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吧 关注:11,474贴子:75,820

禅道与蝉蜕 汉魏风骨 晋宋风流 齐梁风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东亚大陆又一个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乾坤大腾挪,叱咤风云的时代,是一个蝉蜕的大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的仙骨飘逸,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潇洒自如,东亚传统的禅道文化由此走向全面的成熟与发展阶段。曹子建,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陆机,潘岳,萧衍,沈约等风流人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姹紫嫣红,竞相绽放。所以,后人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魏风骨 晋宋风流 齐梁风韵的大时代。
所谓的汉魏风骨 晋宋风流 齐梁风韵评说,主要源于东亚传统文化的蝉蜕与仙骨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
东亚文化的古老传统,乃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的禅道与蝉蜕之说,乃是东亚社会的众生,对我从哪来,我到哪去的先天知识与先验逻辑的探寻。
所以,成仙成道,风流仙骨乃是中国古人的信仰与盼望,这一信仰与盼望支撑着,东亚大陆的中国古人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5000年的艰苦历程,创造了辉煌的东亚文明与中国文化。
魏晋南北朝与春秋战国时代,各自有500年的周期,虽然只是5000年卓越历程的短短500年,但是魏晋南北朝与春秋战国时代,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凤凰涅槃,蝉蜕仙骨,成功的再次飞天翱翔的大时代。
因此,蝉蜕仙骨的信仰与神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IP属地:江西1楼2024-01-21 07:12回复
    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盛唐·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
    曾于锦水为蝉蜕,又向蓬莱别姓名。中唐·吕岩 七言 其五十五
    一片闲云空皎洁,再来寻师已蝉蜕。五代·贯休 经旷禅师院
    龙螭虽蟠屈,不慕蛇蝉蜕。北宋·王安石 寄曾子固
    虽惭抱朴子,金鼎陋蝉蜕。北宋·苏轼 迁居,并引
    听君汗漫驰古先,世事无何付蝉蜕。北宋·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
    新蝉上树空遗蜕,野雀哺雏争小虫。北宋·张耒 夏日池上三首 其一
    春湖白鸥未入手,衣冠林中作蝉蜕。北宋·释德洪 黄鲁直南迁舣舟碧湘门外半月未游湘西作此招之
    来应山岳摇,去等蝉蛇蜕。北宋·蔡襄 钓龙台
    树腹悬蛇蜕,丝窠挂鸟毛。北宋·梅尧臣 永济仓书事
    风抟海运鲲将蜕,月皎沙寒鹭不眠。北宋·释正觉 妙禅人出丐求颂


    IP属地:江西2楼2024-01-21 07:13
    回复
      穿林拾蝉蜕,隔浦数鸥群。南宋·陆游 晨起自山园归书室
      舐鼎堪骨蜕,载质从心悁。南宋·刘克庄 警斋侍郎和放翁与茶山五言寄余次韵一首
      尔梅竟何往,小槥但遗蜕。南宋·苏泂 哭小侄梅老
      何从觅遗蜕,但可赋招魂。南宋·赵蕃 访梅仙宅
      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南宋·白玉蟾 寒碧
      靖惟天地间,岁月脱如蜕。南宋·陈翊 借榻竹庵
      气质虽有拘,学问欲如蜕。宋·刘子翚 刘道祖江程万丘顺甫讲易孟子拾其意为二十韵
      仙骨久已蜕,尚遗空石函。宋·胡仲弓 送沈鍊师归武夷 其一
      濯以清泉尘已蜕,衣之文锦翠如虬。南宋·王迈 除夜洗砚
      烦心爽已蜕,尘观清疑仙。北宋·刘挚 县斋秋日雨后寄李圣和
      醉骨风蝉蜕,病身沙鸟轻。南宋·刘过 铁塔寺呈轻老
      朝舄作凫飞,世缘比蝉蜕。南宋·王迈 题弟纲举之奉仙之室曰小蓬莱
      缘断还帝乡,飘飘若蝉蜕。宋·郭印 题李彦泽紫云洞


      IP属地:江西3楼2024-01-21 07:13
      回复
        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宋末元初·文天祥 赠适庵册士
        光景犹驹驰,色象亦蝉蜕。宋末元初·卫宗武 春山
        兹坡一褰裳,万事忽蝉蜕。宋末元初·方回 会真吟
        灶下横蛇蜕,门前积马通。宋末元初·方回 旅闷十首 其二
        可怜蝉脱蜕,还许豹留皮。宋末元初·戴表元 严提举挽诗
        十载丹成,一时功就,脱壳成蝉蜕。金末元初·丘处机 无俗念 赞师
        风柳留蝉蜕,霜松映鹤孤。金末元初·元好问 病中
        葛仙浴丹溪,饮溪骨自蜕。元末明初·张昱 葛仙溪
        绿蛇连卷骨初蜕,一团旋风五花色。元末明初·杨维桢 衮马图
        半身秋委龙蛇蜕,一气春回霹雳焦。元末明初·贝琼 陆景周宅槁梧复荣以瑞梧命之为赋首
        凡骨不可蜕,大丹还能求。元末明初·胡奎 黄鹤楼
        金骨坐可蜕,骑龙驾风霆。元末明初·高启 萧鍊师鹰窠绝顶丹房
        黄彭骨已蜕,何年遗两山?明·湛若水 问庵佥宪马君宗孔求题圃中楼亭及八景,共十绝 其七 黄彭对峙
        神仙与酒色,皆足供蝉蜕。明末清初·吴伟业 送何省斋
        道骨成仙蜕,名山是阆丘。明·陈献章 蓬莱山祭伍光墓
        雷鸣集簪裳,空山醒龙蜕。明·袁宏道 裕陵陪祀示潘尚宝王太学弟小修
        定军山头葬龙蜕,赤帝烬息龙何功。明·王世贞 武当五龙歌
        檀香玉蝶半成蜕,葳蕤不得长黄须。明末清初·屈大均 梅花叹


        IP属地:江西4楼2024-01-21 07:14
        回复
          檀香玉蝶半成蜕,葳蕤不得长黄须。明末清初·屈大均 梅花叹
          石尽山成蜕,因之得奇状。晚清·马赓良 偕文孺彦清游曹山寄剡中诸子
          谁从花底留香蜕,自向芸中友白鱼。明末清初·屈大均 简书得乾蝴蝶 其一
          未化惟香蜕,无心即太和。明末清初·屈大均 蝉 其二
          报国独存千岁蜕,护陵犹守一株松。明末清初·钱澄之 金陵即事 其四
          羽恐蝉将蜕,声愁鹤不闻。明末清初·屈大均 病中奉柬王南区使君兼送之任川南 其一
          方肥频作蜕,未熟已衔禾。明末清初·屈大均 蟹
