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017贴子:268,021
  • 9回复贴,共1
——序
七月的关中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今年反常的是,关中平原的晴热,被意想不到暴雨天代替,连续的瓢泼大雨从五月开始就几乎没有停歇,原本因酷热干裂的关中大地,俨然成了一片片汪洋、泥滩。即使是首都咸阳也未能避免,似乎成了漂在海上的一个孤岛。更像是陷在烂泥潭里而无法自拔……。
今天一早,人们忽然发现,天气放了晴,久违不见的太阳也早早的挂到了天上。似乎预示着这无休无止的雨即将结束。人们终于有机会打开家门,忙着把家里受潮了的东西往外搬,好像生怕太阳一不小心就又溜走了。因暴雨冷寂了许久的街道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然而,喧嚣被一阵维持秩序的士兵所中止 ,一大早就有士兵从从宫门到菜市场开始进行戒严清道。显然,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从去年开始,朝廷执行什么“审督责令”后,这条道就成了“刑道”,这条道那天不得被清理戒严几次。杀的人多了,也就司空见惯了。咸阳的百姓都这么说。反正杀的都是大臣,王公、王子、王姐妹。我们全当看看热闹就行了。但是今天明显不同——
这条路出奇的安静,路两旁所有的人都屏声静气,眼睛里充满了怒火,直直望着宫门的方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吱呀呀——”宫门打开了,一列囚车从里面鱼贯而出,一列行刑的刀斧手随着每一辆囚车并行而来。不过在最后一个车里,破天荒的用了一辆牛车,里面拉了两个人,一个人已经不成人形,显然刚受过特殊的刑法,另一个年轻人则是一脸恐惧之象。更恐怖的是,车里还放了一台铡刀。
这个不成人形的人是李斯——当朝丞相,最大的权臣,刚刚受了五刑;而年轻人则是他的儿子李蔡。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市场口,所执行的是被腰斩。
“父亲,咱们和丞相讲一讲吧,我还不想死”李蔡心有不甘。“您给大秦建立了那么多功业,大哥前不久又刚战死疆场,咱们堂堂的李家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呢?”
“就是啊,怎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呢?”听着老丞相李斯的丝丝喃语,思绪又禁不住飘到了无数可以想去的地方……
欢迎大家留言指正,更欢迎又能续写的。
令狐小宝


IP属地:甘肃1楼2024-01-10 22:28回复
    努力


    IP属地:甘肃2楼2024-01-10 22:32
    回复
      沙丘之谋
      秘不发丧
      与虎谋皮,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个和赵高合计着改遗诏这件事的李斯,是极其准确的。怎么也想不通,那么一个“材冠天下、权柄及极(此时应当是万人之上,无人之下了)”的不世英才怎么就能够想起去和赵高谋划这件事呢?
      也许读者会认为,是我搞错了,沙丘之谋怎么成了李斯和赵高谋划了,我们都知道是赵高忽悠李斯。而且我初期也这么认为,当本人多次冥想,认真尽可能还原那一时刻的历史时.,才发现绝不是忽悠那么简单。就正如本题那样,我选用的是“沙丘之谋”。
      官当到顶点时,总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一点,不是李斯特有的,而是所有从政者几乎不可躲开的通病。常说。高山仰止,那是指站在山脚看山顶。可是当你站在山顶看山顶那个只比你高一个台阶的人时,你会是何种感觉,虽然只有一个台阶的差距,可是你会很明白,那个人只要一时兴起,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把你从山顶迅速扔到谷底,把你摔的粉身碎骨,这绝不夸张。你不仅需要谨慎,你还得比原本就在半山腰的人更谨慎,因为那个人在天天瞄着你、估量着你、往死里使唤你。总之他会用各种方式时时提醒你,千万不要忘了你是谁。他毁了你并不比捏死一只蚂蚁多费多少力。
