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吧 关注:35,715贴子:1,472,363

关于网络认定投毒者所依据的两个基本点的疑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留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18 05:39回复
    ◆在朱令中毒案中,网络认定室友孙某是投毒者,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基本点:
    1.朱令是铊中毒,而孙某是清华少数几个能合法接触铊的人之一;
    2.朱令是在宿舍中毒,而孙某是朱令室友,方便投毒。
    ◆他们的逻辑是,同时符合以上两条的,只有孙某一人,所以孙某是投毒者。但以上两点是否一定成立呢?
    ◆也许在2018年之前,以上推理没什么大问题,但是2018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对朱令头发毒物检测的结果出来之后,以上两个基本点就需要打上问号了。
    1.朱令0.7公分长的头发检测结果显示,头发中铅的含量竟然是铊的含量的300倍,而且两者含量变化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这一点表明,朱令实际上并非单纯的铊中毒,而是铊铅同步中毒,而且铅的摄入量远远大于铊。而无论是铊溶液还是固体铊盐,都不可能出现铅含量如此高倍数地高于铊的情形,所以从投毒的角度,与其说是铊盐中不小心混入了铅“杂质”,还不如说是铅盐中不小心混入了铊“杂质”。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排除投毒者可能实际上用的是铅盐投毒,只是其中混入的少量的铊,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才致使朱令中毒。所以,用孙某是“能合法接触铊盐的人之一”这一点作为认定她是投毒者的依据就站不住脚了,因为投毒者实际上用的是铅盐,而合法接触铅盐的范围就广的多,肯定不止当年景芳走访的这100多个单位,更别说圈定清华实验室。
    2.朱令7公分长的头发的毒物检测结果显示,其第一个中毒峰值出现在8.10之前,前后误差10天左右,也就是朱令第一次中毒很可能开始于暑假期间;而0.7公分长的头发从发梢开始铊的含量就超过基准值60倍,也就是说,第二次中毒开始于这根头发“出生”之前,按头发生长速度推算,大概率是在寒假期间。这两个中毒时间点表明,认定朱令中毒发生在宿舍这一点是缺乏依据的,实际上无法确定哪里是投毒场所。
    ◆以上两点分别推翻了网络上推定孙某是投毒者的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孙某是投毒者”这个结论是缺乏依据的,至少答案并不唯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18 05:59
    回复
      无理由谩骂者请绕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18 06:20
      收起回复
        ◆有人用人类头发对铅和铊的吸收速度不同来反驳我的质疑,但是其逻辑是严重错误的。
        ◆看清楚了,现在是我在用“300倍”这个客观的实验数据对“铊盐投毒”这个确定的结论进行质疑,你要反驳我,应该是用另一个确定的证据来证明。
        ◆例如,你用数据证明头发对铅的吸收速度超过铊的300倍,从而证明朱令实际上对铅的摄入超过铊,但问题是你行吗?你用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来质疑我的质疑有什么用呢,你还是没法排除我的质疑,还是无法排除投毒者实际上是“铅投毒”的可能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18 06:38
        收起回复
          看看此人的意淫。我该说的都说了,我有义务陪你没完没了地在一个问题上绕圈子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18 06:44
          回复
            怨妇们以为,他们找到了“头发对铅的吸收速度高于铊”的证据就找到了制胜法宝,真是可笑至极。如果说正常情况下,头发中铅的含量是铊的300倍,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铅、铊有一个日积月累的“沉积”过程,事实上,对朱令中毒前以及10年后头发检测的结果的确如此。但是在中毒期间,特别是第二次高剂量中毒期间,铊的含量短期内提高了50倍,铅的含量同步提高了50倍,铅的含量仍旧是铊的300倍,而且表现出很高的同步性,这如何解释?铅的来源是什么?铅自己和自己纵向对比,按比例计算,摄入量也是增加了50倍,这如何解释?你即使解释了横向对比,也解释不了纵向大幅增加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1-18 07:23
            收起回复
              至少说明朱令摄入的铊是含有较大杂质的,不同于实验室铊盐。有人试图用所谓“废液”解释,再次犯了用可能性替代确定性的错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18 09:18
              收起回复
                ◆对于首次中毒峰值的日期,按照马里兰大学原始的头发毒物实验数据及亚洲人头发平均生长速度(411微米/天),7公分的头发生长日期是170天,按最晚12月23日脱落计算,这个头发“出生日期”不晚于7月6日,第一个峰值出现在第20天左右,也就是不晚于7月25日左右,是暑假期间。即使头发按上限464微米/天的生长速度,生长期也需要150天,首次中毒峰值不晚于8月12日左右,还是在暑假期间。但清华那年开学时间是9月初,孙某进入课题组是在开学后,接触铊应该更晚。这就引出了巨大矛盾,“宿舍投毒”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人(例如没药花园)为了“证明”孙某是投毒者,不惜把各种小概率事件聚集在一起,让它们同时发生:
                1.让朱令的头发生长速度全世界最快,比论文中提到的速度上限还要快,把首次中毒高峰时间硬生生推迟到8月份后期。问题是,人都中毒了,身体很差,头发生长速度还能全世界最快?要知道,新冠期间,很多人的头发生长速度都变慢了。
                2.与之对应的是,与原始测算的时间刻度对比,没药花园让每个“月”是40天。对于这一点,只能呵呵了。