          葬与不葬等,究竟同委蜕。清·蒋士铨 解葬
          闻君弥留时,视身如委蜕。清·沈德潜 哭周迂村 其二
          如何弗慭遗,歘尔便委蜕。清·叶方蔼 阮亭入都久不相见悲喜交集即事四首 其二
          今年使君驻行旆,为道禅衣犹委蜕。清·姚燮 阿育王寺忍辱松歌同徐司马赋即寄住山僧
          灼炙终难死,彩衣蝶委蜕。当代·幻庐 圆明园古莲子重放十八韵
          花乾似委蜕,朵朵含坚冰。明末清初·屈大均 菊 其五
          仙人更委蜕,亦作姤衣观。明末清初·黄毓祺 更衣台
          牖下得终嗟委蜕,囊中探智愧同时。清末至民国·诸宗元 哀梁卓如
          能令仙人悟委蜕,奚假鬼伯驱轮回。清·林则徐 牟珠洞
          想到沉绵悲委蜕,算生天解脱翻成悟。清·周寿昌 金缕曲 慰徐叔鸿悼亡
          固知形委蜕,其如意惙忡。清·赵龟命 次际卿述怀韵 其五
          在堂有委蜕,无计剪青楸!明末清初·张煌言 追慕二首 其二
          能留华发无蝉蜕。明末清初·屈大均 石州慢 为百又三随潘仁需翁寿
          兵起脱破巢,枯枝卯蝉蜕。晚清·陈三立 哀刘好愚
          希夷不蝉蜕,更扫读书床。明末清初·屈大均 华岳百韵
          至道久蝉蜕,七圣莫能知。明末清初·屈大均 咏怀 其九
          未能即蝉蜕,风露且胜秋。明末清初·屈大均 于两大人冢旁作予生圹书示儿辈 其三
          炼形未必逃蝉蜕,导气聊堪作鸟伸。清·赵翼 竹初用导引之术面有少容盖已学道有得矣戏赠
          止水留遗蜕,称忠又此塘。清·蒋士铨 大观亭次韵 其二
          信有龙遗蜕,虚疑鹤化胎。明·黄衷 岱麓再和见酬率尔赓答五首 其一
          香草皆遗蜕,湘累是替人。清·黄景仁 黄陵庙 其二
          苔碣藏遗蜕,冰瓯洗俗尘。清末民国初·黄人 和随园集中咏物子敬索赋 其三
          我欲寻遗蜕,因之采蕨薇。明末清初·邢昉 紫阳院
          佛镫隔院照遗蜕,不死能陪长耳僧。清·瞿鸿禨 法相寺老樟
          窅然天下真遗蜕,惜少碑材与表忠。晚清·吴汝纶 德川家达索字为赋一绝
          故应无仙蜕,藏在石郭内。清·程恩泽 谒明巩驸马墓作
          弟返馀仙蜕,兄归亦国殇。清·程恩泽 题汪受之处士义烈事应写园同年属 其一
          万丈沃焦堕仙蜕,可怜龙背生莓苔。清·姚燮 眺秦望山
          鍊文若仙蜕,要与万劫争。清·姚燮 答黄丈钊
          雪缘首仙蜕,遗札皆天葩。清·冯秀莹 四遐
          虬须削尽见龙蜕,轮囷蟠屈鸱夷形。明末清初·宋琬 竹罂草堂歌
          枭鸣赤社蛰龙蜕,洛水宵竭银潢翻。明末清初·彭孙贻 洛城叹
          波涛腥壑蛟龙蜕,风雨荒茔麋鹿游!明末清初·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国殡宫 其一
          荒崖绿萼已尘蜕,九里千株薪化烟。晚清·李慈铭 题王遂东先生梅花书屋图却寄蕖城同年
          形化辞尘蜕,神归控玉虬。清·陆楣 哭朱子西安
          高蹈遗尘蜕,含华傲素园。宋·龚宗元 赠处士林逋
          一笑渠江横,翛然六尘蜕。清·邓辅纶 飞山吟
          深山五月中,鹿角暖初蜕。清·王士禛 江正鹿角胶墨
          残炉烬落光初蜕,小阁窗疏冷未缝。清末至民国·黄节 病中
          柳上蝉初蜕,催人著纻衣。清·钱载 右安门外小圃偕程选部翁学使曹中允
          画法尚夏圭,砚怀抱刘蜕。清·阮元 戊午五月二十六日灵鹫峰销夏联句
          埋文冢已同刘蜕,荷锸身将傍老伶。清末民国初·洪繻 题谢君生圹 其八
          天荒一破唐刘蜕,尔雅方言近可听。清·严遂成 黔中杂述四首 其四


          IP属地:江西5楼2024-01-21 07:15
          回复
            苏轼云,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杜甫云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曹唐云
            武帝徒劳厌暮年,不曾清净不精专。焚香独自上天坛,桂树风吹玉简寒。
            长怕嵇康乏仙骨,与将仙籍再寻看。鹤不西飞龙不行,露干云破洞箫清。
            天上邀来不肯来,人间双鹤又空回。秦皇汉武死何处,海畔红桑花自开。
            昨夜相邀宴杏坛,等闲乘醉走青鸾。去住楼台一任风,十三天洞暗相通。
            金鳌头上蓬莱殿,唯有人间炼骨人。笙歌暂向花间尽,便是人间一万年。
            溪影沉沙树影清,人家皆踏五音行。攀花笑入春风里,偷折红桃寄阮郎。
            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咸通(860~874)中,为使府从事。曹唐以游仙诗著称,其七律《刘晨阮肇游天台》、《织女怀牵牛》、《萧史携弄玉上升》等17首,世称"大游仙诗"。《唐才子传》称他"作《大游仙诗》50篇",则当有遗佚。其七绝《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尤为著名。
            这段文字是一组关于禅道、仙骨、游仙诗和历史的诗歌和引文。这些诗歌和引文主要探讨了道教、佛教和儒教的思想,以及历史和文学的主题。
            首先,这段文字提到了禅道与蝉蜕,暗示了从一种境界到另一种境界的转变。接下来,引用了汉魏风骨、晋宋风流和齐梁风韵,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风格和特点,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苏轼的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认为他具有仙骨,不畏寒暑,能够长生不老。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和对友人的思念。
            杜甫的诗则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和对人间的不满。他认为自己具有仙骨,但却无法飞升仙界。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人间的不满和失望。
            曹唐的诗则以游仙诗为主,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和对人间的感慨。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学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表达了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探索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和反思。