      李斯并不傻,尤其是像他这样,为了一个帝国的建立,而立下了丰功伟绩,他更有资格享受所有想到的,没想到的。可是正因如此,他也知道,也许它就是嬴政唯一的“潜在必杀者”。他的功劳不仅他清楚,嬴政更清楚。就在不久前,他的“前任大功臣”吕不韦刚刚不幸“饮鸩而死”。所以,他若想求生,必须对嬴政做出无比的忠心和示弱,甚至学一些缺点、诸如老狐狸王翦那样,自污贪欲以证明自己的努力是为了钱活着其他特殊的爱好,他的存在对政权统一不会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
      但是——今天的沙丘,今天的始皇暴亡,使这一切产生变数,尤其远在上郡的那个扶苏,会怎么对他,他是真的一点底都没有。
      尤其是——还有蒙恬,那个扶苏的死党。那个曾经自己以“泰山以文之光而不见武节行而传诏千古”的,恣意所藐视的人,竟然就要随着扶苏的奔丧一举进入咸阳主政。他可以放过自己吗?还有,老哈哈右丞相冯去疾,老冯同志向来就是老大拿来制约自己的利器,他的一个“呵呵,好,吾皇圣明,”,不知帮老大解决了多少尴尬的场面,他可是时时都梦想奔“左”位的。怎么可能幻想他和自己同舟共济呢?……,功臣集团的武将?那个不是姓“蒙”的,放眼朝廷,他竟然没有同道可谋者。他才明白,他生而就是孤臣,老大是他唯一的靠山。反者道之所用,恰在此。
      突然之间,他才意识到他所有的能力、功绩都会加速他奔赴死亡的节奏。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不发丧,先不要发丧”,这个想法突然提醒了他,无数的经验告诉他,当实在没有方法的时候,就先停一停,让时间来消化一下进程。
      他决定开一个御前会议,这个会议当然由他主持,参与人很简单,就是知道皇帝驾崩的人。掐掐指头也数得过来:就是那几个伺候皇帝的宦官和他们的头赵高,以及出了名的秦二傻——胡亥公子。
      会议是在一片极其沉闷的气氛中进行,首先是针对皇帝的驾崩表示了无比的沉痛,在李斯的示意下,大家稍微的恸哭了一会,李斯拿出了诏书,沉痛的诵读到:“丞相斯、去疾及诸臣:朕自知天数已至,非人力所能为也,朕夙兴夜寐,专隆教诲,统一六国,建万世之一统天下。然不幸患不治之疾,诸子大皆年幼,唯长子扶苏稍长,速传至咸阳,朕若弃民,可使主丧,并蒙恬、蒙毅襄助之,丧毕,苏得当大统,以二世续国,钦赐”。
      李斯读完遗诏后,沉吟了少许,问道“诸位,今有先帝遗诏在此,各位都是先帝贴身之人,认为当如何处理?”
      当李斯发出这个询问的时候,除赵高外,所有的人都怔住了,原因很简单,李斯问的问题很奇怪,既然有诏书,那就按诏书行事就可以了,而且我们都是宦官,说简单点就是皇帝的贴身侍从,所能干的无外乎就是服侍皇帝的起居饮食。哪里有权力去讨论这“天大的事”。而赵高除外,他是宦官中有官职的,而且他的职位是皇帝亲封“中车府令”,他的职能也比较简单,就是帮皇帝收发文书,有点类似今天的中央邮局负责人吧。而眼下那份天大的诏书,就在他的诏书夹里放着呢,你即也可以理解为来不及发出,也或者……。
      人如果有了心思,再细微的东西也能被发掘出无限的能力,这句话放在赵高的身上是在合适不过了。我不清楚,当李斯询问的时候,赵高的脑子里转了多少个弯,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却意外的说出了“这件事太重要了,我们都听丞相您的”。妥妥的把皮球踢回给了李斯。
      其实细想想这就是赵高跟随皇帝多少年练就出来的揣摩人心思的本领,事实上,按照非常必有妖的想法,李斯的想法一点也不难猜,他既然议一下,那很简单就是他不想按诏书行事。
      而在这非常时刻,那个胡亥显出的可是与他年龄大不相衬的老练稳重,他这回可一点都不傻。他的方法简单,一语不发。其实这也是最高明的一招。因为丞相所做的就是我想的,我发什么呢?
