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吧 关注:206贴子:1,537
  • 1回复贴,共1

推荐《严嵩与徐阶》一书,里面有关于严嵩与徐阶的客观评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书从严嵩与徐阶二人的家庭背景出发,通过对两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成长路径、性格特点进行剖析,梳理两人的科举之路、仕途历程,结合当时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挖掘二人思想转变的过程。在攀登首辅大位的关键时刻,二人采取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主动构陷的方式拉前任下马,让自己终位极人臣。
在贵为首辅的岁月里,他们在与皇帝的相处方式、用人特点、对待异见者的态度上,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两位嘉靖年间的股肱之臣对待彼此的态度和应对办法,应对重大问题和危机的手腕,也给我们带来深思。
严嵩再奸,始终如一的是忠君思想;徐阶人称其贤,却有一味迎合皇帝、讨好严嵩的种种不堪行为。为了迷惑攀附严嵩,甚至不惜将家族迁往江西成为严嵩的老乡,将孙女许配给严嵩之孙,附籍联姻,几无人伦底线。更有甚者,解甲归田后放任子弟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家族有海量田产。对比严嵩不到三万亩的田地数量,徐氏虽有清廉之名,却无清廉之实。
以往对严嵩与徐阶二人的评价,过于脸谱化、简单化。仅凭经过多次删改的官方史料和带有主观色彩的民间记载,不能全面、客观地判断历史人物。评价严嵩与徐阶,需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多种史料交叉印证,才能做出符合人性的判断。


IP属地:北京1楼2023-11-20 02:46回复
    很多对明史稍有了解的人,提到徐阶,总是认为他也不是什么清正廉吏,跟严嵩有得一拼。关于徐的贪腐,不能一概而论。严在位置上被一拨又一拨官员弹劾贪腐,几十年没停。徐进入权力核心十七年,并没有人举报他贪腐。诚然他家有海量田产,相信他儿子没少干凭借官场权势谋取私利的事情。但他老家松江府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为兴盛的地方,尤其是名振海外的纺织业极为发达,他儿子在北京开了若干个布店,想必在苏松一带也开了店。家里雇了成百上千纺织女工,从生产到销售吃到了全部利润,加上利用做官身份接受投献兼并土地,由此成了江南巨富。
    他不想抑或不敢安葬在老家也是事实。那是因为在他内心,他觉得老家人在高拱复出找他麻烦的时候,落井下石,行事不义。他觉得老家风气不好,不想葬在老家。他在自己写的诗里有明确表达了这层意思。
    以上观点,书里用了大量史实加以支撑。


    IP属地:北京2楼2023-12-24 0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