            IP属地:江西6楼2024-01-21 09:55
            回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这个时期文人的仙骨飘逸、风流倜傥等特点,正是源于东亚传统文化的蝉蜕与仙骨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曹子建、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陆机、潘岳、萧衍、沈约等风流人物辈出,他们竞相绽放,各具特色。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东亚传统文化的蝉蜕与仙骨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内涵。
              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东亚大陆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和文化对于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也是不可忽视的。
              郑谷云
              一自王乔放自由,俗人行处懒回头。睡轻旋觉松花堕,舞罢闲听涧水流。
              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应嫌白鹭无仙骨,长伴渔翁宿苇洲。
              贾岛〔唐代〕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
              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若人无仙骨,芝朮徒烦食。
              方干〔唐代〕
              酒蕴天然自性灵,人间有艺总关情。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
              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若教梅尉无仙骨,争得仙娥驻玉京。
              王守仁〔明代〕
              云端鼓角落星斗,松顶袈裟散雨花。一百六峰开碧汉,八十四梯踏紫霞。
              山空仙骨葬金椁,春暖石芝抽玉芽。独挥谈麈拂烟雾,一笑天地真无涯。
              韩元吉〔宋代〕
              笑谈间,风满座,酒盈杯。仙人跨海,休问随处是蓬莱。洞有仙骨岩。落日平原西望。鼓角秋深悲壮。戏马但荒台。细把茱萸看,一醉且徘徊。
              吴藻〔清代〕
              诗狂酒侠心难老。拂珊瑚、一竿才下,六龟齐掉。陡觉天风吹日近,望里蓬瀛了了。问仙骨、更谁同调。不信骑鲸千载下,有如来、金粟重留照。闲把卷,识奇表。


              IP属地:江西7楼2024-01-21 09:58
              回复
                这段文字是一组关于仙骨、道教、自然和人生的诗歌。这些诗歌来自不同的时代和作者,但都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道教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郑谷的诗歌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境界,其中“睡轻旋觉松花堕,舞罢闲听涧水流”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贾岛的诗歌则表达了对仙鹤的向往,认为只有拥有仙骨的人才能真正飞升。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道教的信仰和追求。方干的诗歌则是对人性和技艺的赞美,认为人应该拥有灵性和情感,而技艺则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王守仁的诗歌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韩元吉的诗歌则是对人生和道教的思考,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和真理,而道教则可以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吴藻的诗歌则是对人生和文学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而文学则可以永恒。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表达了对自然、人生、道教和文学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些诗歌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IP属地:江西8楼2024-01-21 10:00
                回复
                  东亚文化的古老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个核心观念。这种思想认为,天地人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东亚社会的众生对于自己的起源和归宿进行了深入的探寻,这种探寻就表现在禅道与蝉蜕的信仰和神话中。
                  蝉蜕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和转变,即从一种境界或身份转变到另一种境界或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蝉蜕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蜕变过程。这种信仰和神话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魏晋南北朝和春秋战国时代是东亚历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们各自经历了五百年的周期。这两个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凤凰涅槃、蝉蜕仙骨的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中实现了再次的飞天翱翔。