      “这……”,李斯显然也没有意料到赵高的反应,一下子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角,想不表态都不行。而且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了真正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拥有所有的一切,多少心里还是有些飘的,当然更不愿意去把“上郡的那个主”以及他身边的如狼似虎的那一群人请回来,他必须得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事情来的比较突然,他来不及思考下一步的正确方向,但是,先停止眼下的进程确实非常关键。
      “依老臣之见,理应按诏书行事,但事发突然,倘若贸然诏告大丧,而新君未定。先皇诸子大都年弱,先前的诸侯封主及遗臣又皆在咸阳,倘若有人借此欲行不轨,扶立先皇某个子嗣,借机造乱天下。天下流民诸侯以此行乱,天下危矣。不如暂不发丧,待至咸阳,新君已立,再行大丧。诸位以为如何”。如果说到了这里,他们所有的人再不明白丞相的意思,那就显然太不合时宜了。这里面至少李斯至少表态了两个意见:第一、他现在暂不发丧,要把皇帝驾崩的事情先摁住;第二、他只是说了等新君至,但并没有明说是“扶苏”至。这也透漏出,他对扶苏有意见,不希望扶苏是那个新君。
      几个宦官者都盯着赵高,“高府令,您是我们的头啊,您表个态。我们好照着执行啊。”赵高呢,则意味深长的看了胡亥一眼。俯拜曰:“臣谨遵丞相令”,这就是官场,自古及今都是如此,这么大的事情,就以“丞相”的个人意愿给压下了。
      “诸位,此事涉及国家安危,还望各位谨守秘密,否则,斯当以乱国者治之。诸位一切行动皆如皇帝在时,如常,愿上天能理解斯之一番心意。”
      2023年8月9日 第一稿完结


      IP属地:甘肃3楼2024-01-12 22:23
      收起回复
        井陉的阴谋
        过程不是结果,秘不发丧不是目的,它只是暂时压住了来自西边那个威胁。但是浅而易见的是,这尸体是不能放多长时间的,更加这个主意是逆上命而为的,始皇的遗诏是很明确,是要立扶苏。但李斯秘不发丧的意图更明确,不想立扶苏。历史往往是由活着的人定的,遗诏这东西如果遵守了,那就叫遗诏,如果他不满足活着的人的要求,被改动的概率一直很大。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是,你迟早得发丧,更要命的是,你必须在发丧前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发丧前,最晚的期限当然是——回到咸阳。而眼下在井陉,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7月的井陉正是最热的时候,最热的时候不仅仅考虑一下篡位的事情,更得考虑先皇的尸体会变质,所以,李斯急需要办的事情有三件:
        一、解决尸体的防腐、变质、变味问题;
        二、严格控制皇帝驾崩的消息,不能让随行的任何官员发现皇帝已经驾崩;
        三、需要解决始皇帝指定的继承人和实际继承人(除扶苏之外的其他某个公子)的问题。
        这当中的第一件和第二件都比较简单,而且很快就解决了。
        由于天气炎热,李斯下令在皇帝的温凉车加大了冰块的供应,并且声称皇帝近日胃口大开,尤其对鲍鱼甘之如饴,命令陉城令火速送一石鲍鱼到行营。大家都知道海鲜的咸味是可以压住一切味道的。虽然随行大臣对皇帝的这个口味有些难以理解,但是皇帝的爱好,谁又敢干涉;
