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吧 关注:106,214贴子:2,271,334

回复:20240115 【东吧有爱】藤阁的2024读书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街角》(一 摘自第一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
每一次道地的勾当都有它专属的刺激,那种从孩提时就体验到的激动会紧紧附在每个瘾君子的心上,无论他搞这一套勾当已经多少年了。这是那种十二岁小子没付钱从五元店顺走糖果时体会到的热血感觉;或者是冲着经过的警车扔苹果,被警察追还成功跑掉了的感觉。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那是伴随着任何没受到惩罚的罪行的肆意喜悦,是那种当你成功搞成了毫无意义的事儿后收获的自我满足。


IP属地:北京47楼2024-03-24 09:19
回复
    《街角》(二 摘自第二章 怎么办?)
    我们阻止不了这一切。无论世界上有多少律师、多少枪和多少钱都不行。我们无法凭借罪恶感、道德感或者义愤成事。开多少犯罪峰会,成立多少特别行动小组或者委员会都不行。在费耶特街和门罗街被遗忘的街角那些无法窥见的地方,政策都不行。在和毒品的战争中,把疲于奔命的警察数量再翻一番,或者把监狱的床位翻上三番,都换不来持久的胜利。关键的法令、允许没收财产的法律、没有搜查令的搜查,或是***任何会被扔到来年预防犯罪提案中的东西,都换不来和平。


    IP属地:北京48楼2024-03-24 09:22
    回复
      《街角》(三 摘自第二章 彻底的绝望)
      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工作、教育机会和戒毒治疗都无力挑战,因为一旦你以瘾君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就无法再回到任何别的方式了。在这里混上几年,那你脑子里唯一的声音就变成了街角本身发出的鸣响和声了。


      IP属地:北京49楼2024-03-24 09:22
      回复
        《街角》(四 摘自第二章 曾经存在的美国梦)
        他以一个男人应有的正当方式度过了一生。他遵守了规则,一辈子都在工作,为了糊口而工作,尽管按他现在的年纪,大部分人都已经退休了。他从来没有依靠福利过活,或者寻求过施舍,抑或是抱怨过遭遇的事儿。他娶了个好姑娘,也遵守了誓言。他把十五个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爱他们,给他们食物、衣服和一个家,还把他们送进学校去学那些自己从没有机会知道的东西。他不像其他男人那样精明,也许,面对自己的金钱和产业时也不够聪明。他从来没有真正搞懂过那些冲击到他的力量,但所有那些力量都不能被称为我们国家存在的前提,不可能是美国作为一片机会之地的恒久传说的一部分,不可能是所有族群和宗教最后也是最好希望的一部分,更不可能是自己诚实并努力工作就会成功这一说法的一部分。


        IP属地:北京50楼2024-03-24 09:22
        回复
          《街角》(五 摘自第四章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再加上一句:并为生活的点滴美好而奋斗)
          在艾拉·汤普森的脑子里,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娱乐中心的计划和未来,而是社区里的一切都相互关联。她是一个坚定的参与者,她的名字从不会从每周二晚例会上四处传递的签到簿上消失。当然,这一切都始于富兰克林广场委员会的例会。社区联合会支付她一万六千美元的年薪,并监管着她的中心。但参与延续到了教堂的会议,“为和平工作”(Jobs for Peace)的筹备会,社区的SHARE联谊会,波恩赛考斯临终关怀项目,以及西区警察局的市民警察学院。艾拉不懂政治话术,也不会用技巧和战略来规划自己的参与。这些机构内部的政治,这些群体里的动态和人际关系,所有这一切对她来说都几无意义。她参加委员会会议,认真听讲,并同意任何代表社区利益的内容。要是有任何人寻求她的帮助,她都会同意,毫不在意自己实际上也已经在好几个其他社区项目中当志愿者了。在她对横跨多个项目的参与承诺中,没有优先级或者方法论,不过是有这么一个想法:事态紧急,要是她加入并足够努力地奉献、服务,费耶特街就一定会变得更好。
          逆着所有的证据,她依然强迫自己坚信那个业已不复存在的社区理想。那个理想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已经破灭了。艾拉并不蠢,她对街角足够熟悉。但以它们应得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其中的成功几率,是一个她无法忍受的判断。