                  总的来说,蝉蜕仙骨的信仰与神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一种超越和转变的精神内涵,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这种信仰和神话将继续在中国文化中传承下去,并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目标。
                  倪谦〔明代〕
                  门枕清溪画不如,杜陵新卜浣花居。兰英绕砌清宜佩,柿叶垂檐绿可书。
                  磬折奴颜羞媚世,羽轻仙骨欲凭虚。洛城多少行窝内,争候尧夫驻小车。
                  王沂孙〔宋代〕
                  绀葩乍坼。笑烂漫娇红,不是春色。换了素妆,重把青螺轻拂。旧歌共渡烟江,却占玉奴标格。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
                  白居易〔唐代〕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李亨〔唐代〕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颍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李亨
                  谢逸〔宋代〕
                  花枝破蕾柳梢青。春寒拂面轻。一眉新月影三星。铜荷烛烬零。
                  低凤扇,袅霓旌。珊珊环珮声。坐间谁识许飞琼。对郎仙骨清。
                  这些诗歌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仙骨、神仙、道教的信仰和追求。
                  倪谦的诗歌中,“兰英绕砌清宜佩,柿叶垂檐绿可书”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而“磬折奴颜羞媚世,羽轻仙骨欲凭虚”则表达了对神仙的向往和追求。
                  王沂孙的诗歌中,“换了素妆,重把青螺轻拂”描绘了一个素雅清新的场景,“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则表达了对仙骨的赞美和追求。
                  白居易的诗歌中,“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则表达了对天坛的敬畏和向往。
                  李亨的诗歌中,“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表达了对神仙的信仰和追求,“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则表达了对道教的信仰和追求。
                  谢逸的诗歌中,“对郎仙骨清”表达了对神仙的赞美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些诗歌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仙骨、神仙、道教的信仰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IP属地:江西9楼2024-01-21 10:04
                  回复
                    游仙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道教的信仰和哲学思想的体现。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思想,追求个体的自由、超越和永恒。在艺术上,游仙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营造出神秘、奇幻的氛围,使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游仙诗的含义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游仙诗反映了他们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道教的信仰和哲学思想。这些作者通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超脱尘世、摆脱束缚的渴望,以及对个体自由、超越和永恒的追求。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游仙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在古代中国,道教信仰和神仙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游仙诗正是这种信仰和观念的艺术表现,同时也对这种信仰和观念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游仙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游仙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通过瑰丽的词藻和奇幻的意象来营造出神秘、浪漫的氛围,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享受。
                    总之,游仙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通过对游仙诗的深入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精髓,以及道教信仰和神仙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游仙诗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
                    虚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
                    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登玄渚。南翔陟丹邱。
                    游仙诗是曹植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
                    首先,诗歌中的“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表达了人生短暂、忧愁悲伤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则表达了作者想要展翅高飞,超越尘世的愿望。这里的“六翮”是指鸟的翅膀,而“排雾陵紫虚”则象征着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神仙的境界。