        在这期间,赵高安排所有侍从人员,一切按照皇帝生前状态进行,不得有半点违逆,百官奏事时,赵高照例在车前宣读皇帝的各项旨意意见。所有饮食起居供应一应如常。
        但是,第三个问题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说到头来,李斯还真的只是一个专心做事的人,对于老谋深算似乎不那么擅长,尤其对于皇帝千秋之后的事情,他从没想过,在他的心目中,始皇是自古无二的圣皇。这样的“圣皇”本就应该长生不老,怎么会死。
        李斯对始皇的忠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事实上,那个时候很多大臣都如此。因此皇帝一旦驾崩,必会带来手足无措的局面。李斯亦如此。冯去疾会如此,所有大臣几乎都如此,
        但一个人是例外——赵高,为什么说他是例外呢?原因很简单,如果扶苏当了皇帝,蒙恬成了相国,那等待他的只有一条路——死路。他的出身,他的进阶都不足以支撑他活下去。原因只有一个,他是蒙毅的死对头,曾经的那个不那么光彩的案件,皇帝交到了蒙毅手里,蒙毅毫不犹豫的判了它死刑,而且要剥夺赵家的宦籍——当宦官的资格。如果说天下是不公平的,这就是最不公平的代表,最被看不起的宦籍,居然还要被人剥夺。如果说天下是最公平的,那这也是最公平的代表,因为——按照秦国的法律,死刑犯是皇帝要批“朱”的,不知怎么的,始皇帝看到了要斩赵高,并且夺其宦籍的这个决定,居然就起了恻隐之心,我们可以去做各种猜想,但是结果就是,始皇帝赦免了他,而蒙毅也放下了狠话:“赵高,你再敢为非作歹,下次必死无疑”。每当赵高想起这句话的时候,后背就要冒冷汗。更何况,蒙毅不仅仅是蒙恬的亲兄弟,而是当今大秦扶苏党的铁三角核心成员之一。扶苏一旦上位,一旦上位,赵高实在不愿意往下想了……。
        对于赵高来说,想办法不让扶苏当皇帝是唯一的选择,但天下又不可能没有皇帝,那么就必须找一个人代替他。
        而赵高可以够的上的,也就是自己的学生——胡亥了。就这点机缘都源自于赵高的刻苦学习,赵高虽然身为贱籍,而且早早的就净了身,但身残志坚的他硬生生把法家的著作啃了个透,以至于当朝的一次法术辩论,居然是一个太监胜出,而那一次辩论便改变了赵高的一生。始皇帝是一个法家的坚决执行者(我估计赵高学法家应该是有预谋的),而李斯更是如此,当时正在为下一代的教育发愁,因此不约而同就想到了这个人,赵高成了教胡亥法家课程的老师,什么叫阴差阳错,几乎没有任何一本书去考证一下,为什么胡亥要学法家,为什么又是赵高去教他。
        不得不说,他的教书水平可能实在差劲,诸皇子都非常讨厌这个公鸭嗓子的教官,而胡亥则是个例外。他不仅口吃,他似乎很混沌,又似乎很有同情心,这个不得不说是“赢氏血统”的共同特点,刚性有余,都很高傲。他们不仅不大看得起胡亥,顺便对他的老师表示出了天然的蔑视,而例外的例外,胡亥似乎和赵高很合得来。从此,赵高也就专心的教着胡亥知识,而胡亥益发显出对赵高的尊重与敬慕。
        始皇帝有出游的习惯,但是又担心皇子的学业,因此皇帝每次出游的时候,赵高都会带上皇子,在途中学习,初期大家对出游是感兴趣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尤其是赵高的年龄逐渐进入中老年,那种形象更让那些雄姿英发的赢姓子弟作为调笑对象。再后来,除了胡亥,也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再去陪着出游了。
        直到这一次,身边只有胡亥一人,如果说历史的巧合总是无意间做成的,那这一次就是所有的巧合撞到了一起——要变天了!!!


