1,151贴子:16,082
  • 12回复贴,共1

【历史资料】中流砥柱(作者万水千山我独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40年10月上旬,陈毅、粟裕部在黄克诚部配合下,于黄桥全歼国J李守维部。日J驻泰兴部队开赴主战场附近15里处待命观战,却丝毫没影响陈粟歼李的决心。及至国J大势已去败局笃定,日J撤回泰兴。鉴此,毛高兴时夸赞潘汉年是有理由的。


1楼2010-08-25 19:09回复

         1939年夏末,中G正式任命潘任中社部负责情报的副部长,并命令其组建华南情报局,统一领导和管理从上海到香港的中G情报系统,授与极大权力。几乎同时,这年8月22日日夲也在上海建立驻华最高情报兼反间谍机关,称“梅机关”,首任机关长影佐祯昭中将并兼任汪伪政权军世总顾问,“梅机关”又因此名曰最高军世顾问团,监视并控制汪伪政权的一切重要举动。此外,日驻上海总领世馆也建立外交口的专门情抱机构,称“岩井公馆”,由副总领事(后升任总领事)岩井英一统领。这两个日谍机关以丁默邨、李士群为首设立汪伪特务机构“76号”,协助日“梅机关”、“岩井公馆”从事搜捕、打击各敌国在上海租界地区以及汪统区的各国间谍任务,主要打击对象为国民政府军同、中同特务以及协助他们的人士,毫不手软。
        


    2楼2010-08-25 19:12
    回复
      这年9月,潘汉年奉中社部关于把情抱工作重点放在上海的指示,带领延安派遣的刘人寿、董慧赴上海,接管了以刘少文、刘晓等建立的小组,建立起中G统依的情报机关,设立了能与延安、重庆、香港直接联系的电台,并恢复了与袁殊的联系。袁殊原由潘汉年介绍入党,吸纳为“特科”成员并安排其打入国民DANGCC系。1933年袁与中G特科失去联系,便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抱局,直接成为莫斯科的特务。袁殊还与岩井英一建立关系,又成为领取日夲特务机关津贴的人物。1939年初,袁殊参与军统暗杀李士群的策划,随即阴谋败露被李逮捕,李士群对军同恨之入骨,凡捕获军同特务均以酷刑折磨,若仍不招供即予杀害决不手软。此时岩井以袁系“岩井公馆”的特务为由,将其救走。
          接着在岩井的支使下,袁在各家中外文报纸上发表《兴亚建国论》,为“大东亚共荣”张目,成为公开的汉奸。随即又经影佐批准,岩井吸纳他成为“岩井公馆”的正式在编特工。
      


      3楼2010-08-25 19:14
      回复
        潘提出每半个月向“岩井公馆”提供一次情报,要求岩井每月供给2000港币作为情报费用,而且希望岩井能给一笔在香港办刊物的开办费。岩井接报后立即答应了潘汉年的要求,并派日驻香港领事馆情报官员小泉清一与袁殊一道会见潘,交付潘首期刊物开办费一万港币,以后潘须每半月向小泉提交一次情报,小泉每月付款一次。潘与廖承志、张唯一商量后,布置中G打入军同的内线提供情报,交由廖承志经陈曼云给付与小泉清一完成交易。利用日特务经费在香港创刊的《二十世纪》杂志也开张了,其编辑部顺理成章也成潘汉年的情报机关之一。陈曼云从小泉口中也证实,岩井早已认出化名“胡越明”的潘汉年,并为得以同中G情报首脑人物合作而高兴,尤其关心“胡先生”的安全。既如此,日、伪、蒋、共四家情报人员搅合在一起,唯有蒋家被蒙在鼓里,其余三家均已“知己知彼”,算是打入日伪情报机关,还是心照不宣的亲密合作?只能见仁见智了。
        