          IP属地:北京51楼2024-03-24 09:23
          回复
            《街角》(六 摘自第四章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希望在哪儿?明天在哪儿?救救孩子!)
            西巴尔的摩的童年里充斥着习以为常的残酷和冲突。但沿着费耶特街,这些微小的瞬间会变得日益严峻,即使因为对自我有着牢固认知,并由此产生出了宽宏大量的精神,也无法缓冲掉这些瞬间。兄弟姐妹之间残酷无情地互相辱骂;死党之间总在为鸡毛蒜皮的事儿争吵;情侣毫不在意地背叛彼此;最后所有的罪恶和共谋都会被埋葬在愤怒和暴虐的粗厉言语中。
            在娱乐中心里面,艾拉目睹着日常生活中的微小战争,看着被那些年长以及更大个的孩子好好揉捏出了“褶子”的年轻孩子们眼中冰冷的眼神。他们被教会善良是脆弱,同情是需要被抑制的东西。这是某种职业训练,来自街角、关于街角的课程。
            …… ……
            几乎毫无成年人的监护,没有父母的关注,街头对慈善、谦卑以及同情也毫无奖赏。等到了小学,富兰克林广场一带的孩子都已经被揉搓得满是褶子了。他们太过于残破,以至于除了同塑造他们的那群人一起厮混之外别无他法。到了那时,数不清的潜力早已经消失殆尽了。


            IP属地:北京52楼2024-03-24 09:23
            回复
              《街角》(七 摘自第五章 运动的魅力,在绝望的地方依然绽放)
              在跑回后场防守的途中,R.C.不发一言地伸出手,去和那个刚刚还要回家拿自己MAC-10枪的男孩击掌庆祝。“传得好。”麦克说道。和R.C.一样,泰和杜威也能跟上山顶男孩们的球技,但独独R.C.是作为一个球员在成长,把自己完全地融进了队伍中。他奋不顾身,阻挡、组织拆挡、纵身救球,有时候还会在其他人做出同样行为时恭喜对方。练习结束后,R.C.在离开球场时带着一种罕有的幽默、放松的状态,甚至还有点热情爽朗。


              IP属地:北京53楼2024-03-24 09:23
              回复
                《街角》(八 摘自第五章 青年身上总有希望。当他们突然下了决心并有勇气去完成时,他们就是自己命运的掌控者。但是,向另一个方向撕扯的力量太强大了!)
                他朗读着,读得很好,无论缺少了多少戏剧性的强调都是合理的,是金那个杰出梦想所不需要的。对坐在后面的唐娜·汤普森来说,这些戏剧性的强调也都不是必须的。不,迪安德尔今天不会从任何一名评委那里得到高分,但他不会为此感到羞愧。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举起了他的手,并且今天他出现了,穿着西服,熬过了这一切,因此至少此时此刻,他已经从街角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在礼堂的后部,唐娜·汤普森被这个小小的胜利情绪所感染,能看见她明显地放松了下来,张开了双眼,带着纯粹的感激表情望向了天花板。
                …………
                ,迪安德尔从脖子上扯下领带,从身上剥掉西服和正装衬衫。他不脱鞋就把西裤脱了下来,只剩下了长度到膝盖的短裤和一件背心。他把正装卷成一团,扔进了车子后备厢。他很快就重回了自己的角色,用对自己之前两个选手的细致评价逗乐了唐娜·汤普森:“我天,她们俩都不错,我也说不清。我随便和谁在一起都行,两个一起更好。”这几乎让她都相信他完全不在乎了,相信这趟旅程对他毫无意义。但当他们钻进车里后,他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声音阻止了她这么想。


                IP属地:北京54楼2024-03-24 09:23
                回复
                  《街角》(九 摘自第九章 三代人在街角的命运,差别如此之大,令人唏嘘)
                  芙兰又拥抱了他一下。他们两人,在此时此刻,丝毫感觉不到悲剧降临,也没有察觉还只是孩子的人正在把小孩子生到这个残酷世界里来。泰瑞卡才十四岁,迪安德尔只大她两岁。他们的结合很快就会带来一个远离希望和诚实信仰整整三代人的孩子。正是这份希望和诚实的信仰促使着当年的威廉·麦卡洛偷偷摸上一辆北上的大巴,去巴尔的摩一家铸铁厂工作谋生。


                  IP属地:北京55楼2024-03-24 09:24
                  回复
                    《街角》(十 摘自第十章 想到了菲兹杰拉德的名句:当你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了不起的盖茨比》 )
                    也许,这是另外的一种领悟,一种仅仅通过傲慢以及对计划周详且备受照顾的生活有所确信才有可能习得的领悟。我们知道自己,相信自己。经由最看重的东西,我们赋予自己这样的幻觉,说不是因为机遇或者环境,说机会本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想要站上高地,想要自己的价值获得承认。道德、智商、价值观,我们想要让这些东西都被衡量和考虑。我们想要这一切都是关于我们的。