        IP属地:甘肃4楼2024-01-13 22:33
        收起回复
          劝说胡亥
          当秘不发丧的决议定下来了,赵高知道,他人生最大的机会来临了,他要做一个局,这个局一共有三个人,他,丞相李斯,还有胡亥。
          当他想到胡亥的时候,他自己也叹了叹气:“唉,胡亥,咱们听天由命吧,这个局你是起头,是福是祸,咱们赌一把吧。”
          根据胡亥的性格,尤其秦朝至今沿袭的军功制(不管任何人,如果想升爵位,必须要有军功),我们明白让胡亥入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仅从资格上来说,就会引起天下的质疑。依秦制,就算始皇帝想立胡亥当太子,成功的概率也很低,以皇子身份养老是他的不二选择,可是今天,一个宦官——中车府令——赵高要做这件事。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可赵高偏偏又没有选择,所以这件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还必须得做成。胡亥身份的合法性,如何劝说胡亥接手当太子的建议,如果劝说丞相——虽说是各怀鬼胎,但是赵高也知道,李斯大概率是不同意立胡亥的。或者“不愿意违背遗诏”的。
          经过一番激励的思想斗争,赵高决定还是要先从胡亥入手,赢氏的人其实都还都挺有血性,否则,就算赵高把别的都搞好,这小家伙不同意可就不是那么好处理了。
          就在始皇驾崩当夜,就在井陉,赵高把胡亥邀请到了温凉车中。
          高、胡之谋
          谁知这胡亥一进入车中,就恸哭不止,在赵高数次的“公子节哀”的劝说下,才稍止了哭泣。怯怯的问赵高:“您找我来,有什么事情吗?”他知道赵高叫他来肯定不是听他一直哭的。
          “嗯,公子,唉”,赵高意味深长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直勾勾的盯着胡亥,突然迸出一句:“你想不想当皇帝?”
          “啊?”胡亥差点跌到,“高府令,你可千万不要乱说,你怎么可以这么……”,一句话未说完,胡亥竟然被惊得一激灵,瞬时竟然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赵高赶忙给胡亥递了一杯茶,“公子,先喝口水,别急,别急”。
          “府令,先皇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尚有遗诏未执行,当人臣子者,当遵其遗诏行事。怎么可以出此悖逆之言啊。”胡亥明显还没有转过弯了。
          “公子,你听我说,不要急嘛”,赵高这时候尽量控制住情绪在一字一句的稳稳的说道(因为他很清楚,胡亥在装,所以必须要把坚定的态度传递给他):“先皇驾崩,由于时间匆忙,仅仅给长子扶苏留了遗言,命令扶苏到咸阳主持先帝的丧事。其他的皇子一个字都没有提”赵高接着说:“由于先帝改变了分封制度,而以您为首的所有皇子一寸封地都没有,扶苏到了咸阳可就要当皇帝了,而你们怎么办呢?”
          “什么怎么办,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了解自己的臣子,贤明的父亲了解自己的孩子,父皇不幸离我们远去,就算对我们没有封赏,想必他老人家早已经在大哥哪里安排妥当了,有什么可担心的。而且我们兄弟同情手足,秦国自穆公开始一旦君臣名分已定,就各自把自己的职能干好就可以了。扶苏大哥即位后,我们都可以协助他治理国家啊,有何异议啊?”
          “哈哈,公子,经您这么一说,反倒显得我和丞相多虑了,我和丞相认为,先帝骤然驾崩,虽有遗嘱安排扶苏去咸阳主持丧事,但是我们都认为扶苏不足以承继秦国大统。为什么呢?先皇秉承的国策是依法治国,而扶苏确实是一个外表刚强,内里柔弱的人。他所信行的是儒家的理论。和先皇的治国理论大相径庭。故此——”赵高有意卖了一个关子,“先皇虽诏扶苏去咸阳主持丧事,但并没有明确指定由扶苏继承大统,先皇的诏书和玉玺都在老臣手里,我和丞相一致认为,公子您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从先皇给您指定学业开始,就由老臣教您法家治国的理论,难道这不是先皇的高瞻远瞩。定太子就在您、丞相和老臣了。”看着胡亥狐疑犹豫的眼神,赵高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更何况让别人做自己的臣子和自己做别人的臣子,那是一种感觉吗?听别人的话和让别人听自己的话,那是一种级别吗?您好好想想吧。”