                3.为了解释8月份就开始在宿舍中毒,他们还把传说中的“小学期”硬生生地说成当年确实存在的事实,而无视当事人说9月份才开学的证词。
                4.为了消除“八月中毒”与孙某开学后9月份才进入课题组之间的矛盾,他们就硬生生地假设孙某8月份“提前”就进入了课题组,并提前被培训铊的毒性。
                ◆以上这些均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纯理论猜测,都是非常规的小概率事件,可能性有多大呢,而且这些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18 09:38
                收起回复
                  怨妇们不研究问题,专门攻击人,实在令人不齿。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1-18 15:57
                  收起回复
                    铅和铊一起投呗。只要够恨,投什么不是投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1-18 22:35
                    回复
                      ◆这个怨妇甚是可笑,我说我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不想在同一话题上和你没完没了地纠缠了,所以把你拉黑了,你还在那边没完没了。
                      ◆你以为你找到了“头发吸收铅速度比铊多”就是拿到了战胜我的法宝了,就能完全排除我的质疑的“科学客观依据”了?可笑至极。
                      ◆首先,从你的“依据”本身来说,简单来说,就是拿驴唇硬对马嘴,一边是“沉积”,一边是“分布”,能直接比吗?怨妇截图的关于铅的那份材料,讲的是铅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最后在骨骼、头发等处“沉积”(除了这一份材料外,其他网上查到材料均只提到骨骼,没有提到毛发,可见毛发非常次要),因为只有这些地方可以锁住铅,而且主要是骨骼,头发能有多少?而怨妇截图的关于铊的那份材料,只是说明人体摄入铊之后会聚集在各大脏器,实际上,铅再进入人体后,刚开始也是聚集在各大脏器,这一点所有重金属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你别忘了,“沉积”的总量和吸收的速度是两个概念,就像家里的零食,最后都会被小孩吃掉,但是在单位时间里,小孩吃零食的速度一定比大人要快?
                      ◆其次,你找到“铅吸收速度大于铊”的这一条定性的“依据”,就能反驳论文中“铅密度是铊的300被”这一条实实在在的定量的证据了?听清楚了,你只有证明头发对铅的吸收速度比铊高300倍或以上,才刚刚能证明铅和铊摄入量差不多。问题是,你这些定性的材料能证明这一点吗?你的所谓的证据,根本就是拿存量(“沉积”)和流量(吸收速度)在比,属于拿驴唇硬和马嘴对,根本证明不了头发对钱和铊的吸收速度的差异。
                      ◆再次,从大的逻辑上,你用“质疑”我的“质疑”的方法,根本否定不了我质疑的可能性的存在。我要表达的是,头发中铅的密度是铊的300倍,证明朱令在摄入铊的同时很可能摄入了远高于铊的铅,即使不是300倍,打个一折,也有30倍之多。你的逻辑是什么呢?是“因为铅吸收速度快于铊,所以摄入铅的量很定低于铊300倍”吗?问题是几倍呢?100倍?50倍?30倍?10倍?你拿不出任何数据,只是理论上“可能”而已。既然只是“可能”,就存在反过来的可能,还是否认不了“铅摄入量远远高于铊”的可能。
                      ◆最后,你对我的质疑“质疑”了半天,还是排除不了我的质疑,只是否定了我“300倍”这个具体的数据而已,你的“客观科学的证据”就干了这个?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知道到处贴,好像你不是科盲一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4-01-19 13:33
                      回复
                        因为头发对铅的吸收率高于铊,头发样本ZL1995H5的铅含量高,并不表明投毒物中有巨量的铅。我前面估算虽然粗糙,但足够定性说明问题。
                        这是一篇铅中毒调查的论文的结果节选。以P1为例,成年人每天呼吸量是10m3,一天能吸入1.3mg铅,三年才吸入1.3g铅,头发中的铅含量就已经很高。


                        IP属地:英国26楼2024-01-19 13:39
                        收起回复

                          我不知道朱令从其生活环境中摄取的铅、铊比例具体是多少,这个数据很难获得,但是从大的环境来看,铅的含量肯定是远大于铊。例如,我国土壤里,铅的含量是平均为26mg/kg,而铊的含量为0.29~1.17mg/kg,也就是铅的含量是铊的20~100倍左右,平均为36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铅的量远大于铊,这还不算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很多含铅量很高的食物和用品。根据楼上分析,这个倍数,应该是朱令第二次中毒期间铅、铊摄入量之比,即36:1左右。



                          IP属地:上海27楼2024-01-19 18:18
                          收起回复
                            我在想,是什么动力支持你如此拼尽全力的在这个案子上殚精竭虑?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01-19 18:49
                            收起回复
                              我赞成你的基本逻辑和观点。但是这个铅含量之所以高,是因为铅在头发中的分布和铊有所不同,铅说分布仔头发靠近表面的发质中,而铊的分布在断面内是均匀的。这就是论文中,激光烧蚀第一次和第二次铅的含量相差很大,而铊的两次测定结果相近的原因。有疑问再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24-01-19 21: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