        5楼2010-08-25 19:17
        回复
          我们来看这个事例。珍珠港开战时,潘汉年正在上海,日JUN同时攻占香港。如此,在香港的大批中G或亲共人士面临日JUN捕杀的危险。在港的廖承志按照延安的指示撤退在港人员,但经历极其艰难危险,廖不得不指示所有撤退人员遇险时需各人顾各人。潘把分别撤退至内地和上海的方案报经延安批准后,便立即寻求岩井协助。岩井认定这批共方人士将对削弱国民政府起巨大作用,遂完全同意协助潘将他们撤离香港。不但同意给潘所派遣的叶文津出具日夲公函与日驻香港总领事馆接洽,还派遣他的助手德田陪同叶文津前往香港协助办理。在日夲特务机关的通力协助之下,在香港的共方干部与“爱国人士”顺利撤退到内地与上海。
               而潘汉年则更进一步要求岩井提供在上海的安全保证,条件是潘系情报人员“继续为‘岩井公馆’搜集中国内地和大后方的情报。”如果我们知道当年“内地和大后方”泛指国统区的话,理应明白点什么。岩井当即答复“我们欢迎胡先生继续与我们合作。就请胡先生给我们拟一份在上海开展工作的计划,我们仍将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并且,他第二天就以自己的名字在汇中饭店租房供潘专用,还出具了驻上海日总领馆签发的特别证件,不许日夲军、警、宪、特对持证人“有所查询”。如此,中G人员享有特权在敌占区搞情报工作,也算人类情报史上的奇迹。在岩井的引介下,日驻华特务总头目影佐祯昭中将也在“六三花园”宴请了潘汉年。当日伪竭尽全力搜捕国方任何派遣及嫌疑人员,一旦落网便严刑逼供然后杀害的情况下,如此礼遇共方情报人员,意味着什么?
          


          6楼2010-08-25 19:20
          回复
            由此电我们知道,潘汉年的一切举动都是经过延安批准的。我们还看到,“完全是造谣诬蔑”的事情原来都是事实,我们也知道潘汉年当年执行的是毛的“革命路线”。而且,毛亲切地称呼潘为“红色小开”亦有另一层原因:毛许多至今还被那些拥趸们夸耀为“料事如神”或“英明预见”的文字,其实不过是依据潘汉年从日本情报机关获取的情报写的。例如日夲会不会进攻苏联,毛无法判断并为此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得了潘发来日本不会攻苏联的情报后,立即“英明预见”了一次;又例如德国将进攻苏联,也是潘发回的从日方面得到的情报;那篇《揭露远东慕尼黑的阴谋》则完全依据潘的情报写成。很显然,潘汉年及其领导的情报系统在日伪占领区如鱼得水般安全自由的活动,以及他们所报来的日夲方面态度的情报,对于毛向敌后发展大有可为的决策帮助极大。
                 例如,1940年10月上旬,陈、粟部在黄克诚部配合下,于黄桥全歼国JUN李守维部。日驻泰兴部队开赴主战场附近15里处待命观战,却丝毫没影响陈粟歼李的决心。及至国军大势已去败局笃定,日撤回泰兴。鉴此,毛高兴时夸赞潘汉年是有理由的。如今定论的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称其未向毛汇报,导致毛大怒,一巴掌就将潘至于死地。至于详实的真实,如今只能看见一点点漂浮于水面的冰角,至于潘在那几年里还有多少经历?不得而知。电报中“由彰德至集总,也是如此”又有多少故事呢?也不得而知。《毛全集》看来是出不得的,潘汉年狱中写的交待材料,那就更出不得了,或许,他平反时就已经烧掉了,为了彻底。
            


            10楼2010-08-25 19:31
            回复
              全文完,帖出来供大家学习历史


              11楼2010-08-25 19:32
              回复
                人在做,天在看。潘和关的下场---------


                13楼2010-08-28 23:34
                回复
                  强在哪?对国内是强,对外·····


                  23楼2010-09-29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