          “府令啊,事情恐怕不是想您想的那个样子,名不正则言不顺,先皇虽然没有明确立太子,但是明确了让扶苏主持大丧,实际上谁都知道,这就是立太子,不奉先皇的遗诏,废除长兄而立其他的皇子,这是不义啊。就算先皇让我等去陪他老人家,如果我们畏死不行,那就是不孝啊。还有我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就我那点本事,又无军功,倘若贸然继了大统位,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那时您和丞相废除了先帝的遗诏而改立我的,谁会服我这个皇帝。那个时候,如果有心之人借此作乱的话,那不仅仅我们身家性命难以保全,甚至会危及我大秦社稷”,如此不忠不孝之事,胡亥断不敢与谋。”
          “法家之人谈忠孝”这赵高也显然没有想到这一层,这胡亥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啊。赵高也不愧是学家出身,知道此时如果不说服胡亥的话,那后面的手段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公子,若论忠孝,我倒想起来了商汤,周武王了,他们都是造了前朝的反而成功的,可是天下都称赞他们为解救天下百姓,没有人骂他们不忠。卫君杀了他的昏君父亲而继承王位,自此卫国大治,卫国的史籍都称赞他坚毅果敢,治国有方,就连孔子都要称颂他,也没有人说他不孝。”
          “你若想造福于天下,那么就得取得治理天下的权力,所以说,对于治理天下来说,忠啊孝什么的就是小事情了,如果你为了这些小名头而忘记了为天下万民请命,你是要遭到天谴的。如果您想成就大事,但又犹犹豫豫的,那你就等着别人做成了,后悔去吧;一个王者就要像先皇那样,为了造福万民,而不惜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就要有独断敢行的作风,有了这种作风,就算鬼神都要给他让路。而且现在我和丞相都已经谋划好了(其实啥都没有谋),只要您按照我说的做就会成功,你还在犹豫什么?如果您尚有犹豫,我和丞相会马上考虑从另外一个皇子里选一个来代替扶苏,你的弟兄大小也有二十几个吧,秦国难道会少一个当皇帝的皇子吗?我们推举您是念在我和您有师生之谊,同时您是学法术出身,即位必然可以继承先皇的遗志,将我大秦带入一个更加宏阔的明天。如果您坚持不肯,不愿意为了秦国的大业而放弃那点点小忠、小节。那么就是逼迫我和丞相另换他人了。而且老臣已经说了,遗诏和玉玺都在老臣的手里,只要不立扶苏,谁都可以,必要之时我们可以采取非常手段,总之为了秦国,我和丞相会采取一切非正常手段。公子,你的辉煌前途就在眼前,不要再犹豫了。”
          听着赵高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话语,彻底把胡亥击倒了,不,是雷倒了。胡亥这是突然之间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自己只不过是棋子,这件事赵高与李斯已经谋划好了,同不同意没什么区别?就是说这个皇帝,他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因为他们不能让扶苏当太子,这才是根本愿意;
          第二、赵高把这个惊天阴谋毫不隐瞒的告诉了自己,那么就算自己不当,自己也是这个阴谋的知情人,恐怕连今晚都过不去,就要去陪先皇了。他还年轻,他还有好多想法,他可不想这么早就结束他在这世界的一切。
          “然而丞相,眼下皇帝的大行还在沙丘,丧礼都没有举行,这个时候就我、您、丞相就谋划去做废立之事,是不是时机还没有到啊”,胡亥明显还不愿意撕下最后一块遮羞布。
          “公子,眼下的时机正是最好的机会,一旦失去,恐怕永远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的。”
          “既如此,那就承蒙二位的抬爱了,亥将感激不尽。”
          可以想到到,赵高这个时候已经开心到要飘起来了:“还请公子回去稍行休息,我和丞相还有些事情要详细的议一下。”
          在开心之余,他也还是有些担心,因为他很清楚,诈胡亥的这一套对于李斯未必适用。而且当时的政治权力,李斯是第一人,拥有绝对的权力。但是赵高坚信,既然车轮已经转起来了,那就一鼓作气,做好这件事。况且从李斯建议秘不发丧来看,他其实和自己是心灵相通的,带着这种想法,他进入了丞相的帐篷里。


          IP属地:甘肃5楼2024-01-26 11:33
          收起回复
            大家给推荐一下,这一类的小说在哪里发表最好


            IP属地:甘肃9楼2024-04-29 15: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