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窗吟梦吧 关注:3贴子:296
  • 7回复贴,共1

【文章】至情断肠处,绝笔话凄凉--《连城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664910268


1楼2010-08-29 19:13回复
    初看《连城诀》的时候,我早就拜读过《笑傲江湖》,当时感觉两部书的感情线比较相像,都是有个青梅竹马的师妹,然后因为误会,两个人有缘无分,后来遇到一个更加知己知心,天涯相随,不离不弃。那个时候年纪很小,不懂得感情,认识的很肤浅,看什么情深意重的东西,都只是付之一笑而已。
    连城诀是金庸小说中最撕心裂肺的一部,荡气回肠的情节,艰涩纠葛的心结,字里行间,自有一脉绵延不绝的悲哀,缠绕在招招剑势,幕幕恩仇中,据说《连城诀》是根据一位终身饱受摧残的老长工的身世改编而成,初听来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等到真正去理解了,才发现比金庸其他的小说,更贴近人生的感悟。
    今年是通过喜欢吴樾去搜集他的一些片子,才去看了《连城诀》的电视剧,说实话,这部片子的演员阵容也算是强大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很出名,我一直很喜欢何美钿和舒畅,也期待从小就看着长大的“猴王”六小龄童“转型”演反角是什么样子,高蓓蓓在《北京夏天》就认识了,当时对曹颖讨厌至极,但是对高蓓蓓饰演的那个角色却很喜欢,演丁典的王海地,一直觉得很眼熟,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当年演《封神榜》的金吒,凭空看到很多熟悉又很欣赏的演员,平添了几分对这部电视的好感,于是在看电视的同时,我重新去读了连城诀的小说。


    2楼2010-08-29 19:15
    回复
      狄云——这个角色很难去用很多英雄豪气的词语形容,狄云是个在乡间长大的孩子,他是个不会说话的楞头青,虽然质朴但很愚蠢,虽然善良但很执拗,唯一可以扼腕长叹的,是他不能自主的成为了戚长发的徒弟,这是狄云悲惨人生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戚长发,也就没有戚芳,虽然没有了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可是我们可以想象到,狄云离开了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在那块淳朴的土地上,他会生活的更安宁,就好象金庸在书中描写的那样“萝卜、青菜、茄子、空心菜……”这样的描写虽然土,但很质朴,放在狄云身上,就有种恬淡的纯,你会很希望他就这样,平平淡淡的结束一生,空心菜也好,萝卜青菜也罢,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也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只是一个乡间的孩子,在那“天阶夜色凉如水”的菜地桑园内,做着简单而快乐的梦而已。
      然而今天,狄云必须去承受这样悲惨的命运,要失去挚爱,要身陷囹圄,要背负污名,当一切尘埃落定,失去的一切无法挽留,而未来,也必将不可预测。
      连城诀对于狄云来说,虽能够救命报仇,却没有实际意义。他不羡权势,因为权势对于他来说毫无价值,他看到多少高高在上的人,却都有一颗污浊不堪的心;他不慕珠宝,在雪谷的日子,狄云很清楚,那时候就算有再多的钱,也换不回生存的食物;狄云唯需的是一份真情,对于他来说,再多的荣华富贵,都比不上丁典狱中的一声“兄弟”,他对凌霜华敬重有加,对这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感慨万分,也是因为丁典,他明白自己和师妹之间的爱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丁典是狄云在芸芸众生中,唯一深刻体会到的温暖,当落落尘世又只剩下他孤独一人的时候,他抱着丁典的尸身痛苦万分,即使是雪谷中的羽衣也不能融化那颗冰冷的心,但是见到凌霜华刻在棺材上的字,狄云的双眼却露出了久违的温柔,他说那一个“信”字,让凌霜华变得何其高尚。
      


      3楼2010-08-29 19:15
      回复
        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是连城诀中描述的最为畅快淋漓的描写,在所有伤痕累累的刀光剑影背后,唯有这份淡雅的真情,成为连城诀中最完整也是最光彩夺目的片段,相会于菊,相知于菊,爱恋于菊,忠贞于菊。丁典从救起梅念笙起,便注定了血雨腥风的生活,要在刀头舔血的人没有儿女情长的自由,如果丁典没有去赴那次菊花会,也许宿命会被改写,拥有凌退之这样的父亲,凌霜华逃不掉悲惨的结局,丁典在她郁郁寡欢的人生中,投入了一颗快乐的种子,他们共同培育着它发芽、开花,在没有结果之前,他们选择成为对方的一种力量,在这贪欲横流,权势遮天的黑暗中,倔强的新生,坚强的昂首,顽强的对抗。
        


        4楼2010-08-29 19:16
        回复
          丁典不仅成为了凌霜华的支柱,他也成为了狄云的支柱,他的救护、关怀、教导,在狄云千疮百孔的心中射入了一线阳光,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刻,攀到了一双有力的手,不幸的是,狄云的温暖总是转瞬即逝,与师妹的情是,与丁典的情也是,无论是书还是电视剧,丁典的死都极其壮烈,豪情延涌,撼然山河,倒下的时候,丁典也许想到了梅念笙,那个当初如他现在这样教授口诀的情景,梅念笙倒下的时候,也仿若平躺下一坐高山。
          