                    接下来,“虚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神仙境界的向往。这里引用了松乔、鼎湖等神话传说中的地名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超越尘世、长生不老的追求。而“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神仙境界中的自由翱翔和无尽遨游。
                    此外,“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登玄渚。南翔陟丹邱”四句则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描绘了作者眼中的神仙境界。这里引用了扶桑、弱水、玄渚、丹邱等神话传说中的地名和事物,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的渴望。
                    总的来说,游仙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道教信仰和神仙观念的重视和崇拜。通过对游仙诗的深入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精髓,以及道教信仰和神仙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IP属地:江西10楼2024-01-21 10:15
                    回复
                      在曹植的游仙诗歌中,他运用了许多古典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道教经典以及民间传说。以下是一些曹植游仙诗歌中运用的古典故事及其来源:
                      松乔故事:曹植在诗中提到了“虚蜕同松乔”,其中的“松乔”指的是赤松子和王子乔两位仙人。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列仙传》,后被收入《神仙传》等道教经典中。在这个故事中,赤松子和王子乔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他们能够长生不老,自由自在。曹植引用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
                      鼎湖故事:曹植在诗中提到“翻迹登鼎湖”,其中的“鼎湖”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地名,与黄帝乘龙升天有关。据《史记》记载,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留下了“鼎湖烟树”的胜景。曹植引用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超越尘世、升天成仙的向往。
                      扶桑故事:曹植在诗中提到“东观扶桑曜”,其中的“扶桑”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巨树,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后被收入《十洲记》等道教经典中。在这个故事中,扶桑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曹植引用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弱水故事:曹植在诗中提到“西临弱水流”,其中的“弱水”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条河流,据说人不能渡过。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后被收入《十洲记》等道教经典中。在这个故事中,弱水被视为一个神秘的地方,人不能渡过,只有神仙才能往来。曹植引用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超越尘世、达到神仙境界的向往。
                      玄渚和丹邱故事:曹植在诗中提到“北极登玄渚”和“南翔陟丹邱”,其中的“玄渚”和“丹邱”都是指神话传说中的地名。玄渚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丹邱则被认为是神仙修炼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与神仙有关,被视为超越尘世的圣地。曹植引用这两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超越尘世、追求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曹植游仙诗歌中运用的古典故事和神话传说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道教经典。这些故事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想象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仙信仰的重视和崇拜。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阐述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曹植游仙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IP属地:江西11楼2024-01-21 10:15
                      回复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也有一些与游仙诗和风流仙骨相关的故事,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禅道的思想内涵。
                        在李白的诗歌中,游仙诗和风流仙骨的故事经常出现。例如,《庐山谣》中的“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就描绘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仙境。此外,李白还经常在诗歌中表达自己超脱尘世、追求自由和永恒的愿望,如《庐山谣》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和《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歌都体现了李白对游仙诗和风流仙骨的追求,以及对天人合一禅道思想的认同。