                    IP属地:北京56楼2024-03-24 09:24
                    回复
                      《街角》(十一 摘自后记 我们见识了绝望,慢慢接受了绝望。但是最不能接受的,是一个人明明有希望,却沉沉浮浮,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等项目进行了几个月后,当芙兰·博伊德没能得到一张戒毒机构的床位时,那当然非常令人伤心,但我们能期待什么呢?到了那年年底,当博被射杀的时候呢?天哪,可怜的博。但总有人会在这些街角上被射杀,不是吗?又过了一年,当芙兰再次堕落,我们突然就心碎了,真正的心碎了,因为当时的芙兰,芙兰啊,她对我们非常重要。而当加里最终决定戒毒,却又溜出了团体共居的地方,来了一发致命剂量的毒品时呢?我们有好几个月写不出一个字。那时候,当然,再没有任何东西是抽象的或者是陈词滥调了。


                      IP属地:北京57楼2024-03-24 09:24
                      回复
                        《街角》(十二 摘自后记 同一个家庭生长的孩子,只因为妈妈一时的决心,暂时摆脱了坠入绝望的环境,虽然之后也多次反复,但另一个孩子却能茁壮成长。是命运?是性格?还是人生本身的奇迹?)
                        芙兰的小儿子迪罗德顺利地避开了这一切,他妈妈搬到巴尔的摩县的做法阻止了他在费耶特街上度过青春期。迪罗德从高中毕了业,修了影视编辑课程,并在HBO的《火线》剧集里得到了一份工作,成了一名助理剪辑师。当他的哥哥磨砺出了行骗一生所需的技巧和在这座城市的毒品街角上争强好胜的本领后,迪罗德克服了自己天生的羞涩,成了这部电视剧幕后团队里的重要一员。


                        IP属地:北京58楼2024-03-24 09:25
                        回复
                          《街角》(十三 摘自后记 这才是真正的“定体问”!)
                          当然,街角依然存在。这就是我们所建立并为其付出过代价的美国,也是我们所有人应得的美国。也许我们可以为某些更多、更好的东西付出代价,但无法在没有一开始就诚实承认问题本身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之前达成。一直要到那时候,我们才能有理有据地说,对于每一个个体,没有结局是注定的,希望亦是不断延续的。但街角本身,已无法改变。


                          IP属地:北京59楼2024-03-24 09:25
                          回复
                            《黑牢城》(2021)
                            作者: [日] 米泽穗信
                            译者: 萧遥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出版年: 2023-6
                            页数: 407

                            对我这样不熟悉日本三国历史的读者来说,开篇得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
                            人名,官职,彼此的从属关系,结盟关系,交战关系,一团乱账。
                            慢慢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渐渐地弥漫开,城中人的纷乱的心绪,也铺织成一张大网。主角左右为难,动辄掣肘的感觉,愈发细腻婉转,真实可信。
                            文笔倒是不错,只是每个故事必然反复提及这样的感觉,不累赘吗?作为战事之城中解决凶杀案紧迫性的背景交代,不喧宾夺主吗?
                            看到最后某大神的评论和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推理的故事才是“宾”,主角为什么这么想,及至最后为什么有那样的选择,才是真正的“主”!
                            作者要解决的,不是以大时代为背景的小故事,反而要融汇还原一段大历史!米泽穗信还有这样的功夫!
                            对于熟知日本三国历史的读者,想必每一个细节都能心领神会;
                            而对于我,马上就想仔细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了!


                            IP属地:北京60楼2024-03-24 09:26
                            收起回复
                              12-Y317 《邮差总按两遍铃》
                              原作名: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
                              作者: 詹姆斯·M·凯恩
                              译者: 主万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1







                              该书号称“硬汉派犯罪小说巅峰之作,黑色文学的开山鼻祖”。
                              第一部分大有喜剧的效果。
                              第二部分越来越疯狂,越来越荒诞。
                              故事并不复杂,主要人物只有三个,彼此莫名其妙的牵涉,坠落,撕扯,关系还不断循环,两个人的彼此试探猜忌,能顶一场舞台剧。最后,该走的,虽然命大,但架不住自己作,总归还是走了。想走的,也曾一度已经走了,却鬼使神差地回来,以后再也走不了;憧憬幸福的,疯狂,大胆,疑惧,幸福来了又走,来了又走,最后什么也没了。
                              正是: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这“前定”的美国名字,叫“上帝的邮差”。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1楼2024-03-31 16: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