          5楼2010-08-29 19:16
          回复
            狄云从雪谷出来,本意第一件事是要去合葬凌霜华和丁典,可是英雄始终难免儿女情长。在戚芳的面前,狄云是个弱者,就算穿着刀枪不入的乌蚕衣,就算拥有举世无双的连城诀,他还是个弱者,只要戚芳忧郁的一瞥,狄云全部的武装都会全面摧垮,因此,他拿出了那瓶解药。很难说狄云是否爱水笙,也很难说万圭是否爱戚芳,但有一点很肯定,狄云和戚芳两人一定相爱,哪怕戚芳已经成为万家少奶奶,哪怕狄云已经有了红颜知己,他们之间的爱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淡漠过,只要一剪蝴蝶的花样,就可以让两个人勾起无限的遐想,在这件事上,万圭不仅是可恨的,也是可笑的,他明知道戚芳不爱自己,也要用这样的手段去夺得爱情,可见贪婪是万家父子的本性,他始终没有弄明白,要得到一个女人的身体很容易,但要得到一个女人的心很难,就像征服一个人的感情很容易,但要征服一个人的灵魂很难。戚芳即便为万圭生下了一个女儿,她也将女儿的名字取作空心菜,不论万圭是不是明白这空心菜的含义,单从柴房里,戚芳先去顾着放走狄云那件事,他就应该知道,戚芳不爱自己,即使是死,她也要带走一个干净的,属于自己的灵魂,因此,当万圭将刀刺入妻子的腹中,戚芳问他:“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他毫不客气的反问:“那我问你,你有没有爱过我呢?”我们看到戚芳的眼神中居然跃上了一种释然,她明白了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就算万圭爱过自己又怎么样,她的心,始终都是狄云的,始终都在那片春天百花绽放的乡野之间。
            


            6楼2010-08-29 19:16
            回复
              与戚芳相比,水笙是幸运的,她一生中的两个男人对她的感情都是真的,狄云是位君子,在雪谷的半年时间,他对水笙由怜生惜,以博大的情怀去包容这位少女的任性;而汪啸天也是真心恋慕表妹,只是执拗于她是否清白,并没有像花铁干那样要利用她的贞操来扬名立万。水笙生命中的爱要比戚芳简单,与表哥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恋情是懵懂的,她当时并不知道爱不仅要有甜蜜,也要有信任和理解,也要有良知和正直,在这点上,汪啸天不如狄云,拥有那样悲惨的过去,狄云仍然秉持着一颗善良的心,明明可以一走了之,却仍然选择先回来为她洗刷冤屈,雪谷的生活很艰苦,但白雪皑皑能映证人心,苦难的岁月里,彰显了狄云皎若晶莹高士的风范,也让水笙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实水笙的故事和戚芳的故事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相比电视剧的安排,我更喜欢金庸的小说,这两位女子还是不要谋面为好,因为她们代表的是狄云前后成长的两个阶段,对戚芳的感情是青涩的,热烈的,凄苦的,而对水笙的感情是理智的,绵长的,感慨的,就如狄云从一个愣头小伙,成长为一代大侠,那是一种质变,他不再轻易被表现所负累,再不是那个只会粗脖子干瞪眼,什么话也不会说的乡巴佬。所以,水笙愿意选择这样一种生活,当她对狄云说:“你一年不来,我等你一年,一辈子不来,我等你一辈子!”的时候,也许让狄云想起了凌霜华,那个始终在露台上,放上一盆鲜花来呵护爱情的女子,每天浇灌的,并不是春水碧波之类的菊花,而是早就刻入心田的那缕相思,那股谁也没有办法替代的芳馨涌动。
              


              7楼2010-08-29 19:17
              回复
                结局部分还是比较钦佩电视导演的,茶寮的根宝夫妇原著中是没有的,导演安排了这两个平头百姓的小人物,来结束一段纷纷扰扰的江湖恩怨,这夫妻俩可以说是一根金线,他们串联起了很多场景,丁典被江湖追杀,丁典与凌霜华的相识,万震山父子对“连城诀”的钻研,戚芳放走狄云,包括最后天宁寺大殿的宝藏,都有这对喜欢敛财的小夫妇的身影,导演要喻示的,也许正是某一类的世人,既有对他们的感慨,也有对他们的惋惜,既有对他们的希望,也有对他们的理解,于是最后的场景,不是狄云和水笙雪山相会,而是一声声历经沧桑的叫卖大碗茶的吆喝,这时根宝嫂的嗓音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连一把斧头都偷取的嗓音了,就像江边老叟给予他们的那句话:“人这辈子,安安乐乐就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江边老叟也是原著中没有的角色,“金鲤鱼”这节,导演留下了这个伏笔,直到狄云和宝藏的浮出水面,才让这个伏笔出来做收尾,当初,丁典还只是初出茅庐,然而江边这位吊起“金鲤鱼”的高人却是深藏不露,直到他慨然将金鲤鱼赠与丁典,拈须之间,我们看到了一双智慧的眼睛,留下送给根宝夫妇的那句话,老叟消失在暮色之中,宛如当初狄云留下一言:“我的宝藏不再这里!”然后从容的绝尘而去,
                


                8楼2010-08-29 1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