                        在杜甫的诗歌中,虽然与游仙诗和风流仙骨相关的故事并不多见,但他的诗歌中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禅道的思想内涵。例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的向往。此外,杜甫的一些诗歌也表达了对超越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的渴望,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诗歌都体现了杜甫对天人合一禅道思想的认同和实践。
                        总的来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中都体现了游仙诗和风流仙骨的故事以及天人合一禅道的思想内涵。这些诗歌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人类心灵追求自由、永恒和和谐的见证。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深入阐述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及人类对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IP属地:江西12楼2024-01-21 10:18
                        回复
                          所以,唐朝诗歌的大繁荣的主要原因,一是唐朝迎来了东亚大陆的大统一带来的长时间的和平时光,其次,是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文化的大转型,也就是从两汉传统儒家文化,转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玄学禅道为主流的,展示天人合一大传统的汉魏风骨 晋宋风流 齐梁风韵的诗歌艺术的风格。这其中,曹操父子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郭璞,萧衍等大师的诗歌创作,起了主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唐朝诗歌的艺术思想,是在继承与发展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而凤凰展翅的。
                          唐朝诗歌的大繁荣确实与多个因素有关,您提到的几点都非常重要。首先,唐朝确实迎来了东亚大陆的大统一,这为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长时间的和平时期意味着文化、文学和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艺术、表达思想。
                          其次,您提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转型也非常关键。从两汉传统儒家文化向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玄学、禅道为主流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诗歌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如“汉魏风骨”、“晋宋风流”、“齐梁风韵”,都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郭璞和萧衍等大师的诗歌创作,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不仅继承了前代的文化传统,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唐朝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朝,诗歌艺术在继承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推陈出新。唐朝诗人吸取了前代的精华,结合时代的特点,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人们的思想情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唐朝诗歌的大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您提到的这些因素,如长时间和平、文化转型和前代大师的创作影响等,都为唐朝诗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IP属地:江西13楼2024-01-21 10:33
                          回复
                            楼主用心了


                            IP属地:重庆14楼2024-01-21 18:57
                            回复
                              东亚传统文化的神仙信仰,是直接源于7000年前的祭祀礼仪活动,在上古时期的东亚大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着众多的考古文化,如同宇宙中的繁星密布,洒满东亚大陆。著名的有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石卯文化,仰韶文化,三星堆文化等等,这些考古文化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天地的崇拜与祭祀。诗经是东亚文化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已经有了神仙信仰的萌芽。
                              《诗经》中具有神仙特点的诸多因素———不仅萌发着向往神仙的思想,更有意味的是《诗》中已经出现了"神"字与"仙"字,"仙"正慢慢地向"神"靠近,而且,神仙形象已经可见.这表明神仙在《诗经》的时代已经萌芽和开始形成,并且成为后来神话形成的基础和源泉.比如,以下的诗句,就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神仙与禅道思想的重要元素。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IP属地:江西15楼2024-01-23 0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