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前提是基建,至少包含运输、钢铁、电力、化工、教育
一、运输
工业化代表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进运出,没有好的运输系统直接就卡死了。这也是早期工业中心大多在水边(靠海、靠江河、靠大湖)的原因,因为水运的基建最简单,只需要起点终点各修一个码头。后来铁路运输大发展才使得内陆工业发展成为可能。现在的大规模运输,水运和铁路还是主力,水运量大便宜但速度偏慢,铁路比较快但相对水运运量小且比较贵。汽车和航空运输由于运量和成本只能作为辅助。
二、钢铁
现代工业的主粮就是钢铁,不管厂房设备还是原材料,钢铁都要占大头,少量的特种钢材可以靠进口,大量的普通钢材不能自产,工业化不是被卡脖子,是被堵住了嘴,直接饿死。
三、电力
电力的重要性就不说了,现代工业设备总不能靠蒸汽机或内燃机驱动吧。那些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先成为世界发电站再说。至于超高压输电,其实大多数国家的领土面积还用不上超高压技术,普通的高压电已经够用了。
四、化工
最基础的,三酸两碱,聚乙烯,合成氨这几样,有几个国家能大规模生产的?注意是大规模。这几样东西制成的化学方程式看起来都很简单,但要大规模生产动辄就是超高温、超高压,投资动辄百亿,利润还不高,后发国家没有亏本上百亿的准备是搞不起来的。
五、教育
现代工厂工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可能一个人只干一个岗位一个工序。能读书写字,具备一定学习能力,能够经过短期培训后快速上岗的工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了发达国家,好像只有中国能在刚刚能吃饱饭的时候强行普及义务教育、女性教育。不要看东南亚、南亚、中美、南美随便人口几千万上亿,能进工厂干流水线的人有几个还不一定。更不说技术岗了。
所以,其实现在还有条件冲击工业化国家真的很少了,即使不求全产业链,只想发展一个项目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比如越南,这些年的发展是全靠美日韩转移生产基地强行催熟的,基本属于组装基地,自己的生产能力其实还很弱。零配件大量进口不说,电力不足还要找中国买。如果没有趁这几年经济较好的机会把基建补上,美日韩工厂转移到别处去,一下就会被打回上个世纪。
一、运输
工业化代表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进运出,没有好的运输系统直接就卡死了。这也是早期工业中心大多在水边(靠海、靠江河、靠大湖)的原因,因为水运的基建最简单,只需要起点终点各修一个码头。后来铁路运输大发展才使得内陆工业发展成为可能。现在的大规模运输,水运和铁路还是主力,水运量大便宜但速度偏慢,铁路比较快但相对水运运量小且比较贵。汽车和航空运输由于运量和成本只能作为辅助。
二、钢铁
现代工业的主粮就是钢铁,不管厂房设备还是原材料,钢铁都要占大头,少量的特种钢材可以靠进口,大量的普通钢材不能自产,工业化不是被卡脖子,是被堵住了嘴,直接饿死。
三、电力
电力的重要性就不说了,现代工业设备总不能靠蒸汽机或内燃机驱动吧。那些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先成为世界发电站再说。至于超高压输电,其实大多数国家的领土面积还用不上超高压技术,普通的高压电已经够用了。
四、化工
最基础的,三酸两碱,聚乙烯,合成氨这几样,有几个国家能大规模生产的?注意是大规模。这几样东西制成的化学方程式看起来都很简单,但要大规模生产动辄就是超高温、超高压,投资动辄百亿,利润还不高,后发国家没有亏本上百亿的准备是搞不起来的。
五、教育
现代工厂工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可能一个人只干一个岗位一个工序。能读书写字,具备一定学习能力,能够经过短期培训后快速上岗的工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了发达国家,好像只有中国能在刚刚能吃饱饭的时候强行普及义务教育、女性教育。不要看东南亚、南亚、中美、南美随便人口几千万上亿,能进工厂干流水线的人有几个还不一定。更不说技术岗了。
所以,其实现在还有条件冲击工业化国家真的很少了,即使不求全产业链,只想发展一个项目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比如越南,这些年的发展是全靠美日韩转移生产基地强行催熟的,基本属于组装基地,自己的生产能力其实还很弱。零配件大量进口不说,电力不足还要找中国买。如果没有趁这几年经济较好的机会把基建补上,美日韩工厂转移到别处去,一下就会被打回上个世纪。